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華文
〔摘要〕小雪是一名高三美術藝考生。在高三第一學期進入畫室培訓兩個月后,出現睡眠不好、易哭泣、自我否定、對美術術科學習出現懷疑等表現,經過心理教師五個階段的心理輔導,小雪重樹信心走進考場,高考順利考入重點美術學院,輔導效果良好。
〔關鍵詞〕藝考生;生涯發(fā)展;心理輔導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16-0053-04
一、個案背景
小雪,女,18歲,我校高三美術藝考生。高三第一學期在廣州畫室參加培訓學習近兩個月,班主任反映其最近兩周以來出現厭學情緒,情緒低落,晚上容易醒,睡眠不好,回避與同學交往等。
小雪在剛去畫室的第一次模擬考試中總分排名第一。自從考了第一后,她的術科成績就停滯不前,她經常擔心后面考不好,怕同學笑話。最近為了晚上的術科補習經常不吃正餐,以零食代替。為了補習,有時在睡覺前喝咖啡,經常到晚上十點半還沒有回宿舍休息。在我去廣州值班的時間里,小雪主動邀約我面談咨詢。
二、主訴及他人反映
(一)來訪者自述
“老師,我最近睡眠不好,晚上易驚醒,我想退學,可我爸爸不同意。我真不想在這里待下去了。你看,最近我都長白頭發(fā)了!老師,我覺得八月底考到第一真的是碰運氣。在這個畫室比我優(yōu)秀的人有好多好多。反正我畫了也比不上。我不想畫了,我不是學畫畫的料!我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人,什么都做不好!
小學時參加活動,大家都能分到組,就剩我一人形單影只。初中時和一個朋友關系很好,后來卻被她排斥和孤立。我覺得一定是自己性格不好才導致這樣的。我不喜歡自己!
我喜歡看中國文學方面的書籍,喜歡畫畫、喜歡美術、很崇拜美術大師,例如梵高,想從事美術之類的學術研究。向往到一個學術氛圍濃厚的大學深造??晌椰F在覺得那只是癡心妄想罷了,我覺得自己不可能達到!
有時我睡過頭沒有按時起來復習,我心里就非常自責,心想:為什么我那么不努力?我覺得別人都有一技之長。自己就是個死讀書的書呆子!我覺得身邊的人都比我好。反正我已經畫不好了,再畫下去有什么用呢?”
(二)班主任反映
小雪父母均是區(qū)一所中學的教師,父親在生活中較強勢,因工作忙很少管教小雪學習上的事情,小雪的學習和生活主要由其母親負責和照料。母親從小對其有一定要求,認為不能比同事的孩子差。小學、初中成績中等偏上。只要考得好時,小雪便認為下次考試不能退步,不然會被別人笑話。小雪的中考成績剛剛達到區(qū)重點中學分數線,入校后感到身邊都是比自己優(yōu)秀的同學,經常覺得抬不起頭。在區(qū)重點中學上學一個月后由其父親聯系轉入我校就讀。剛轉入時,文化科、美術科成績均在全級前三名內,在老師和同學眼里是優(yōu)等生。高三第一學期國慶節(jié)后不想參加畫室美術月考,父親以為其逃避考試,因此事小雪與父親發(fā)生爭執(zhí)。喜歡看政治和歷史、哲學一類的書籍,閱讀范圍廣泛。平日與人說話聲音小。在學校里不善主動與人交往,喜歡安靜的場所,但同學們私下均將其當成學習榜樣。
(三)心理教師觀察
小雪留短發(fā),較文靜。最初她不敢抬頭正眼看心理教師,隨著咨詢的深入,漸漸能抬頭正視老師,并帶有微笑。小雪表達流暢,認知及思維能力較強,書寫和畫畫時均專注認真。
三、分析診斷
(一)生理原因:女,18歲,處于青春期。
(二)社會原因:
1.面臨高考,學習壓力大。
2.家庭教養(yǎng)方式,童年期母親對其要求高,喜歡與同學攀比。
3.畫室學習生活環(huán)境相對單調和封閉,管理較嚴格。
(三)心理原因
1.個性:自尊心較強、自卑、追求完美。
2.認知:絕對化、概括化、糟糕之極、以偏概全等認知誤區(qū)。
3.情緒:焦慮、易哭泣。
4.人際:被動,回避集體。
5.思維方式:消極的思維方式。
6.歸因:對學習、個人事件存在歸因偏差。
對求助者診斷的依據如下:
本案例的來訪者知情意統(tǒng)一,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無邏輯思維的混亂,從病程來看只有兩周時間,時間較短。從總體來看,本案例呈現出了來訪者的情緒問題、個性問題、自我認識、學習壓力以及職業(yè)興趣等問題,這些都是高中學生發(fā)展中的問題,嘗試綜合運用多種方式進行生涯發(fā)展輔導。
四、輔導過程
(一)第一次咨詢目標: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收集來訪者個人成長資料,明確困擾現狀
1.傾聽理解、建立信任關系
良好的關系是促進咨詢師與來訪者相互信任的前提。本階段心理教師通過充分地傾聽了解了小雪目前面臨的困擾,對她目前的處境和心情表示理解和接納。通過眼神交匯、無聲的肢體語言表達出心理教師對她的積極關注。小雪由之前的不敢抬頭到漸漸放松正視老師并微笑,敞開心扉訴說,情到深處還流下眼淚,心理教師感受到了她的信任。
