摘要: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教師不僅要做好知識的傳輸工作,更要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和教師一起進行知識的思考和探索。所以本文我會針對小學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展開探究,談?wù)勅绾芜M行課堂互動,提高知識傳輸效率。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素質(zhì)教育;師生互動
作為教師,我認為語文是學校教育中一門非常特殊且典型的科目。一方面,語文囊括語言和文學兩個方面,肩負著中華文明語言和文化一脈相承的重大歷史使命,所以對于中國學生來說,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就是精神接受中華民族歷史與文明洗禮的過程中;另一方面,相對于語言來說,從教學實踐來看,語文科目的教學重點其實在于文化方面,即通過課文的選擇讓學生了解古今中華文學的魅力,并通過文章情感的體會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感性思維,提高在未來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文字表達之美的能力。所以對于語文學科的教學來說,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不像數(shù)理化那樣顯而易見,通過解題能夠直觀地體現(xiàn)出來,文學思維的培養(yǎng)是一個潛移默化,靜水深流的過程。所以也就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具備足夠的耐心,并且選擇合適的方式做好教學引導(dǎo),從而保證學生學習上的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從學校教育的階段來看,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學科設(shè)置,知識教學的目標也層層遞進。以小學階段為例,小學階段基本是注重學生基礎(chǔ)的培養(yǎng),在學科設(shè)置方面基本只涉及語數(shù)外等基礎(chǔ)的科目,數(shù)理化知識都是以零碎的生活化的常識的形式融入自然、社會等學科中,目的在于集中性的培養(yǎng)學生最基礎(chǔ)語言文學能力以及數(shù)字運算能力,從而為未來初高中階段精細化、專業(yè)化的各科知識學習打好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基礎(chǔ)。所以對于小學階段的教學來說,更需要教師具備過硬的教學本領(lǐng),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從而在基礎(chǔ)教學極端幫助學生打牢基礎(chǔ),為更高層次的知識學習做好充分地準備。所以下文中我將以小學語文的教學為例,談?wù)劷虒W過程中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繼而保持較高的學習動力。
一、 活潑的教學語言,展現(xiàn)學科魅力
相對于初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想,小學生由于心理、思維方面發(fā)育不完全等因素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受到外界和他人的影響,進而在學習過程中也就更加“愛憎分明”。一方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到教師的影響,因為受到“尊師重教”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會占據(jù)非常高的地位,并且對于知識教學來說,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相對更大;另一方面,由于閱歷和自我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的缺乏,小學生做事情喜歡憑直覺、看第一印象。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更是如此,對于不喜歡的科目,完全是被動學習,學習效果也就不言而喻。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我們在教學方法選擇方面首先要從教師自身出發(fā),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首先,教師要從課堂教學語言方面入手來豐富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一開始就從學習心理上有一個很好的開端準備。一方面,對于小學生來說,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語言的感情性,尤其是涉及課文講解過程中,教師不論讀課文還是分析課文,語言表達要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進行情感的變化,或溫柔,或活潑,或嚴肅,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聽課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情感,感受到文章情感的魅力,繼而在聽講過程感受到知識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在授課過程中的語言表達要做到簡練、層次感,讓學生在教師直觀性的描述中感受到文章索要表達的情感,并且通過教師一針見血的引導(dǎo),做到情感體驗的層層遞進,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上感受到新鮮感。
其次,作為教師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學會控制自身的情緒變化。一方面,教師要學會隱藏負面情緒,因為小學生相對思想單純,所以心理方面也就更為敏感,在對教師信任與崇拜的基礎(chǔ)上,小學生能夠通過語言感受到教師教學中散發(fā)的情緒,并且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自身,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讓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一直能夠感受到“光和熱”,進而激發(fā)學生心里的正能量積累。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自身情緒的轉(zhuǎn)化,讓學生明確不同知識的層次性,例如在課文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一直采取活潑的語言,促進學生思維上的活躍性,而在背誦課文任務(wù)布置時,采取嚴肅的態(tài)度和表情,讓學生從教師的情緒中明白不同部分的重要程度,進而在學習過程中做到重點用力,促進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 問題引導(dǎo),激發(fā)學生的課堂互動積極性
