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星
(河南省新鄭市人民醫(yī)院腫瘤血液科 新鄭 451100)
肺癌是全球范圍內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中大約有80%的肺癌患者屬于非小細胞肺癌,且其中超過50%的病例屬于腺癌,而有70%~80%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進展至晚期,失去了手術治療機會。因此晚期肺腺癌患者多采用化療,但不同化療方案的臨床效果和毒性反應各不相同,應慎重選取化療方案。本研究為探究培美曲塞聯(lián)合順鉑治療晚期肺腺癌的臨床效果及毒性反應,選取46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聯(lián)合順鉑進行化療,并以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作為對照進行了比較?,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進行診治的9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簽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6例。研究組中男23例,女23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64.59±4.38)歲;病理分期:ⅢB期17例,Ⅳ期29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22例;年齡46~76歲,平均年齡(64.58±4.39)歲;病理分期:ⅢB期18例,Ⅳ期28例。兩組患者的病理分期、年齡和性別等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學委員會審批并通過。
1.2 納入標準 經細胞學或病理學明確診斷為晚期肺腺癌的患者;心電圖、血常規(guī)等檢查顯示正常者;預計生存期在3個月及以上者;意識清晰,與家屬協(xié)同簽訂了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 對本組化療藥物過敏者;在參與本次研究前使用過其他化療藥物者;臨床資料不完整,或配合行為較差者;預計生存期不滿3個月者;處于昏迷狀態(tài)者。
1.4 治療方法
1.4.1 常規(guī)治療 兩組患者均在化療前接受常規(guī)止吐、補液和保護胃黏膜等治療。
1.4.2 研究組 采用培美曲塞聯(lián)合順鉑進行化療?;煹?天,取500 mg/m2培美曲塞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90135)溶入10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滴注時間10~30 min;同時,在化療第1~3天,取25 mg/m2順鉑注射液,靜脈滴注。
1.4.3 對照組 采用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進行化療?;煹?天,取75 mg/m2多西他賽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64301)溶入250 ml 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滴注時間1 h;同時,在化療第1~3天,使用順鉑,給藥方式和用藥劑量等與研究組相同。
1.4.4 化療期間的調整措施 1個化療周期為21 d,兩組患者均應堅持化療2~3個周期,期間觀察兩組患者的肝腎功能和血常規(guī)指標。若白細胞低于3.0×109/L時,予以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若中性粒細胞低于1.5×109/L時,推遲化療1~2周;若患者肝功能受損或出現Ⅲ度骨髓抑制反應時,則在下個化療周期減少培美曲塞和多西他賽25%的用藥劑量;若骨髓抑制為Ⅳ度,則終止化療。
1.5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1)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出版的實體腫瘤的反應評價標準,評估患者的近期療效。(2)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毒性反應發(fā)生率,評估其化療毒性反應。(3)隨訪至今,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生存時間。(4)參考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頒布的卡氏(KPS)功能狀態(tài)評分標準,采用百分制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健康狀態(tài),患者KPS得分越高,健康狀況越好,越能忍受治療給身體帶來的副作用;反之說明健康狀況越差,越無法忍受治療給身體帶來的副作用。完全緩解:全部可見病變均消失,且維持4周及以上時間;部分緩解:腫瘤病灶的體積縮小幅度超過50%,且維持時間超過4周;好轉:腫瘤病灶體積縮小25%~50%,未出現新的病灶;穩(wěn)定:腫瘤病灶體積縮小或增大幅度均在25%以內,未出現新病灶;進展:腫瘤病灶體積增大幅度超過25%,或者出現了新的病灶[1~2]。化療緩解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近期化療緩解情況比較 研究組的近期化療緩解率為43.48%,與對照組的45.65%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近期化療緩解情況比較
2.2 兩組毒性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的毒性反應發(fā)生率為39.13%,低于對照組的60.8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毒性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2.3 兩組患者的生存時間比較 研究組的中位生存時間為(12.83±1.26)個月,比對照組的中位生存時間(10.28±1.02)個月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669,P=0.000<0.05。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卡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卡氏評分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卡氏評分均有所降低,其中研究組治療前后的卡氏評分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治療后的卡氏評分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卡氏評分比較(分,x±s)
目前,化療是治療晚期肺腺癌患者的首選方法,其中培美曲塞作為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二線化療藥物,在抑制癌細胞復制和控制腫瘤生長方面有一定的療效[3~4],但培美曲塞聯(lián)合順鉑方案在晚期肺腺癌的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尚無統(tǒng)一定論,需作進一步分析。相關研究證明[5],以鉑類藥物為基礎,聯(lián)合第三代抗腫瘤新藥治療肺癌,可顯著提升近期療效,但長期生存率無變化。
培美曲塞屬于新型、多靶點的抗腫瘤藥物,能夠破壞腫瘤細胞中的葉酸依賴性正常代謝機制,從而發(fā)揮對腫瘤細胞復制的抑制性作用,進而抑制惡性腫瘤生長。有體外研究[6]發(fā)現,培美曲塞可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胸苷酸合成酶和甘氨酰胺核苷酸甲酰轉移酶的活性,干擾葉酸的合成,發(fā)揮對腫瘤細胞中胸腺嘧啶核苷酸和嘌吟核苷酸生物再合成過程的抑制作用。與之相比,多西他賽對于腫瘤細胞有絲分裂雖存在破壞作用,并與鉑類藥物有疊加、協(xié)同作用,但主要對非晚期肺癌有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化療緩解率高于對照組,毒性反應發(fā)生率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培美曲塞聯(lián)合順鉑治療晚期肺腺癌有效且安全;同時研究組患者的生存時間較對照組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培美曲塞聯(lián)合順鉑方案用于治療晚期肺腺癌,有助于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遠期療效肯定;此外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卡氏評分與治療前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培美曲塞聯(lián)合順鉑化療方案對患者的體力和健康狀態(tài)無明顯的影響;而對照組治療后的卡氏評分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經化療后,對照組患者的體力狀態(tài)明顯受損。綜上所述,培美曲塞聯(lián)合順鉑治療晚期肺腺癌的臨床效果佳,且毒性反應小,患者生存時間更長,體力狀態(tài)上更優(yōu)。然而,本研究樣本量較小,應取大樣本做進一步分析。
[1]馬漢宸,隋東昕,徐少華.晚期肺腺癌培美曲塞聯(lián)合順鉑化療后應用培美曲塞同藥維持治療的臨床療效[J].山東醫(yī)藥,2016,56(33):99-101
[2]鄒三鵬,薛靜.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與培美曲塞聯(lián)合順鉑治療晚期肺腺癌的隨機對照研究[J].海南醫(yī)學,2016,27(8):1242-1245
[3]張云江.培美曲塞聯(lián)合順鉑和吉非替尼治療晚期肺腺癌的臨床療效和毒副反應[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17):145-146
[4]秦亞光,程傳耀,王亞秋,等.培美曲塞與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治療晚期肺腺癌的臨床比較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6,29(1):32-35
[5]馮麗華,陳毅德,高應勤,等.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聯(lián)合培美曲塞和順鉑方案治療晚期肺腺癌的臨床觀察 [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5,30(8):518-521
[6]李宏慶,唐中豪,李向陽,等.培美曲塞聯(lián)合順鉑或卡鉑治療晚期老年肺腺癌的臨床對照研究[J].老年醫(yī)學與保健,2016,22(3):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