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
【適用話題】金錢與原則人才至上 教育理念
牛津大學校長安德魯·漢密爾頓曾在一次“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大倒“苦水”:“昂貴的導師制遇到財務的挑戰(zhàn),但我們可以停止投資樓房和設備,也不會停止投資導師制!我們的預算連續(xù)4年虧損,每年的財政赤字約為2000萬英鎊。未來10年還需要超過10億英鎊的投資……”
面對漢密爾頓語驚四座的“哭窮”相,人們理所當然地會產(chǎn)生這樣的疑問:在所有英國大學中,牛津大學的“吸金”能力絕對首屈一指,漢密爾頓校長為什么還要“哭窮”呢?對此,他細細算了幾筆賬,以釋眾惑。
一、牛津大學為學生提供了全英國所有大學中最高的助學金。漢密爾頓2009年10月上任伊始,就提出了“零需求”的助學金制度。具體內(nèi)容為,只要達到牛津入學標準的學生,都要絕對保證他們能付得起學費。學校每年為每個本科生提供10550英鎊的助學金,用漢密爾頓的話說,就是“必須讓任何有學術能力、潛質(zhì)的學生都能上得起牛津大學”。
二、學費一直不上漲。牛津大學本科生每年學費的上限一直是3225英鎊,多少年從未變過。該標準也是英國所有大學中最低的。同時,不管來自富裕家庭,還是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牛津都一視同仁,也絕不會讓富裕家庭的學生額外交一分錢贊助。而英國其他名校則不同,總想與美國高?!芭时取?。像美國的常春藤等名校,每年收取每個本科生學費最低也達到5萬美元,約合3.3萬英鎊。雖然在牛津,仍有人無數(shù)次提出漲高學費的要求,但歷任校長卻不為所動。
三、開支大頭傾斜于“導師制”。漢密爾頓自豪地說:“我們培養(yǎng)一名本科生每年的投入達到了1.6萬英鎊,這在全英所有高校名列第一,而‘導師制則是其中的大頭,這也是牛津延續(xù)700多年本科教育的‘制勝法寶。而每位導師每周一對一地輔導1至4名學生。當然,導師每堂課的報酬40英鎊,也為全英高校最高。如果加上教學管理的成本,在導師制的開支上還會更高。”
四、無論什么情況下,牛津大學的精神絕不改變。雖然每年政府撥付牛津約5200萬英鎊,但仍與教學需求相差甚遠。如果平均到每個學生身上,每招一名本科生,學校就要虧8775英鎊。盡管如此,牛津大學也從不將缺口從學生身上找補回來。曾有一位沙特富翁提出向牛津大學捐款340萬美元,建一所世界級的工商管理學院,條件是學院要建在指定的草坪上,牛津大學的校監(jiān)們毫不猶豫地予以否決。理由是:幾百年來那里一直是草坪,沒有必要為了金錢而改變,作為教書育人的圣地,牛津更應該遠離銅臭味。
漢密爾頓說:“無論到了什么年代,我們都會堅定不移地秉承牛津精神:大學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shù),而在于它一代代教師的質(zhì)量,以及學生做人的品德?!?/p>
(王文華摘自《演講與口才·學生版》2018年第4期)
【素材分析】堂堂牛津大學為什么都會哭窮?很明顯,學校其實并不差錢,賺錢的機會有很多,但這些賺錢的行為不能影響到學校的名譽、導師的地位和學生的待遇。牛津大學為了堅持自己的辦學理念向這些金錢說不,令人敬畏。正如教育家所言,大學之大,在于大師,在于大德。
【速用名言】
1.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髂┣宄跛枷爰?黃宗羲
2.金錢好比肥料,如不撒入田中,本身并無用處?!軐W家 培根
(特約教師 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