語文學科雖然包含語言和文學兩個方面,但從實際教學來看,語文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側(cè)重于文學方面,因為對于漢語來說,學生處于漢語語境,日常的對話和交流基本不成問題。所以,小學階段開始就要從課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思維,這也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活動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方法,例如問題來引導(dǎo)學生主動體悟,主動表達。
首先,在課堂教學一開始我們就可以通過設(shè)置疑問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例如,在學習課文《火燒云》時,我們可以先從普通的云這個角度切入,提出問題:“大家平時觀看過云嗎?”“云是什么形狀的呢?”激發(fā)起學生對于云的回憶,然后引出火燒云的內(nèi)容:“火燒云是什么云呢?”“為什么叫火燒云呢?”通過類似問題,學生則會不由自主地對火燒云展開想象,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想象力豐富還會提出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這個過程就是學生思維活躍的過程中,學生會因為對火燒云的好奇,主動產(chǎn)生學習課文閱讀課文的積極性。
其次,在課文講解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來幫助學生思維拓展,歸納知識。還是以《火燒云》這篇文章為例,在講解過程中,我們可以在整體性閱讀過程中提出問題,“課文描述了幾種火燒云的形狀?”“寫了幾種火燒云的顏色?”這些問題可以給學生的閱讀指明方向,讓學生帶著任務(wù)去閱讀和理解文章,并且學生在找出對應(yīng)的答案之后,也會具有滿足感和成就感,繼而會主動和其他學生,和教師進行分享,從而在班級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出爭先恐后回答問題的情景,營造活潑、互動的課堂氛圍。
三、 游戲式課堂,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
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他們往往很難做到安安靜靜的坐在座位上聽教師講課,時間一長就會不由自主地講話,開小差。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我們選擇偏向于“動態(tài)”性的課堂互動模式,例如游戲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知識。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針對部分知識內(nèi)容設(shè)置教學游戲。尤其是在語文字詞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直接設(shè)定比賽記憶字詞的游戲,讓學生分成小組,采取“跑火車”的方式進行字詞接力,這樣一方面,原本不斷重復(fù)字詞記憶過程,轉(zhuǎn)變?yōu)閹в懈偁幧实挠螒蚧有问?,讓學生在游戲中提高字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另一方面,游戲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新鮮感,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能夠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進而主動參與,并且樂在其中。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將課文直接轉(zhuǎn)化為場景演示,尤其是對于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我們可以帶領(lǐng)學生編排話劇、故事等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深入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情感,最終“演”出來。
四、 鼓勵與贊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信心
對于教師,我們能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都屬于越鼓勵越努力的類型,尤其是小學生更容易受到環(huán)境和他人的影響,所以也就更在意教師和他人對自己學習的評價。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采取鼓勵為主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敢于想象的勇氣和信心。
首先,課堂教學互動過程中,我們要及時給予學生回應(yīng)。一方面,在課文分析的隨性互動過程中,很多學生會積極地加入討論和問題的回答,在此過程中教師的眼睛要最大限度地平等地注視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感受到教師的關(guān)注,在心理上確定自己的聲音被重視,進而在以后的課文學習過程中繼續(xù)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問題回答做出及時的肯定和表揚。一方面,對于學生回答正確的問題,我們要毫無保留的進行表揚,這樣會讓學生在課堂互動中感受到成就感;另一方面,針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我們可以先肯定其參與課堂互動的勇氣,然后采用較為婉轉(zhuǎn)地表達,讓學生明白自己回答的并不正確,例如“和老師想的還有一點不同,還有誰要補充嗎?”,或者由教師進行總結(jié)性的補充,避免學生在課堂互動中因為回答錯誤而自信心受挫。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語文課堂互動來說,我們要充分了解學生需求,并且結(jié)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設(shè)置環(huán)節(jié),選擇活潑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提高,繼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朱秀娟.小學語文教學互動模式初探[J].新課程研究,2011(1):57-58.
[2]霍玉榮.增強小學語文課堂互動交流的策略[J].課外語文:下,2015(7):46.
[3]朱強.構(gòu)建小學語文教學互動場的有效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0(14):40-44.
作者簡介:
官火青,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忠信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