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摘 要:教學活動中通過加強預習,創(chuàng)造主動參與、動手實踐的機會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發(fā)展學習能力,體驗學習的快樂,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做法。
關鍵詞:學習習慣 學習能力 主動參與
新課標中指出:教學活動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shù)膶W習方法。對學生學習方式有如下表述: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吨行W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初中年級應幫助學生適應中學階段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要求,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觀念,發(fā)展學習能力,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改善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展學習能力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幫助學生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成功的體驗,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下面我就結合我平時的一些做法談談我的體會。
一、做好預習,將自主學習落到實處
科學的學習需進行適當?shù)念A習,在預習環(huán)節(jié)學生需做到了解教材基本內(nèi)容和思路;回憶、鞏固相關原有知識,概念;找出新教材的重點與難點;并做好預習筆記。預習不是簡單的預讀課本,學生通過對教材的預習與思考形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結合平時教學中實施預習,實施預習時學生應帶著具體的問題進行預習,因此教師需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預習指導并確定相應的預習任務。比如在學生進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預習時我給學生提出以下幾個要求與問題:閱讀課本結合課本內(nèi)容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2)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步驟有哪些?如何用數(shù)軸表示解集?(4)你在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困惑是什么?通過以問題促進學生的思考,改善學習方式提升學習能力。
二、給創(chuàng)造一些主動參與的機會,給學生一些自主的空間
當前許多學生學習方式單一,多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接受式學習,這與課標要求相差較大。因此,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nèi)容給學生一些改變學習方式的機會。如我在執(zhí)教八年級上冊一次函數(shù)應用第3課時的時候,由于學生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兩節(jié)課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研究函數(shù)應用的知識基礎和方法,于是我就安排學生進行預習,并嘗試找出適當方法解決課本上兩個題目,下面是問題之一:
我邊防局接到情報,近海處有一可疑船只A正向公海方向行駛。邊防局迅速派出快艇B追趕(如圖),下圖中,分別表示兩船相對于海岸的距離(海里)與追趕時間t(分)之間的關系.
根據(jù)圖象回答下列問題:
1.哪條線表示B到海岸的距離與時間之間的關系?
2.A,B哪個速度快?
3.15 min內(nèi)B能否追上A?
4.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B能否追上A?
5.當A逃到離海岸12海里的公海時,B將無法對其進行檢查。照此速度,B能否在A逃到公海前將其攔截?
課堂上學生都爭先恐后的發(fā)言,和同學分享自己的方法,感受了學習帶來的快樂,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很多同學掌握了從數(shù)和形兩個角度來解決這類問題,教學效果良好。
又如在一次試卷講評時大膽嘗試了自主講評,由于各小組學生情況不一,我確定了以小組為單位采用集體講解和個人一對一講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本次講評。為達到預期效果,我利用課余時間對各小組組長及各組的學優(yōu)生進行了講評前的培訓,對他們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點撥,明確了先復習本題知識點再結合本題講清如何運用知識的講題策略,并且對部分題目如何講解進行了點撥示范,并且?guī)椭M長通過對試題進行分析統(tǒng)計了各小組的共性問題,并確定了各小組的集體講解題目(各小組題目有所差異)。如我在對若,則a的取值范圍是如何講解進行了如下的培訓和示范:
師:這道題目主要考察知識點是,在講解時應先給組員復習這一知識點,可以用提問的方式進行,在講解時特別要注意看組員是否忘記了a可以為0.
示范:(我作為組長,講解員當組員進行模擬講解)
(組長)這道題考察的是等于多少,你們說說看等于多少呢?(組長提問)
(組員)回答相關結論(提示講解員如若組員記得不是很好就結合課本29頁聯(lián)系拓廣第6題,對于任意實數(shù)a,一定等于a嗎?進行復習)
(組長)你覺得本題屬于哪種情況?a-3應該滿足什么條件?A又應該滿足什么條件?
(組員)a-3≥0,a≥3
課堂上各小組按照分工積極投入到了試題處理中,由于是第一次進行這樣的嘗試,學生積極性很高,有的小組干脆將組員拉到講臺上借助黑板講了起來。我則忙于穿梭于各小組之間對組長的講解方式和解釋不清楚的問題進行點撥。通過課堂觀察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都積極參與到了課堂活動中,學優(yōu)生也講的津津有味。一堂課下來,學生還覺得意猶未盡,有部分小組竟利用下課時間還在一對一講解。
通過這樣的一些方式讓學生體驗了成功的快樂,讓學生愛上數(shù)學并逐步改善學習方式。
三、利用好課外探究,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帶到課外
學生學習方式的培養(yǎng)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內(nèi),也要讓學生在課外保持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能力。如我在八年級學習完勾股定理及平面直角坐標系以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道課外探究:已知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兩點A(x1,y1)B(x2,y2)求AB之間的距離。在七年級認識完三角形角平分線及角平分線性質(zhì)后我給學生布置了如下的探究題目:你能在三角形內(nèi)部畫一個最大的圓嗎?你能在三角形中學生通過自己探究寫出了很多讓人滿意的探究報告。通過給學生布置課外探究既能激發(fā)興趣還能在無形中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以上就是我對培養(yǎng)學生轉(zhuǎn)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能力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不成熟的做法,我想只要通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努力自己和學生都能有不同的進步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