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剛開始接觸“小組合作”的課堂教學模式時,我只聽正在進行課改的教師們說,小組合作的課堂,教師基本上不說話,我聽了很迷茫,怎么可能?語文課堂上,老師不說話,簡直不可思議。學生有那么好的感悟能力,所有的問題都能輕松拿下?我疑惑著,也不解著。當自己真正涉入小組合作的課堂時,我才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的課堂,老師并不是觀眾。學生會在課堂上因為某一問題而爭吵不休,如果老師不介入,無論孩子們爭吵多久,結果還是各持己見。可是面對這樣的狀況,教師該如何介入?最佳的介入時機又如何把握?教師介入的真正意義又在哪?……一連串的疑惑擾得我一有空便忍不住思考。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語文;介入
一、遇到“錯處”需點撥
正在嘗試小組合作的老師都知道,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得圍繞導學案開展教學。課前,孩子們借助導學案進行預習,課堂上孩子圍繞導學案進行合作、交流、匯報。教師在課堂上也是緊緊圍繞導學案開展教學。但教師在走進課堂前得先批閱新課的導學案。當某處知識點學生錯誤率很高時,這個知識點就成為課堂上教師需要點撥的知識點。如我在教學《七顆鉆石》第一課時時,當學生匯報、點評、補充完基礎知識后,我結合課前自己批改的學案情況以及學生的意見,順勢出示本課學生自學時出現(xiàn)錯誤較多的詞語:
絆倒瞬間咽下匆匆忙忙沫(mò)唾沫(mo)
因為這幾個詞中,“沫”字的讀音很特別,所以順著學生匯報出示課件后,我會先提示一下:“沫”字單獨一個字時讀第四聲,組成詞語時讀輕聲。再請全班同學齊讀課件上的生字新詞。這個過程很簡單,但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定教”的原則。教師的點撥完全是建立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而且是很有針對性的教學。
二、 論到“淺處”需提升
“教師的提升”是課堂上的點睛之筆,它可以將知識引向深入,將感悟引向深刻。在執(zhí)教《搭石》第二課時時,我設計了這樣的題目:
探究與體會“風景美”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 讀了這個句子,我感受到,句子中的詞給了我這樣的感受。
課堂上學生匯報時,把重點都放在了“協(xié)調(diào)有序”這個點上,孩子們的感悟大多是“人們走搭石很整齊”。
當探究相同問題的小組匯報結束,其他小組發(fā)表了不同意見后。我梳理出:孩子們抓的詞由原來的“協(xié)調(diào)有序”到“緊跟”“踏踏”等等。當我們的孩子提及“踏踏”這個詞時,我立馬參與了提升:
師:“踏踏”這個詞如果能慢點就更好了。(順勢請生再讀)
師:“踏踏”的聲音,同學們想聽嗎?在同學們的“想聽”聲中。我們進行了模擬走搭石的情景。
師:我說“前面的”,你們說“抬”;我說“后面的”,你們說“跟”,會嗎?
在我的提示下,各小組配合著完成了模擬走搭石。
緊接著模擬走搭石,我進行了追問:究竟是什么讓這一行人在沒有指揮的前提下走得這么有序?(小組內(nèi)討論30秒)
這樣一來,學生對句子的感悟更深入了,他們已經(jīng)從原來的只感悟到“人們走搭石很整齊”到“人們的心中裝著別人”這樣的情感了。
在這兒,教師也只說了兩句話而已,但這兩句話的分量遠遠超過了教師的滿堂灌。它引導著學生向著更深的層次進行思考,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一種思維。
匯報探究二時,我們的孩子說了這樣一個句子“上了點歲數(shù)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币驗橛辛颂骄恳坏奶嵘?,所以學生在這談感悟時較組內(nèi)討論時更進一步了。只是關鍵詞抓得不夠全。于是我朗讀了自己寫的句子“上了點歲數(shù)的人,急著趕路,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離去?!逼谕⒆觽兺ㄟ^對比,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果然,比較難找的“關聯(lián)詞”在這樣的鋪墊后也讓學生發(fā)現(xiàn)了,孩子們甚至還感悟出了“關聯(lián)詞”的作用。此時我做了小結提升:關聯(lián)詞不僅更能體現(xiàn)情感,還能讓句子更緊湊。原本很難的關聯(lián)詞在不知不覺的滲透中,學生也掌握了。
三、 突破“難點”需介入
我總覺得,平時的閱讀教學應該和寫作融合在一起。閱讀教學中應該教會學生寫作的秘訣。所以,我在設計《搭石》第二課時時,把“感受課文的語言特色和安排材料的方法?!弊鳛楸菊n研讀的難點。當學生匯報完“要點部分”,我進行了這樣的介入:
師:整篇文章,按照擺——換——走搭石的順序來寫,這樣的順序能換嗎?
走搭石時安排了一行人、面對面、背老人,這中間有什么奧秘嗎?
1. 小組討論;2. 匯報
師:過搭石的難度越來越大,人們間的情感越來越——
師:(小結)寫作時要按順序來寫
課中生成的問題,對學生來說,更具挑戰(zhàn)性。學生討論起來更有勁。本課的難點到這也被攻破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我做了如下安排:
設計導學案時,我安排了這樣的練筆:
在文章爺爺?shù)募亦l(xiāng)還有誰走搭石?(小朋友、殘疾人、婦女……)請你選擇一種,運用合適的詞寫一寫。(可以用上老師提供的詞)
一群孩子,蹦著跳著,來到溪邊
一位殘疾人一瘸一拐地來到溪邊
(提供的詞:揮動著小手協(xié)調(diào)有序調(diào)皮歡聲笑語小心翼翼清波蕩漾理所當然總會一定)
如何讓“練筆”真正發(fā)揮作用?如何讓學生運用文中的寫法完成練筆?
在學生發(fā)現(xiàn)了習作材料安排的奧秘后,我進行了介入:
師:請看文中的這兩句,自由讀一讀,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句(1):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句(2):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1. 生自由讀
2. 小組內(nèi)談發(fā)現(xiàn),師總結提升:用短語和長句子來表達不同的心情
3. 引入課外資料
在拓展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練筆,效果出奇的好。學生在讀——悟——讀——練的基礎上掌握了本課語言的特點。
小組合作的語文課堂真正實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但對教師的“導”,要求更高。小組展示時,若學生的表達出現(xiàn)障礙,老師可借助自己精練的語言進行點撥,幫助學生突破障礙,使之思維進程加快,語言表達流暢。當匯報小組和其他組的點評補充總是說不到要點時,教師應該進行追問,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問題。學生展示遇到意見分歧時,教師的適時點撥能讓學生瞬間茅塞頓開,收到點石成金的奇效??傊〗M合作模式下語文教師的點撥要通過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啟發(fā)學生領悟。
作者簡介:黃赟,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梅溪鎮(zhèn)紫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