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丹 王鵬飛 薛禮廷
摘 要:紅松屬于一種鄉(xiāng)土樹種,廣泛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qū),不僅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更具有經濟和生態(tài)價值,但是,紅松由于近幾年來采伐現象嚴重,數量越來越少,這受到我們的重視,我們要對其采取定植造林技術。本文將從四個方面入手,從造林地的選擇到造林的方法,詳細說明這項技術的運用。
關鍵詞:紅松;定植造林;技術方法
一、林地的選擇
造林地的選擇對紅松之后的生長至關重要,所以我們在選擇時要做到選擇適宜的地點,這個適宜指的是對紅松適宜,即要選擇有合適的溫度條件、土壤條件和水分條件的地方,然后播下樹種,這項工作其實具有一定難度,因為要想選到真正合適的地方,需要運用知識的經驗,才能做到樹和地點的同一。紅松對生長環(huán)境要求較高,而且生長時間長,所以在林地的選擇上要多加注意,如果選擇不當,那么會造成紅松的死亡,或者是營養(yǎng)不良,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長出的紅松無法為人們使用,造成了資源浪費問題等。紅松對氣候條件的要求是溫暖濕潤,氣溫不宜過高,所以在東北地區(qū)種植容易存活,對土壤要求是:排水性良好,土質肥沃,最好是黑土,土層疏松并且土層厚。如果人員選擇在地勢平坦的地方種植,這種地方往往排水性不是很好,就會造成紅松樹根浸水,尤其是在冬天,發(fā)生凍害,使得紅松死亡。土壤的厚度有一定要求,應該最少在10厘米,在樹林、灌木林中造紅松時,可以通過觀察土壤中的植物來判斷此地是否適宜種植紅松。比如說,在森林中的某塊地上,生長出白樺、榆樹、楊樹和水曲柳等樹種,說明該地適宜種植紅松,如果長出了珠海灌叢、柳樹叢等,說明該地就不適宜造紅松林。
二、造林整地
造林整地是在林地選擇之后進行的,它是對林地選擇的一次檢查,是為了改善林地條件而進行的,使之更適合于紅松生長。造林整地是拔除林地上多余的雜物,以免和紅松爭搶養(yǎng)料。其中,紅松的造林整地有三種方法可以選擇:第一種是帶狀整地,帶狀整地是指在坡度較斜的山地,挖去一些雜草皮和碎石土塊等雜物,這種方法在灌叢多、草木多的地方適用,優(yōu)點是可以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 整地的寬度要保持在60厘米,深度要在20厘米,人員可以根據造林的行距來確定造林的寬度,在整地前需要先保持地表清潔,割掉灌木叢,以免影響寬度;第二種方法是塊狀整地,塊狀整地適宜在雜草不多的地方進行,并且在該地不會造成水土流失。塊狀整地的寬度需要是60厘米,長度60厘米,深度30厘米;第三種方法是不松土整地法,這種方法因為不用松土,所以要選擇在雜物較少的區(qū)域,土質疏松、土壤較軟,往往是一些新采伐的區(qū)域,這些區(qū)域只用將雜物清除,不松土就可以,這三種方法有一定的季節(jié)限制,前兩種方法通常是在秋季進行,而第三種方法在春天進行,這樣將更有利于紅松生長。
三、造林密度選擇
造林密度,顧名思義,就是造林時,某塊地上的單位密度,如果密度過大,不僅會浪費樹苗,還會發(fā)生爭搶養(yǎng)分的事件,不利于林木的生長;如果密度過小,那么在林木還未長大時,可能會受到陽光直射、大雨澆灌的影響,長出的紅松營養(yǎng)不良,樹枝眾多,但大多為無用枝,木材質量不良,而且當造林密度過小時,需要人員定期進行除草和松土。所以造林的密度應該適宜,既不能過密,也不能過稀,這樣才能保證林木的質量以及產量。
四、樹種配置
