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寫、攝影/妙果
主競賽單元有一部非常特殊的影片,是法國電影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的《影像之書》。
整部試驗性作品由一百多個不同電影鏡頭剪輯而成,其中有他自己的電影,也有別人的電影或者電視素材,甚至新聞視頻,而且影像都是經過電腦特殊處理過的。
《影像之書》的劇情梗概:你還記得我們與內心交流的方式嗎?夢境是最常見的方式……我們一直思索如此鮮艷的色彩如何能在黑暗中孕育而生,微弱而溫和的話語在夢境中響起,講述著一些重要的、驚奇的、深刻的真理。影像與話語,就像暴雨夜中噩夢。在西方的眼下,天堂失落,戰(zhàn)爭就在此地……
《影像之書》放映時,中途退場和打瞌睡的不少。筆者曾問過一位住在巴黎的中國導演,回答很含蓄:“太文藝了。”言外之意,沒看懂!另一位電影知識豐富的內行,說是電影很深刻,得了解許多電影和歷史背景,得多看幾遍,慢慢仔細思考琢磨,才能了解導演意圖。哎呀,看這部電影好累啊。
但評委們很欣賞,發(fā)明了一個“特別金棕櫚獎”頒發(fā)給了戈達爾。
記者問為什么能夠有兩個金棕櫚獎?加拿大導演德尼·維爾納夫笑著說:“我們主席的權威?!痹u委主席解釋說:“在電影節(jié)歷史上可以有特例的。這部電影很不尋常,只能授予一個不尋常的獎項。這是特別金棕櫚獎。導演一直在創(chuàng)新,他的作品是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
87足歲的戈達爾沒能來戛納,他在瑞士,記者問答會采用了一種很特別的方式,通過手機視頻與身在瑞士的老導演遠程互動。這也是戛納電影節(jié)有史以來第一次用這種手機遠程采訪的形式。
今年海報也是戈達爾的電影鏡頭,《狂人皮埃羅》(1965年)的劇照——讓-保羅·貝爾蒙多坐在跑車上親吻安娜·卡里娜。照片是著名攝影家喬治·皮耶爾 Georges Pierre (1927 - 2003) 拍攝。這位優(yōu)秀的影棚攝影師從60年代起的30年時間里,用鏡頭捕捉記錄下了一百多部影片的珍貴瞬間。
記者在阿拉紐左右兩側排長隊,主持人提醒大家得有禮貌,首先向戈達爾問好,然后要自報家門:姓名,媒體。第一位幸運記者很興奮,說:“看到您在抽雪茄煙,知道您很健康精神?!焙芸上?,一位中國記者排在后面,這個機會與她擦肩而過,只差一人就可以跟戈達爾對話了。
記者問答會采用了一種很特別的方式,通過手機視頻與身在瑞士的老導演遠程互動。
親吻的是法國電影巨星讓—保羅·貝爾蒙多Jean-Paul Belmondo和丹麥出生的法國影星安娜·卡里娜Anna Karina。這位女星也曾是戈達爾的妻子。海報設計師是27歲的佛洛爾·馬甘Flore Maquin。
兩年前第69屆戛納電影節(jié)的海報,采用了他的電影《輕蔑》中的鏡頭,同樣表示向他致敬。
2016年第69屆戛納電影節(jié)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