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曼貞,朱韓武
郴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南郴州 423000
狂犬病又稱“恐水癥”,是一種人獸共患的急性傳染病。人被患有狂犬病的狗、貓等動物抓傷、咬傷、舔舐粘膜或未愈合的傷口而感染,一旦發(fā)病,死亡率幾乎為100%,臨床表現(xiàn)為特有的狂躁、高度興奮、恐水、怕風、流涎、吐沫,直至全身弛緩性癱瘓,最近因呼吸、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1],被動物咬傷后,及時規(guī)范清理傷口和預防接種對于預防狂犬病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為了解郴州市狂犬病暴露門診病例流行特征,進一步規(guī)范狂犬病暴露門診病例的處置,現(xiàn)將郴州市2012-2014年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資料和數(shù)據(jù)來源于郴州市2012-2014年各縣(市、區(qū))每個月上報的《狂犬病暴露后預防處置門診登記表》和《狂犬病暴露后預防處置門診匯總表》。
按照《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工作規(guī)范(2009年版)》[2]要求劃分。接觸或喂養(yǎng)動物,或者完好的皮膚被舔為I級;裸露的皮膚被輕咬,或者無出血的輕微抓傷、擦傷為II級;單處或者多處貫穿性皮膚咬傷或者抓傷,或者破損皮膚被舔,或者開放性傷口、粘膜被污染為III級。
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12-2014 年,郴州市狂犬病暴露后預防處置門診共報告病例101 441例,年均暴露率為730.69/10萬,2012-2014年報告暴露率分別為782.17/10萬、708.15/10萬和701.76/10萬,各年度暴露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54.42,P<0.01)。
2.2.1 就診時間 報告的101 441例咬傷病例,從咬傷到就診間隔時間,當天就診的占86.42%、1d就診的占10.35%、2 d就診的占1.15%、3 d就診的占0.48%、>3 d的占1.60%(表1),最長間隔時間甚至超過30年。
2.2.2 咬傷部位、暴露分級及傷口處理情況 報告的101 441例咬傷病例中,咬傷部位以下肢膝以下為主,共41 596例,占總咬傷數(shù)的41.00%,其它部位分別手部(28.22%)、下肢膝以上(15.66%)、手臂(7.37%)、軀干(4.44%)、頭面部(2.63%)和頸部(0.68%);暴露分級以 II級暴露為主,共66 627例,占總暴露數(shù)的65.68%,其次是III級暴露(28.56%)和I級暴露(5.76%);傷口處理主要以門診處理為主,占95.54%;自行處理的占4.46%。
表1 郴州市2012—2014年暴露人群就診時間分布[n(%)]
表2 郴州市2012—2014年狂犬病暴露人群性別和年齡分布[n(%)]
2.2.3 預防接種情況 報告的101 441例咬傷病例,全程接種人數(shù)為101 185例,全程接種率為99.75%、未全程接種率為0.18%、未接種率為0.07%。2012-2014年全程接種率分別為99.71%、99.87%和99.66%,各年度全程接種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2.77,P<0.01)。
圖1 郴州市2012—2014年狂犬病暴露人群月分布
2.2.4 咬傷病例時間分布 2012-2014年共報告101 441例咬傷病例,每月均有分布,高峰出現(xiàn)在7~8月,占總數(shù)的22.05%,1~2月咬傷比例相對較少(圖1)。2.2.5暴露人群性別和年齡分布 101 441例咬傷病例中,性別以男性為主,男女性別比為1.46:1;年齡以10歲以下兒童為主,占37.35%,年齡最小的僅14 d,最大的98歲,年齡分布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 652.65,P<0.01)(表2)。
致傷動物以正常健康動物為主,共95 358例,占總數(shù)的94.00%,其次是可疑瘋動物(4.60%)和瘋動物(1.40%);致傷動物中有免疫史僅9 309例,免疫率僅為9.18%;致傷動物類別以犬為主,共87 613例,占總數(shù)的86.37%,其他動物類別依次為鼠(5.10%)、貓(4.79%)和其他(3.74%)。
2012-2014 年郴州市狂犬病暴露率為730.69/10萬,低于文獻報道的金華市、瓊海市等地的暴露率[3-4]。從就診情況來看未能在當天及時就診的比例仍占13.58%,有得甚至超過30年;從傷口處理來看,患者自行處理的僅占4.46%;且咬傷后患者未接種或未全程接種的情況仍然存在。這一方面說明,通過健康教育,一部分群眾逐漸認識到狂犬病的危害,從而出現(xiàn)了咬傷幾年、甚至幾十年去接種疫苗的情況;另一面也暴露了還有一部份群眾對狂犬病的危害認識不夠深入,存在僥幸心理,同時也與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價格較貴,部分暴露者家庭經(jīng)濟水平不高,難以承擔費用有關。因此,今后應進一步加強狂犬病防治知識及暴露后預防處置相關知識宣傳教育,讓群眾認識到傷口處理和預防接種在狂犬病防治中的重要性[5-6],同時進一步向政府建議提高狂犬病暴露預防接種補助標準。