紅松與別的樹種生長特點不同,它在早期往往緩慢生長,喜歡陰涼濕潤的環(huán)境,是一種較好的木材材料,所以它的密度需要比其他樹種更大一些,比如說楊樹等,因為楊樹是一種好陽光的樹種,所以有所不同。在某塊地上,一般營造的紅松大約為4400株,寬度和長度分別為1.5米,這是在勞動力充足的地區(qū),如果在人員稀少、交通不便的區(qū)域,營造的紅松密度可以再小一點,大約在3300株的范圍內,除了營造紅松林以外,還需要營造紅松果林,紅松果林的密度更小,需要是2200株,長寬分別為2米,依照這樣的數據,可以營造出優(yōu)質的紅松林,不僅有利于提高其產量,還能節(jié)省樹種和一定的人力、時間、成本資源,所以是最佳的。
紅松林的營造還可以采取混交的形式,即和闊葉林、云杉等植物進行混交,這樣做的好處不僅可以提高產量,還能快速培育出一批優(yōu)良品種,因為就其結構來說,紅松一般少有單獨生長的,大多數為混交林,由于闊葉林和云杉等植物喜好落葉,等到落葉掉落進土壤中,可以為土壤增添養(yǎng)料,提高土壤肥力,還能涵養(yǎng)水源,是理想的樹種。
另外,混交林的好處眾多,它能夠防治一定數量的病蟲害,還能抵抗火災的侵害。所以,人員在營造紅松林時,可以考慮混交林,進行人工培育,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混交時,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樹種,包括地形條件、水分條件和土壤狀況等。比如:當地形平坦、水分條件良好的地區(qū)適宜混交水曲柳,在有一定坡度的區(qū)域,該區(qū)域土壤肥沃,可以選擇混交黃波羅,在有坡度的陽面,可以選擇楊樹和白樺樹等。
除了直接種植混交林以外,還可以采取兩種別的方法培育混交林,第一種方法是林冠下造林,這種方法就是利用闊葉林的空隙處,在兩課闊葉林樹種之間插上一棵紅松,等到一段時間之后,可以砍伐掉闊葉林的上部,闊葉林的樹種掉入進土壤中,自行萌芽,或者人為地砍去樹根,待其萌芽;第二種方法是留闊栽針,利用林地改造或翻新時,保留優(yōu)質的闊葉林樹種,不對它們進行砍伐,在樹種之間種植紅松,形成混交林。
五、造林的方法
紅松造林對季節(jié)要求并不是很高,除了冬季,其他季節(jié)都可以進行?,F階段采取最多的一項技術是頂漿造林,這需要在春季進行,尤其是在冰雪剛剛融化時,就要開始造林。因為此時的土壤一般土質較松軟,插上苗木后,存活率較高,這樣做還能延長苗木的生長周期,加快生長;夏季造林需要選擇在雨季進行,尤其是要在連綿不斷的雨季進行,秋天要在不宜發(fā)生凍害的土壤中進行。紅松造林需要根據土壤的實際條件來進行,如果土壤比較堅實,可以選用的方法是明穴造林法,如果土壤濕潤,可以選用的方法是窄縫造林法。明穴造林法就是在土壤中挖出一個個的坑,大小需要依照苗木的根莖來決定,如果根系較發(fā)達,挖的坑也應該較大;窄縫栽植在東北東部使用較多,因為它不破壞土層,所以受到歡迎。種植苗木前先要除去表皮,然后要鎬頭挖出一條窄縫,將苗木插入。
六、結語
總之,紅松定植造林技術涉及一系列復雜的工作,我們要在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的基礎上進行紅松造林,最好是采用與闊葉林混交的辦法,提高栽植水平,從而提高紅松的質量和產量,獲得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 關亭林.紅松定植造林技術[J].科技與生活,2014(7):23-24.
[2] 王志新.談紅松定植造林技術[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5(2):56-58.
[3] 楊明非.紅松子油的體外抗氧化活性[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7(12):48-49.
作者簡介:費丹(1967-2-),女,漢族,吉林省磐石市人,大專,高級工程師,從事林業(yè)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