2.以自由繪畫明晰主要困擾
基于小雪是美術藝考生,具備一定的繪畫基礎。因此,我給小雪布置了一個任務,通過繪畫描述自己的困境。小雪安靜地畫畫,大約10分鐘后,小雪完成任務,畫面如下:
第一幅畫的場景(見圖1):大家都在畫室畫畫,而自己卻畫不出來,小雪感到沮喪失落。而自己只能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同學們都在漸漸遠航,而自己卻只能遠遠觀望甚至后退。
第二幅畫有四個場景(見圖2)。第一個場景:同學們都在和她打招呼,而自己卻害怕并回避,不想與之交流。第二個場景是自己在現實中不想與人交流,卻通過手機短信或微信與父母和老師交流。第三個場景是自己向往若干年后穿上學位服。而現狀(畫不出來,看著畫板沮喪的樣子)卻讓她無法實現。第四個場景是同學們高興地把畫好的畫送給老師看,主動問老師。而自己卻不敢主動上前。通過繪畫創(chuàng)作,心理教師更加明晰了小雪目前面臨的困擾。
(二)第二次咨詢目標:明確壓力來源——對學習和考試不合理的看法以及消極的思維方式
1.運用合理情緒療法改變對事件的看法和信念
本階段初始,小雪在翻看心理教師心靈雞湯類書籍時忍不住流下眼淚。她表示書里的道理她都知道,可是又覺得改變自己太困難。于是心理教師拿出一張白紙,讓小雪把進入畫室培訓以來發(fā)生的一系列學習及生活事件和對事件的看法一一列出。在小雪列出的事件清單中,我發(fā)現她面對任何事情幾乎都呈現出消極的看法。例如小雪寫到“得知成績是第一名后,忍不住想哭,震驚,不相信,害怕”;“有一次素描作業(yè)沒有被老師公開展出,我覺得是我沒有能力與天賦”;“第二個月考試前夕,我不想考試了,覺得自己的畫很難看,怎么也畫不出來”;“那次被老師批評我畫得不好時,我的自尊心受挫,我哭了,我覺得我不是畫畫的料”等等。從她列出的事件清單看,小雪對事物的看法傾向負面和消極。因此本階段心理教師嘗試對她列出的事件的看法一一進行辯駁,修正她片面的或錯誤的看法和信念。
2.建立積極的正向思維模式,學會積極自我暗示
在小雪的自述和言談中,我發(fā)現她的認知模式呈現出許多誤區(qū),因此,本環(huán)節(jié)主要糾正她的認知誤區(qū)。例如小雪所說的“我考得好肯定是撞運氣”“我考得不好一定是我懶散了”“他們都比我優(yōu)秀,我抬不起頭”“我是失敗的人”“我不是畫畫的料”“畫了也沒有用”“我的夢想是妄想,實現不了”等均陷入以偏概全、絕對化、夸大化、糟糕至極等認知誤區(qū)。對此心理教師與小雪一一進行面質并解釋。例如“你考得好可能會有一絲運氣,但成績大多時候能保持在前列就不是運氣了,證明了自己有能力”;“他們很優(yōu)秀,但是你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例如文化課基礎好”;“如果你不是畫畫的料,怎么可以在畫室600多個美術生里拿第一,怎么可以保持在前20名”等等。小雪表示自己習慣于消極思維想問題,改變思維模式很困難。與此同時,心理教師與她分享了《正能量》一書里的內容。探討了正向思維對于我們學習生活的重要性,也與她探討了積極心理暗示的一些方法。
(三)第三次咨詢目標:進行壓力管理,提升自我效能感
1.建立恰當的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心
在小雪的自述中,心理教師發(fā)現她的學習動機過于強烈,稍有懈怠便會責備自己。本階段心理教師給她講解了學習動機曲線,讓她了解到學習動機過強也會降低學習效率。心理教師問小雪,什么樣的學習才是最有效的學習呢?小雪思考了一下,說到“專注”一詞,心理教師給她加了一個“放松”。當我們放松且專注地學習時,學習效果就是最好的。如果我們腦子里總是想著后果,擔憂著未來的時候,學習過程會受到干擾,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小雪習慣于強迫的思維方式,例如她經常會說“我一定要……,不然就……”,心理教師指出小雪過于重視外界和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影響到自己學習的正常節(jié)奏。心理教師建議她放松自我,把重心放在學習過程上。一兩次月考考得不理想也是正常的,應合理進行主客觀原因分析,客觀因素無法控制,但主觀因素則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
2.進行肌肉-冥想放松練習
本階段針對小雪睡眠不好,壓力大等癥狀表現嘗試運用肌肉及冥想放松練習。放松訓練指導語圍繞“肌肉放松——冥想術科備考過程——備戰(zhàn)術科高考——走進術科考場——圓滿完成術科考試——備戰(zhàn)文化科考試——走進高考考場——沉著應對考試——高考揭榜——進入理想大學——探尋廣闊新世界”等順序進行。放松訓練后心理教師讓小雪寫下感悟,小雪寫道:通過放松確實讓緊繃的神經得到放松,也感受到了進入大學后的那種舒暢感。心理教師建議其保持科學的作息時間,平日睡前均可按照此種方式進行放松練習,并進行睡眠情況記錄。