咬傷病例全年均有分布,其中主要集中在5~9月,占總數(shù)的59.81%,高峰期發(fā)生7~8月,這與其他文獻報道基本一致[7],可能是由于這段時間天氣溫較高,人們穿著單薄、皮膚較為暴露,以及動物在外面活動增多,天氣炎熱致犬類等動物較為躁動、易激怒等,從而被動物抓傷、咬傷的幾率大大增加。暴露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這可能與男性戶外活動較為頻繁以及社會活動范圍較大有關;年齡分布中10歲以下的兒童占37.35%,這與其他文獻報道[8-9]有區(qū)別,說明郴州市10歲以下兒童更易暴露,這可能與該年齡段人群活動頻繁,喜好與狗、貓等動物玩耍,防范意識薄弱等因素有關。
暴露病例中,被可疑瘋動物和瘋動物致傷的比例為6.00%,說明人們對動物行為的識別和防范意識還較薄弱,不能及時躲避;致傷動物免疫率僅為9.18%,說明人們對狂犬病危害認識不足,同時也與動物接種疫苗價格較為昂貴和較為麻煩有關;犬致傷病例占86.37%,說明郴州市當前主要傷人動物為犬類,因此要加大對家養(yǎng)犬、散養(yǎng)犬及流浪犬的規(guī)范管理和家養(yǎng)犬的免疫接種,同時應該注意到,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被貓、兔子等抓傷、咬傷的病例逐年增多,因此一定要注意家養(yǎng)動物的規(guī)范管理和預防接種,同時要注意規(guī)范的飼養(yǎng)及相處,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雖然狂犬病死亡率幾乎100%,但是狂犬病可防可控。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狂犬病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10],告知人們狂犬病的危害,使其規(guī)范、合理飼養(yǎng)動物及與動物相處,遠離被動物抓傷、咬傷,一旦出現(xiàn)被抓傷、咬傷情況,要及時規(guī)范清理傷口并及時接種狂犬病疫苗,甚至免疫球蛋白。另外,由狂犬病引起的負擔(包括經(jīng)濟負擔和社會負擔)日益繁重[11-12],因此建議政府進一步加強對犬、貓等家養(yǎng)動物的立法[13-15],通過立法的途徑促進犬、貓等動物的規(guī)范管理、預防接種。同時妥善處理流浪犬、貓等動物,減少流浪動物流竄而致傷人的事件,切實加大狂犬病防治力度,有效預防控制狂犬病流行。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WS 281-2008,狂犬病診斷標準[S].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工作規(guī)范(2009年版)[Z].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09.
[3]龐志峰,金祝平.2009年浙江省金華市狂犬病暴露人群監(jiān)測結果分析[J].疾病監(jiān)測,2010,25(5):365-367.
[4]周興洋,馬濤,劉金,等.瓊海市2012-2013年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熱帶醫(yī)學,2014,14(4):483-485.
[5]王霆.健康教育在狂犬病預防控制中的促進作用[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5(4):79-80.
[6]張蕓.狂犬病預防接種護理中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15):8-9.
[7]王彩飛.4535例動物咬傷門診病例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3,33(10):1143-1144.
[8]張艷波,韓占英,魏亞梅,等.河北省2005_2011年狂犬病疫情特征分析[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12,23(6):549-551.
[9]陳茂余,劉海華,許健蓮,等.江門市3437例動物咬傷病例流行病學分析[J].華南預防醫(yī)學,2010,36(2):40-41.
[10]苗卉,鄭建中,翟真,等.狂犬病的預防與健康教育[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10):158-159.
[11]宋淼,唐青,陶曉燕,等.中國狂犬病的傷殘調(diào)整生命年研究[J].疾病監(jiān)測,2014,29(8):600-603.
[12]王瑋,沈毅,孫繼民,等.浙江省狂犬病暴露人群傷殘調(diào)整生命年和早死間接經(jīng)濟負擔研究[J].衛(wèi)生經(jīng)濟研究,2013(10):40-42.
[13]陸建長.我國城市養(yǎng)犬管理立法問題探析[J].時代金融,2012(32):130-131.
[14]臧奕威.我國城市寵物綜合治理法律制度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15]高眭玲.我國農(nóng)村狂犬病防治立法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