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樹錦
摘 要:本文著重闡述當前部分高中生存在學習能力低、交際能力弱、人格形成存在缺陷等心理問題,其中一些問題是與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有關,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方式錯誤導致,應從提高家長的家庭心理教育意識、改善自身教育方式和社會提供家庭心理教育幫助這兩方面共同著手解決高中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關鍵詞:家庭教育;高中生;心理健康
高中生處于青春期的心理發(fā)育時期,已經(jīng)具有足夠的自我認知能力,但仍舊處于人格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當家庭教育主體的教育方式產(chǎn)生偏差或不足時,就會嚴重影響子女的心理成長。進一步分析家庭教育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并探究問題產(chǎn)生的因素有利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解決辦法,并使用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研究中。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文是以盤錦市興隆臺區(qū)第三高級中學高中部三個年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下,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情況的相關影響。
1.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作者深入學校圖書館、市圖書館等地查閱并收集大量與家庭教育及高中生心理健康相關的書籍、期刊資料,為論文觀點提供詳實的理論依據(jù),獲得了可供參考的實例數(shù)據(jù)。
訪談法:本文采用訪談法,訪問問題的范疇為兩方面,一方面是訪問對象的家庭組成、家長溝通情況、教育手段等,另一方面是訪問對象的學習心理、情緒表達、性格特征、價值觀與自我認知能力等相關問題。
邏輯分析法:結合收集的文獻資料與觀察結果,通過邏輯分析的方式深入研究造成盤錦市高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之處,探討對應問題的有效解決方式,得出科學的結論與建議。
2結果與分析
2.1當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分析
適應能力及人際交往情況:適應力是支撐人們自身得以生存的必要能力,不斷與其他人接觸及交往也是維持社會身份的基本要素。
學習興趣及學習習慣情況: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能夠從側面反映出學生本身的心理健康情況,重點實驗班級的學生普遍表示對學習感興趣并且喜歡學習帶來的樂趣的人數(shù)高于普通班級的學生,而能夠主動學習的人數(shù)也大于普通高中。
情緒表達及抗壓能力情況:青少年的情感表達方式普遍會較之中年人更為豐富,也同樣偏向于不穩(wěn)定。有小部分的高中生會因自身的抗壓力能力不足導致產(chǎn)生自暴自棄或其他極端行為。
行為反應及人格偏離情況:健全的人格對個體的行為具有規(guī)范性的作用。人格分類大五人格理論分析可以從外傾性、神經(jīng)質(zhì)、開放性、宜人性和盡責性此五方面衡量。
2.2高中生家庭教育不足問題的形成因素
家庭主體教育缺失:在高中生的日常的成長教育環(huán)境中,來自于父母的教育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影響至關重要。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體,主體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失。
親子間存在溝通障礙:在內(nèi)心產(chǎn)生困惑和迷茫時,近90%的高中生都會選擇首先向身邊的朋友分享自身的真實想法,而僅有10%左右的學生會先和家長溝通。
家庭教育方法陳舊:因地域環(huán)境和文化影響,北方地區(qū)的父母的性格會偏于急躁,多數(shù)集中于高中的男生群體,導致學生也同樣使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情況比例增加。
對子女的期望值脫離實際:高考又成為大部分高中生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家長對孩子過重的期待時而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2.3家庭教育不足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分析
社交能力和環(huán)境適應力低:家庭教育主體是父母,主體教育全面,對子女的情感傾注度高,家庭氛圍溫暖等因素作用下,子女在人際交往中的情感表達會更為得當,融洽的人際關系在融入環(huán)境與集體時也會更容易。
形成錯誤的自我認知:自我認知能力是指人自具有自我意識以來對自身的評判能力。以否定為主的家庭教育會造成子女的自信心受到打擊,易產(chǎn)生自卑感,無法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點,面對事情會膽小怕事。
正確的價值觀及道德感的缺失:父母是子女學習的榜樣,父母的行為舉止是孩子能否樹立良好的道德感的必要因素,家庭教育并非只是語言上的教育,而是父母行為對子女潛移默化的影響。
易產(chǎn)生過激行為,缺乏情緒控制力:家庭環(huán)境是家庭環(huán)境的必要構成條件,父母作為家庭氛圍的營造者,若家庭氛圍嚴酷或冷漠,極度缺乏家庭溫暖,其家庭中成長的青少年性格更為內(nèi)向或暴躁,產(chǎn)生過激行為的可能性隨之增大。
2.4針對改善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家庭教育對策研究
保持家庭教育主體的平衡與完整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離不開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主體是父母雙方,并且缺一不可。
父母與子女心保持良好的溝通:一些家長雖然在生活中對子女的關愛無微不至,但并不能真正了解子女內(nèi)心的心理狀態(tài),諸多的誤解都是由于沒有進行及時的溝通所致。
提高心理教育認識,改善教育方式:高中生已經(jīng)具有較為完整的人格和思想,家長對高中生的教育方式不應一成不變,陳舊古板的家庭教育模式已經(jīng)不適用于現(xiàn)代子女的教育。
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的監(jiān)督:學校作為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接觸頻率僅次于家庭的教育大環(huán)境,有必要定期開設針對家長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活動,宣傳家庭教育的基礎知識,指導家長學會關心、理解、尊重子女,運用正確的交流方法和子女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高中生處于個人人格完善和形成固定價值觀的關鍵階段,然而部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并不樂觀,存在程度不一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因素多來自于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或教育不足都會影響高中生在社會能力、自我認知、道德品質(zhì)、情緒控制等方出現(xiàn)偏差。
3.2建議
高中生的家長需不斷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在對高中生實施家庭教育時,應防止父母其中一方教育缺失,注重于子女的及時溝通,運用科學的教育方式。為有效監(jiān)督和輔助高中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單依靠家長自身的主動學習意識,還需要社會各界如學校與相關社會組織機構向高中生及家長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訓與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