(四)第四次咨詢目標:開啟自我探索之旅,全面認識自我
1.挖掘自我個性
本階段當心理教師讓小雪用幾個關鍵詞描述自己的個性特點時,小雪想了一會,只用安靜、沉悶來形容自己。老師感到小雪對自己的認識不充分,于是引導其認識到,每個人的性格都有多面性。從同學看來,她專注、認真、美術及文化學習基礎好,很多同學都羨慕她。從老師看來,她有禮貌、喜歡閱讀、有見識、有獨立見解、有專長等。并將性格關鍵詞寫在紙上一一進行探討,通過引導,小雪重新全面審視自我。
2.將興趣轉為志趣
當問到小雪的理想是什么時,她說想做一名美術大師,像梵高那樣的。她的偶像還有張國榮,她覺得他有才華。她也喜歡閱讀,因為閱讀能給她帶來快樂,一旦閱讀,她就能靜下心來,沉浸在書的海洋。心理教師肯定了她的愛好,隨即與她探討了讀書更多的益處,讀書能提升我們的文化積淀,增強個人內涵,提升思維能力,不管以后從事任何工作,都是有利的。同時,我也通過社會著名人物的故事引導她認識到她的廣泛閱讀就是她的個人專長和優(yōu)勢,因為但凡美術大師,都有深厚的文化積累,而小雪已經擁有這一點,值得肯定。同時,讓小雪認識到,沒有人是完美和全能的,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并從興趣中找到樂趣,最后變成志趣。
3.探尋潛在的能力
小雪在老師眼中是個美術優(yōu)等生,但她自己卻極度不自信,她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本階段主要與小雪探討自己的優(yōu)勢潛能。通過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讓小雪認識到每個人的優(yōu)勢智能都不一樣。有的同學精通文藝,有的擅長人際,但小雪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例如善于內省、善于獨處和反思、閱讀和書寫。同樣是學美術的,優(yōu)勢智能也可能不一樣。例如有的同學擅長素描,有的擅長水彩,有的擅長設計。進入美術學院后,也會有不同的專業(yè)可供選擇。生活中大多數人會擁有一種以上的優(yōu)勢智能。我們要做的是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發(fā)揮自己的個人價值。
(五)第五次咨詢目標:尋找通往夢想的階梯,提升生涯適應力
1.學會分解目標
根據小雪提到的考重點美院的想法,心理教師讓她分析了自己目前的學習水平及現狀,根據小雪在畫室的平均術科成績,再加上優(yōu)異的文化課基礎,如果克服目前的心理困擾,小雪考入重點美院的概率是百分百的。心理教師讓她制定目標和具體的行動路徑,引導她分析每個小目標以及實現路徑的可行性。小雪發(fā)現,自己的目標與現實相比差距并不大,雖然集中學習美術術科,文化科內容有所生疏,但因為自己底子扎實,只需要在美術術科考完后專注放松地備戰(zhàn)文化科,勝算非常大。分解了目標,理清了思路,小雪感覺較為輕松,備考信心增強。
2.以不變應萬變
在本階段后期,心理教師聯系了小雪的爸爸,爸爸表示已與小雪媽媽達成教育共識,希望小雪自由發(fā)展。在本階段咨詢中,我與小雪探討了生涯發(fā)展中的適應問題。我們不僅要規(guī)劃,但更多的是要學會適應。因為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改變,我們不能決定未來會怎樣發(fā)展,但我們能做的是以不變應萬變,打好扎實的基礎,當機會來臨時,把握機遇。即使未來與自己期待的不完全一致,也應以平和的心態(tài)看待,因為生活中會有其他的精彩。小雪對心理教師的指導表示贊同。
六、效果評價
通過五個階段的輔導,小雪的不良情緒得到了宣泄,學習壓力減輕,睡眠質量改善,人際狀況良好,回歸到正常的學習作息。通過老師反映,小雪備考自信心增強,對學美術的決定給予肯定,也堅定了考美院的決心。通過連續(xù)跟蹤,小雪最后以術科、文化課雙線高分考上廣州美術學院。
注:本文獲得2018年江門市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秀成果征集作品心理輔導個案類一等獎。本文為江門市2017年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課題(編號:JM2017C33)以及江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編號:JME18047)系列成果。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市培英高級中學,江門,52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