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寫、攝影/妙果
能夠在生日那天獲得戛納電影節(jié)獎項,那幾率就跟中樂透獎差不多。今年就有一位中國女孩得到了這個生日大禮。
2018年5月17日,年輕女導演申迪的短片《動物兇猛》(又名《烏瑪》)在她24歲生日那天,榮獲了戛納電影節(jié)電影基金會評選單元的二等獎,獲得11250歐元的獎金,相當于人民幣84000元。
當她聽到評委主席叫到她的名字,她完全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她登上臺,接過用紅綢帶系上的獎狀,激動無比。拿著話筒,連連說,“今天是我24歲生日,沒想到能在生日那天在戛納獲獎,太開心了?!?/p>
申迪是大連人,2013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編導系,去年從上戲畢業(yè)。這部短片是她的畢業(yè)作品。她拍攝這部電影的靈感來自大連莊河的一位英語教師,這部31分鐘的短片也是在她家鄉(xiāng)莊河市拍攝的,演員都是當?shù)卮迕瘛?/p>
三年前,申迪在大連一個英語培訓班遇到一個肯尼亞人,十年前來到東北。這位女教師在非洲東部肯尼亞港口遇見一個中國船員,并產(chǎn)生戀情。船員問她是否愿意跟他一起在中國生活。后來她就花費自己所有的積蓄,買了機票飛到廣州,一路周轉(zhuǎn)經(jīng)過大連到縣村,終于找到那個船員,她在那兒開辦了英語培訓班。
電影劇情就戲劇化了:加納姑娘烏瑪懷孕了。她曾有過中國船員情人,但不知到底是哪一位。于是她萬里迢迢來到東北尋找孩子的爸爸。村里有兩個曾經(jīng)去過加納港口的船員,但是一位不承認他與烏瑪有過關(guān)系,另一位老光棍的媽媽就想抱孫子,他就自告奮勇的承認他是父親。
雖然船員一家和村民都對她很好,但她最后還是決定回家鄉(xiāng)。在路上,聽說有個人打賭輸了,把體毛都剃光了。其實這人才是跟她有過一夜情的男人,因為她記得情人的皮膚光溜溜的摸上去就像一只海豚。途中,她在一只小木船中生下了孩子。
本來生孩子這場戲,原計劃在醫(yī)院里拍攝,還有很多群眾演員,如大夫、護士,最后經(jīng)費不夠了,導演只能在當?shù)卣业揭粭l小船,是村民免費提供的。船中生孩子雖然有點超現(xiàn)實了,但這不尋常之舉效果卻更好,更有意境。
短片很幽默,不同種族和習慣表現(xiàn)得很有意思,放映時,觀眾笑聲不斷。評委主席在頒獎時也贊揚影片人物的反差很大而又協(xié)調(diào),很風趣,充滿情感。
尤其是村民給她餞行那場,音樂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的《歡樂頌》,反差非常大,很有趣,但也很邏輯,尤其是歌詞:
歡樂女神圣潔美麗,燦爛光芒照大地!
我們心中充滿熱情,來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們,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輝照耀下面,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
誰能作個忠實朋友,獻出高貴友誼,
誰能得到幸福愛情,就和大家來歡聚。
真心誠意相親相愛,才能找到知己!
擁抱吧,萬民百姓,大家相親又相愛!
…….
順便提一句:《歡樂頌》的音樂也改編成歐盟盟歌,在一切歐盟儀式開始前演奏。
那天,申迪的媽媽也特地來戛納跟女兒一起過生日,影片的國際發(fā)行深焦公司也給申迪準備了生日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