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邱金鵬
看到我們的水稻種植如此成功,村民們都樂壞了,這下子,大家伙的心思都動起來了,入股的人多了,來合作社打工的人也越來越多。
——韓 軍
剛過小滿節(jié)氣,中午的氣溫卻接近30攝氏度,人在田埂上站了不過幾分鐘,就滿身大汗。韓軍頂著烈日在稻田邊來來回回丈量,為百姓這份來之不易的脫貧產(chǎn)業(yè)苦苦思量。作為科右中旗巴彥淖爾蘇木雙榆樹嘎查的駐村第一書記,他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的。眼下,正值水稻插秧時節(jié),從早上太陽露頭來到田間地頭,直到傍晚太陽下山,他常常忙得連口水都顧不上喝。
“剛來時,嘎查的1350畝鹽堿地已撂荒7年了,種啥啥不成。我提出種水稻試試,但村民們都不認可,他們一直都是靠種玉米和畜牧業(yè)過日子,畏難情緒嚴重?!闭f起種水稻,韓軍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以前老百姓一畝地只能收入50元到80元,多少年來‘種地不收、不種又不行’的現(xiàn)狀讓村民由無奈變得懶散,過上好日子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只能靠補貼過日子?!?/p>
這樣的窘境在3年前開始轉(zhuǎn)變。2015年9月,在科右中旗交通局工作的韓軍被選派到雙榆樹嘎查任第一書記。為了摸清嘎查情況,他一戶一戶調(diào)研,三大本厚厚的民情日記成為他不離身的“寶貝”,里面記著嘎查363戶的基本情況、大事小情和民意訴求。他給自己的民情日記起名為《轉(zhuǎn)變》,簡單的兩個字,飽含了他對這片土地和群眾的深深熱愛。
基于對嘎查情況的掌握,韓軍找到了貧困的根源,他決定引入水稻這一從未在嘎查種植過的作物,為貧困群眾量身制定產(chǎn)業(yè)脫貧計劃,采取“土地流轉(zhuǎn)+土地入股”相結(jié)合的辦法,以“黨員帶頭入股+嘎查集體入股+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的模式,對鹽堿地進行“旱改水”,同時成立了雙榆種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進行全面引領(lǐng)發(fā)展。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農(nóng)牧民從觀望變?yōu)橹饾u走進大棚、拿起了農(nóng)具,每天100多元的勞務(wù)收入迅速地凝聚了全屯的勞動力,從一無所知到一知半解再到熟練地使用新型育苗機,村民們的積極性被火熱的創(chuàng)業(yè)場面帶動起來了,合作社成了老百姓的新話題。
2016年,630畝水稻試種成功,畝產(chǎn)500斤。經(jīng)過檢測,水稻中富含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弱堿、富硒,兩種微量元素集一身的水稻在市場上極為搶手,價格比普通水稻貴上一倍?!翱吹轿覀兊乃痉N植如此成功,村民們都樂壞了,這下子,大家伙的心思都動起來了,入股的人多了,來合作社打工的人也越來越多?!睂τ诜N植水稻,韓軍信心滿滿。
發(fā)生轉(zhuǎn)變的不僅僅是種植模式,還有群眾的思想觀念。
“去年底我家領(lǐng)到了分紅3240元,土地流轉(zhuǎn)承包費5200元,給合作社打工又賺了1600元?!?4歲的張春花是雙榆樹嘎查的貧困戶,家里三口人,基本沒有收入來源,加上身體不好,生活十分困難,她說,“家里的26畝地荒了五六年了,多虧了韓書記,在他的幫助下,我家把土地流轉(zhuǎn)給合作社,年底按本金的12%分紅??恐N水稻,就讓我家脫了貧?!?/p>
為了盡快定下今年的水稻銷售訂單,韓軍又開始馬不停蹄地東奔西走起來。他同時正思謀著,要趕緊籌劃建設(shè)催芽基地和大米加工廠,好進一步壯大集體經(jīng)濟,讓農(nóng)牧民的腰包更鼓一些,讓貧困群眾脫貧的腳步更堅實一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