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方毅,劉 敏
(1.武漢市漢口醫(yī)院 口腔科,湖北 武漢430012;2.武漢市硚口區(qū)3604醫(yī)院 口腔科)
種植體周圍炎是種植術后常見的臨床并發(fā)癥之一,嚴重的種植體炎癥不僅可影響植體周圍軟組織的結合,同時還可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硬組織的喪失,并最終導致種植術失敗[1]。現(xiàn)已明確,細菌因素是影響種植體周圍炎發(fā)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種植體周圍炎與牙周炎的發(fā)生具有明顯的相似性,炎癥因素在促進牙周炎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本研究擬探究種植體周圍炎牙位齦溝液中炎癥因子的含量,分析其與患牙骨吸收的相關關系,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間于我院修復科完成種植修復治療1年后的種植體周圍炎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8-56歲,平均(36.4±3.2)歲。所有患者除炎癥種植體外均有一顆以上健康種植體,共計108個骨水平種植牙位。將患者口內(nèi)炎癥種植體記為試驗組,共計53顆,將患者口內(nèi)健康種植體為對照組,共計55顆。種植體周圍炎診斷標準[3]:探診出血,伴或不伴化膿;植體周袋深度≥5 mm;術后1年X 片上顯示骨吸收≥0.5 mm。所有入選種植體均無松動,SBI≥1,且種植體周圍無竇道。排除吸煙患者;排除合并支氣管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腎疾病、糖尿病、腫瘤、艾滋等患者;排除6個月之內(nèi)有抗炎、抗生素和抗氧化劑以及其他相關治療史患者;排除1個月內(nèi)使用菌斑抑制劑類漱口藥物患者;排除妊娠及哺乳女性。
齦溝液的采集:明確牙位后,采用種植體專用手工刮治器對種植體表面軟垢及菌斑進行徹底清潔,清水漱口后采用消毒棉球嚴密隔濕,用氣槍吹干受檢牙位牙面后,靜待1 min,將45#吸潮紙尖依次插入受檢牙位的頰舌側齦溝中,靜置60 s后取出稱量,然后將吸潮紙尖放入干凈EP管中,加入200 μl PBS,放入-80℃待用。注意避免紙尖被血跡或唾液污染。
1.3.1不同受檢牙位齦溝液炎癥因子水平 包括白細胞介素-1β(IL-1β)、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骨橋蛋白(OPN)等,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將齦溝液樣本于室溫下自然解凍后,以10 000 r/min的速度4℃離心10 min,取上清液,按試劑盒要求操作。
1.3.2不同受檢牙位臨床指標情況[4,5]包括齦溝液量、菌斑指數(shù)(PLI)、探診深度(PD)及齦溝出血指數(shù)(SBI)等。PLI:0:無菌斑;1:探針尖輕劃種植體表面即可發(fā)現(xiàn)菌斑;2:肉眼可見菌斑;3:大量菌斑。PD:以0.2N的力量探測齦緣到牙周袋底的距離,取種植體頰舌側的近中、中位、遠中處 6 個點,取其均值。SBI:用壓力控制塑料探針沿種植體齦緣以0.2N(約20 g)的力探診,0:探診無出血;1:點狀出血;2:出血在齦溝內(nèi)呈線狀;3:重度出血。
1.3.3不同受檢牙位骨吸收量觀察 用 PLANMECA- X 線牙片機拍攝,參照 H ermann 等的方法確定牙片、種植體和 X 線投照角度三者間的位置關系,保持放射條件不變,60 kV,10A,曝光時0.35 s拍攝。膠片間接數(shù)字化,將牙片用掃描儀以jpg格式,像素為1800×1200掃描并傳入計算機,利用 Photoshop8.0軟件中的標尺工具進行測量,觀察種植體周圍骨吸收情況。
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齦溝液中IL-1β、IL-6、TNF-α、OPN等炎癥因子水平均明顯偏高(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種植體齦溝液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試驗組齦溝液量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且試驗組PLI 、PD、SBI值均明顯偏高(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種植體臨床指標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種植一年后種植體周圍平均骨吸收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種植體骨吸收情況比較
53例炎癥種植體牙位齦溝液中IL-1β、IL-6、TNF-α、OPN等炎癥因子水平及骨吸收量均明顯高于健康種植牙位,經(jīng)Pearson檢驗分析,在種植體周圍炎的的發(fā)病過程中,齦溝液IL-1β、IL-6、TNF-α、OPN等炎癥因子水平與骨吸收量呈明顯的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r=0.54、0.35、0.47、0.41,P<0.05。
種植體周圍炎是導致種植修復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發(fā)生發(fā)展與天然牙周炎的發(fā)生具有相似的病理過程及臨床表現(xiàn)。有研究指出,細菌因素介導的宿主局部組織的免疫應答反應以及炎癥反應,均可影響牙周炎及種植體周圍炎的發(fā)生,并可引起相應的天然牙或種植體周圍軟硬組織的破壞及缺失,嚴重者甚至可出現(xiàn)天然牙或種植體脫落表現(xiàn)[6]。
