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笏華
我的家在山區(qū)的一個小山村,那兒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溪水潺潺,鳥語花香,特別是大山上那郁郁蔥蔥的樹木,一年四季就像一幅鮮活的風(fēng)景畫。童年的我總愛爬上山頂,眺望遠處,渴望遠方,心里充滿無盡的遐想。
山里人對山林情有獨鐘,因為山林可為人們提供柴火。大家一年四季燒飯、煮豬食,冬天烤火等,都少不了柴。那時的柴是比較珍貴的,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都忙于儲備柴火。秋天許多樹木的葉子黃了,樹枝也變得干燥了,此時正是準(zhǔn)備過冬柴火的好時機。人們砍柴、曬柴、儲柴,忙得不亦樂乎。
一大早,大伯、大嬸、叔叔、阿姨就拿著柴刀,提著水壺上山去了。中午,一個個“砍柴人”挑著沉重的柴火凱旋,衣服雖然濕透了,但臉上滿是笑容。小孩則在村口伸長脖子盼著父母回來。秋天是野果成熟的時節(jié),父母總會采些野果回來。我只要一看見父母的身影,便會飛奔過去,興高采烈地接過大山賜給我們山里娃的佳品。無疑,我更喜歡跟隨父母上山采摘野果。父親總是一邊砍柴,一邊跟我嘮叨這叫什么樹,哪些樹燒起來火力大,我似懂非懂地應(yīng)答著。父親對哪兒有什么樹、哪兒有多少毛竹都一清二楚。
記得我讀初中時,山林已開始分到各家各戶,這是山民當(dāng)時經(jīng)常議論的大事。山有好有壞,有的樹木茂盛,有的多是巖石,光禿禿的,誰都希望分到一片好的柴山。為了體現(xiàn)公平,柴山被分成面積不等的若干塊,采用抓鬮的方式進行分配,抓到哪塊算哪塊,抓到差的也只能自認倒霉。抓鬮那天,父親說孩子運氣好,可是那天我在學(xué)校上課,未能如愿。好在父親分到了幾片不錯的山林,高興得像中了大獎似的。
不知從何時起,上山砍柴的山里人越來越少了。村里的新樓房卻越來越多,家家戶戶都用上了煤氣灶、電飯煲、電磁爐、高壓鍋等。這些現(xiàn)代化的廚具逐漸普及,柴火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冬天已沒有人用木炭烤火了,許多家庭都安裝了空調(diào)。青壯年都走出大山,外出打工,感受外面精彩的世界,大多只有春節(jié)時回家一趟。村里還建起了公共娛樂場所,如文化禮堂、籃球場、健身房等。一些人還在縣城,甚至大城市買了房子,成了城里人。
現(xiàn)在,即便到了秋天,也見不到那浩浩蕩蕩的砍柴大軍,更見不到家門口那堆得整整齊齊的柴垛。去年春節(jié)前夕,定居杭州的舅舅回到老家,去外公、外婆墳上祭拜時,望著山上的茫茫林海,感慨萬分:“我小時候,山上的樹木到了冬天幾乎被砍光,現(xiàn)在變成了茂密的森林,老家的環(huán)境的確越來越好了?!?/p>
近年來,我每次春節(jié)回老家,都覺得路上冒出來的農(nóng)家樂如雨后春筍般。聽一位辦農(nóng)家樂的堂哥說,農(nóng)村的挖春筍、摘橘子、采茶葉等平常農(nóng)活吸引了大量的城里人,大山則以那自然純樸的寬闊胸懷接納四方賓客,給山民帶來了滾滾財富。每年回老家,我都能看到家鄉(xiāng)的新變化,聽到家鄉(xiāng)的好消息。張三在城市買了新房,李四買了小轎車,這已成了平常事,在小山村已引不起什么轟動。今年春節(jié),堂哥告訴我:“由于老家環(huán)境好,空氣清新,盡管去年夏天酷熱高溫,卻沒有城市里難耐的暑氣,許多城里人來到小山村避暑度假。一群杭州老人已決定今年夏天再來這里度夏,打算住上幾個月呢。”
如今,家鄉(xiāng)的山林早已不是柴山了,已成了森林公園、天然氧吧,吸引著八方游客。正是得益于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廣大農(nóng)村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為家鄉(xiāng)的綠水青山感到驕傲。我相信,隨著新時代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富裕、美麗、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一定能在不久的將來變成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