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堂 鄭國金
摘 要:本文對青花椒豐產栽培技術進行了分析,并且對具體的品種選擇、整地定植以及栽后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內容加以闡述。
關鍵詞:花椒;豐產
中圖分類號:S5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432126
青花椒屬于半落葉小喬木,樹皮有部分凸起,顏色由綠色到褐色,其作用體現(xiàn)在燥濕殺蟲、行氣止痛方面,在生活中是一種調味劑。種植花椒不但有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還能夠為農民帶來較大的經(jīng)濟效益,實現(xiàn)生態(tài)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的雙贏,進而具有很不錯的發(fā)展前景。
1 生物學特性
青花椒的生長較為旺盛,枝繁葉茂,樹冠呈現(xiàn)出傘形;葉子較厚,且顏色由綠色向褐色逐漸過渡,樹枝隨著年限的增長,將逐漸由紫色向褐色過渡;主干部分為圓柱形,根的深度較淺,主要向水平方面延伸。由于青花椒具有喜溫屬性,因此當氣溫低于零度時會發(fā)生凍害;同時,青花椒具有較強的抗旱性,但如果遭受長期的干旱也會樹葉萎蔫,短期內雨水過多容易死亡。怕風,不適宜在山頂或者風口處種植;花椒尤愛肥沃的土壤,對酸堿度沒有過多的要求,在此方面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1]。
2 品種選擇、整地定植
種質資源和根據(jù)適生條件進行合理品種選擇是花椒栽培成功的關鍵。花椒雖然不用雜交繁殖,但長期受地理環(huán)境和氣溫影響大。四川瀘縣選擇適應本地氣候的青花椒作為發(fā)展品種,長勢良好,可以達到穩(wěn)產、豐產。
宜栽期在春季3月上旬—4月上旬,秋季在9月下旬—10月上旬定植,按株行距1.5m×3m方式栽培,667m2植150株,定植2—3月前采用魚鱗反坡階整地,選擇好栽植點之后,便以此為基準進行挖掘,逐漸向周圍延伸,將挖出的土壤采用漏斗式集流面的形式堆放。在每個穴口的中心處挖掘成鍋底狀,每窩用1~2kg過磷酸鈣、腐熟堆廄肥25kg同熟土回填坑內培肥。采用運輸?shù)姆绞綄⒂酌缢椭林付ǖ攸c之后,在其放置在清水中浸泡1d,對其補給水分,然后按照相應的步驟對其進行種植。值得注意的是在種植完畢后應對其進行澆水,水分完全滲透到土壤中后再進行封土處理。
3 栽后管理技術
3.1 幼樹期施肥管理
當幼樹成活之后,要對其進行施肥,每棵樹苗施肥的比例為農家肥5~10kg、尿素50~150g、磷肥100~200g。處于花期以及果實膨大期的樹苗應根據(jù)其生長的狀態(tài)進行合理施肥,以免對果實產生不利影響。同時每年至少在春季、雨季前各鋤1遍。深挖窩盤5~6cm,以免傷根死苗。定植1~2a的幼樹,農家肥為25kg/株左右。
3.2 青花椒結果期施肥管理
為了使花椒在生長過程中得到充足的肥料和土壤,應對其進行施肥和追肥,最佳追肥的時期為萌芽前和開花后。在萌芽前對其進行追肥,有利于促進新梢的生長以及葉片的形成,對座果率的提升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追肥的時間應把握在上一年12月—第二年2月以及開花后結合灌水施入。萌芽前每株追肥0.3~0.5kg尿素和1kg磷肥;開花后噴0.5%硼砂加0.5%磷酸二氫鉀水溶液1次;果實速生期再噴1次微肥壯果。
4 整形修枝、病蟲害防治
花椒樹具有喜光的特性,在自然生長的情況下,分枝眾多導致養(yǎng)分分散,果枝生長細而弱,會對品質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對此,應對其進行定期修剪,達到連年豐產、穩(wěn)產、質優(yōu)的目標。樹形標準:從基部著生4~5個方向不同,一二側枝方向相反。主枝基部與垂直方向上方夾角為60~80°,結果枝著生在主、側枝上,與垂直方向夾角為70~80°。
蚜蟲,為害花椒嫩梢芽、葉和花,可用80%敵敵畏乳油或者菊酯乳油1200~1500倍液噴殺;花椒天牛,天牛幼蟲蛀樹干危害,取食樹葉,對花椒產量產生嚴重影響。對此,可以用鐵絲鉤殺幼蟲或用磷化鋁片塞入蟲孔內,取泥團壓緊壓實蟲孔薰滅幼蟲?;ń辐P蝶,鳳蝶幼蟲啃食嫩芽、葉,甚至能夠將整株葉片吃光。對此,可以采用50%敵敵畏或90%敵殺死1000~1200倍液噴殺。
5 采取貯藏
花椒多在立秋前后成熟,成熟后應及時采摘。選擇晴天或露水干后采收花椒,否則會降低品質、香味淡,采摘過后應置于缸中保存。在烘干方面可以采用暖炕烘干的方法,主要在采果后遇到連續(xù)陰雨天氣時使用,將采收的鮮椒果置放在熱風烘房中,保持溫度在40~70℃之間,保證在24h降水15%~25%,再持續(xù)加溫8~9h,干燥至含水率≤10.0%,形成干花椒。若采用鮮椒食用時,應在摘后1~2h內真空保存,以保證花椒鮮香味。
參考文獻
[1]牛天印,張繼發(fā).花椒豐產栽培技術[J].林業(yè)科技通訊,1999
(6):31-32.
作者簡介:陳吉堂(1971-),男,四川省瀘縣人,四川省瀘縣方洞鎮(zhèn)農林站,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yè)技術推廣;鄭國金(1975-),男,四川省瀘縣人,四川省瀘縣方洞鎮(zhèn)農林站,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yè)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