IL-1β及IL-6均是機體免疫應答過程中的重要調(diào)節(jié)因子,作為白細胞介素家族的重要成員,在機體受細菌等微生物刺激的情況下,不僅可通過刺激血管內(nèi)皮細胞合成并分泌內(nèi)皮細胞黏附因子,誘導白細胞的游出及血管黏附表現(xiàn),同時還可通過刺激單核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等誘導效應T細胞發(fā)揮分化抗體的作用[7]。另有研究指出,IL-1β和IL-6在誘導B細胞分化及刺激成纖維細胞合成前列腺素及膠原酶的活動中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其表達水平的增高與破骨細胞活性增強具有明顯的相關關系[8]。TNF-α是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成員之一,是維持機體免疫平和的重要介質(zhì),在炎癥狀態(tài)下主要受單核巨噬細胞調(diào)節(jié),機體中異常表達的TNF-α可導致局部組織的炎癥反應,甚至可進一步引起局部組織的損傷表現(xiàn)[9]。有關TNF-α與種植體周圍炎的研究證實,TNF-α是種植體周圍炎病理反應中的關鍵因子之一,在炎癥早期的患牙齦溝液中即可出現(xiàn)明顯的異常表達,不僅參與炎癥細胞的聚集作用,同時還可通過招募破骨前體細胞及趨化因子作用,引起局部破骨細胞的活性增加,促使骨吸收功能活動的亢進以及炎癥性骨吸收的發(fā)生[10,11]。OPN是機體中與骨相關的糖基化磷蛋白,是牙骨質(zhì)中重要的非膠原蛋白組成成分,在牙周炎患者的齦溝液中呈現(xiàn)明顯的高表達表現(xiàn),且隨著患者牙周炎炎癥程度的加重其表達水平可明顯增加,提示OPN在牙周組織的炎癥反應以及牙槽骨的破骨吸收中具有重要作用[12]。本研究比較炎癥種植體及健康種植體齦溝液中炎癥因子的表達水平發(fā)現(xiàn),試驗組齦溝液中IL-1β、IL-6、TNF-α、OPN)等炎癥因子水平均明顯偏高,其齦溝液量明顯偏多,PLI、PD、SBI等臨床指標情況也明顯偏大(P<0.05),進一步分析不同組別種植體周圍骨組織吸收情況發(fā)現(xiàn),試驗組平均骨吸收量明顯高于對照組,且Pearson檢驗結果顯示,種植體周圍炎患者齦溝液中炎癥因子水平與骨吸收量呈明顯正相關,提示炎癥因子活動參與了種植體周圍炎的發(fā)生,且炎癥因子的活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與患牙的骨組織吸收呈正相關。
綜上所述,種植體周圍炎齦溝液中炎癥因子呈現(xiàn)明顯的異常高表達,且其表達水平與骨組織的吸收水平呈現(xiàn)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作者簡介:戴方毅(1975-),男,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臨床口腔。
參考文獻:
[1]高善玲,繆 羽.種植體周圍炎中細胞因子的相關研究[J].疾病監(jiān)測與控制,2015,9(10):711.
[2]Preiss D S,Meyle J.Interleukin-1 Concentration of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J].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2015,65(5):423.
[3]朱永武,楊慶福,應 凱,等.種植體周圍炎齦溝液內(nèi)牙齦卟啉單胞菌和血鏈球菌的變化與臨床指標的關系[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0):2332.
[4]Arabaci T,Kermen E,zkanlar S,et al.Therapeutic Effects of Melatonin on Alveolar Bone Resorption After Experimental Periodontitis in Rats.A Biochem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J].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2015,86(7):874.
[5]劉 博,宋 寧,步 捷,等.種植體周圍炎時的白細胞介素17:是骨保護還是骨破壞?[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25):4062.
[6]韋明霞,于 娜.種植體周齦溝液中MMP-2和MMP-9檢測意義的探討[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5,32(3):298.
[7]姜 涵,葛 菲,姬曉煒,等.吸煙對種植體周圍炎患者齦溝液中白細胞介素-1β表達的影響[J].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2016,14(6):339.
[8]Sugumari E,Thangakumaran S,Arthiie T,et al.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8 levels in health and periodontal disease:A clinic-biochemical study[J].Journal of Pharmacy & Bioallied Sciences,2015,7(Suppl 2):S470.
[9]吳廣升,惠光艷.炎癥及健康種植體齦溝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較[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5,24(8):796.
[10]酈 興.種植體周圍炎齦溝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5,44(12):125.
[11]Dgan B,Kurti M B,Tter G,et al.Evaluation of Clinical Parameters and Levels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the Crevicular Fluid Around Dental Implant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 Maxillofacial Implants,2015,30(5):1119.
[12]酈 興,壽建剛,何 謹,等.種植體周圍炎患者齦溝液中 IL-8、IL-18 的水平檢測及意義[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5,44(1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