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的下午,我做完作業(yè)就逗弄起兩只鸚鵡來。
兩只鸚鵡已經(jīng)來我們家三年了,它們的眼睛炯炯有神,毛色油光發(fā)亮,看上去十分健康。鸚鵡們也許百無聊賴,其中的一只蹲在橫杠上,瞇著眼打瞌睡,打發(fā)時光。還有一只卻精神地把爪子鉤在籠子上,拼命地啄著外欄。它是想越獄呢,還是在磨嘴?我不得而知。
我邊觀察邊想:兩只鸚鵡每天關(guān)在這小籠子里,肯定悶死了,不如今天讓它們出來放放風吧!于是,我打開鳥籠。打瞌睡的鸚鵡很快聽到了動靜,眼睛馬上瞪得溜圓。啄籠的鸚鵡也立刻停止了行動,它好奇地溜達出籠口,伸了伸脖子,撲扇了幾下翅膀,做出準備飛翔的樣子??墒?,經(jīng)過幾次折騰,鸚鵡最終沒有飛起來,卻在地板上留下了星星點點的絨毛。我耐心地慢慢驅(qū)趕它,希望恐懼能激發(fā)它飛翔的本能。
這時,一直在沙發(fā)上看書的媽媽忍不住發(fā)話了:“別費勁了,它們已經(jīng)不能飛了!”“為什么?飛行不是鳥兒的本能嗎?”我疑惑極了。媽媽笑著說: “它們天天不是吃就是睡。安逸的生活使它們的身體發(fā)胖,狹小的空間使它們像小雞一樣被圈養(yǎng),它們估計連怎么飛都不知道了?!薄芭丁!蔽胰粲兴嫉攸c點頭。媽媽意味深長地說: “就像你的大腦一樣,如果你經(jīng)常懶惰,不愛思考,久而久之,大腦就會生銹,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是呀,大腦如此,世界萬物不也是如此嗎?沒有拼搏和磨礪,哪有寶劍的鋒利無比?哪有臘月梅花的撲鼻香?
讀完此文,我覺得陸思雨同學是一個喜愛小動物的人,善于觀察,特別富有好奇心。小作者觀察到小小的鸚鵡嘗試著飛行,進而聯(lián)想到自己的生活,思考很有深度。小作者在描寫鸚鵡時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使文章讀起來生動有趣。不妨從以下幾點試試,使這樣的表達更加順暢:
一是擬人的表達要立足實際,才會顯得更加合理一些。比如第三自然段中“打瞌睡的鸚鵡很快聽到了動靜”一句中,加上“似乎”一詞,會比較符合實際。
二是要注意用詞的準確性。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它們的眼睛炯炯有神,毛色油光發(fā)亮,看上去十分健康”一句中的“炯炯有神”“健康”運用得不夠妥當,過分擬人化,語句讀起來顯得有些牽強,處理得不夠自然。如果換成“眼睛猶如黑葡萄似的溜圓發(fā)亮,看上去虎虎有生氣”,讀來更通俗自然。
三是文章的結(jié)尾有些草草收場的感覺。雖是點明了主題,但文章總體的結(jié)構(gòu)感覺還是有些略欠完整。
1.個別語句擬人化的表達通俗合理一點。
2.修改段落中的個別詞語,用詞更加準確生動。
3.加上一個簡潔的結(jié)尾,使文章結(jié)構(gòu)完整,首尾照應(yīng)。
4.語句可以簡潔通俗一些,更能激起讀者共鳴。
兩只鸚鵡的啟示
陸思雨
星期天的下午,我做完作業(yè)覺得無事可做,就逗弄起兩只鸚鵡來。
說起這兩個小家伙,來我們家已經(jīng)三年了。瞧,它們的眼睛猶如黑葡萄似的溜圓發(fā)亮,毛色油光發(fā)亮,看上去虎虎有生氣。鸚鵡們也許在籠中覺得百無聊賴,一只蹲在橫杠上,瞇著眼正打瞌睡呢。還有一只卻精神地用爪子鉤在籠子上,拼命地啄著外欄,像是在磨嘴,又像是越獄。我好奇地盯著它們。
我邊觀察邊想:兩只鸚鵡每天關(guān)在這小小的籠子里,一定悶壞了,不如今天讓它們出來放放風吧!于是,我打開鳥籠。打瞌睡的鸚鵡似乎很快聽到了動靜,眼睛馬上睜得溜圓。好一只機警的鸚鵡!啄籠的鸚鵡也立刻停止了行動,它好奇地溜達出籠口,伸了伸脖子,撲扇了幾下翅膀,做出準備飛翔的樣子??墒?,經(jīng)過幾番折騰,它最終沒有飛起來,卻散落了一地的絨毛。我小心翼翼地試著驅(qū)趕它,希望它能再次飛起來。
這時,一直在沙發(fā)上看書的媽媽終于忍不住發(fā)話了:“孩子,別費勁了,它們已經(jīng)不能飛了!”“為什么?飛行不是鳥兒的本能嗎?”我疑惑極了。媽媽笑著說:“你想啊,它們天天不是吃就是睡。安逸的生活使它們的身體發(fā)胖,它們估計連怎么飛都不記得了?!薄笆菃??”我若有所思地問。媽媽意味深長地說:“就像你的大腦一樣,如果你不愛思考,久而久之,大腦就會生銹,也將會失去思考的能力!”
我恍然大悟,人的大腦如此,世間萬物不也是如此嗎?沒有拼搏和磨礪,哪有寶劍的鋒利無比?哪有臘月梅花的撲鼻香?
沒想到,兩只小小的鸚鵡,卻給了我大大的生活啟示。
升格后的作文,更加貼近小作者及讀者的生活,語言平實、樸素,通俗易懂。簡潔的結(jié)尾給本文增色不少。這樣鸚鵡學飛的小故事中的大啟示就很好地、自然地表達出來了,水到渠成,不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