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臘梅
【摘要】幼兒園是對兒童進行保教結(jié)合的預備教育的場所。大部分幼兒園教育研究的內(nèi)容都是教師和幼兒兩種角色之間的教與學,但是實際上,家庭對幼兒園教育的質(zhì)量會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教師和家長雙方都應該主動協(xié)作,共同擔當教育的責任,才能形成一部完整的幼兒園課程。
【關鍵詞】幼兒園 家園共建 家長 教師 課程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230-02
幼兒園是什么地方?《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第一章第二條明確指出:幼兒園是對三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gòu),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百度百科上是這樣定義的:幼兒園,舊稱蒙養(yǎng)園、幼稚園,為一種學前教育機構(gòu),用于對幼兒集中進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納三至六周歲的幼兒。幼兒園的任務是解除家庭在培養(yǎng)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huán)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fā)展。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qū)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等五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gòu)成。
從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誕生至今已有170年的時間。1837年,福祿貝爾在勃蘭根堡開辦了一個旨在發(fā)展幼兒的教育機構(gòu),專門招收3~7歲的兒童,并于1840年將該機構(gòu)正式命名為“幼兒園”,并形成了一套包括游戲、唱歌、玩具“恩物”以及作業(yè)的學前教育體系,對世界學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福祿貝爾以“幼兒園”為他的機構(gòu)命名,意思是這是一個大花園,幼兒是花草樹木,教師是園丁,幼兒在“園丁”的愛護下健康地成長。
很明顯,幼兒園是一個為3~6歲兒童成長提供教育服務的場所,它的社會職能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通過一系列教育行為使幼兒健康發(fā)展,二是“解除家庭在培養(yǎng)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huán)境的制約”,為家庭服務。正因如此,幼兒園的管理、教育、教學,都是基于服務孩子和家長的理念,圍繞著幼兒和教師兩個主體展開研究和行動:幼兒園的課程,大多是研究教師如何與孩子互動;幼兒園的教學,提倡的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幼兒園的環(huán)境,注重的是區(qū)域?qū)W習環(huán)境、園所戶外環(huán)境;幼兒園的管理,提倡的是幼兒園教工文化建設……似乎形成了一種共識:幼兒園是一個由教師來教育幼兒的地方。家長只是合作者,協(xié)助者,甚至在有些幼兒園里,家長只是旁觀者。
但是實際上,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家長的作用卻遠不止如此。
首先,家長是幼兒人生的第一位導師。家長是幼兒最親近的人,從情感上來說,幼兒最依戀、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因為這樣的依戀和信任的關系,幼兒會不由自主的向父母學習,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其次,家長決定了家庭教育環(huán)境。環(huán)境是無言之師。從精神環(huán)境來看,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表達習慣,個體的價值觀、審美取向、情緒狀態(tài),在不經(jīng)意的重復中固化為一種家庭氛圍;從物質(zhì)環(huán)境來看,家長對家庭裝飾、生活用具的選擇偏好及使用習慣,會給幼兒產(chǎn)生價值層面的深刻影響。其三,家長本人就是幼兒身邊的課程。家長的性格、氣質(zhì)、認知水平、人際交往,是正處在人格形成關鍵時期的幼兒最直接的影響因素。
可以說,家長在幼兒教育中從不缺位、無法缺位。無論幼兒園如何著力于規(guī)范在園幼兒和教師的行為和教學方式,家長都從客觀上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并決定著教育的最終效果。因此,拋開了家長這個角色來實行幼兒園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家長實際上也是幼兒園課程中與幼兒、教師同等重要的主體,應該要將家長這個主體納入幼兒園的課程體系。只有當家長真正成為課程的參與者,家長才能從中獲益,并得到發(fā)展。也就是說,幼兒園的課程不只是促進幼兒發(fā)展的,不只是促進教師發(fā)展的,也是促進家長發(fā)展的。使家長在課程中獲得發(fā)展與進步,才能使家長的行為與幼兒園同步,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家園共育。
同時,把家長納入幼兒園的課程體系,讓家長也成為課程的主體,是現(xiàn)代教育的需要,也是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 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 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 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20 世紀后半葉, 世界各國紛紛進行教育改革, 家庭作為兒童教育過程中的特殊力量, 更是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20 世紀 70 年代, 美國就提出了“家庭開端計劃”, 該方案是在家庭中為兒童及其家長服務的, 家長既是方案的實施者, 又是方案實施的對象?!凹彝ラ_端計劃”不僅提出了方案的一般目標, 還分別對家長和兒童的發(fā)展提出了詳細的目標。這為世界其他各國提供了很好地借鑒。
時至21世紀的今天,人類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個性需求和價值觀向著多元化發(fā)展,個體的自由和解放的呼聲更是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對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應該及時把握社會發(fā)展脈搏,認識并理解這些變化帶來的影響,及時調(diào)整教育行為以適應新的需要。這對幼兒園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停留在傳統(tǒng)教育觀的教師還會將傳道、授業(yè)、解惑當成自己職責的全部,但是,這里會產(chǎn)生一些問題:傳道?今天我們的教師是否有道可傳?授業(yè)?我們能否教給學生生存的能力,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安身立命?解惑?事實上教師經(jīng)常有被問倒的時候。在今天,如果教師仍只是已有信息的承載者和傳遞者的話,那么學??梢圆灰處?。因此,現(xiàn)代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從固有的學習方式中走出來,向孩子學習,更要向家長學習,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合理地與家長協(xié)作并獲得家長的支援。
對于家長來說,加入幼兒園的課程實施也將成為一件平常的事情,一是因為家長和教師之間的跨界合作會更加豐富課程內(nèi)容,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長,“一切為了孩子”這樣的愿望會促使家庭和幼兒園之間的互動合作越來越緊密,二是因為在這個分享與合作的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及通信技術使分享與合作的手段更加容易并且方法多樣。因此,家長參與課程無論從家園共建的需求、教學的需求、家長本人的意愿都成為一種趨勢??梢哉f,不久的將來,許多幼兒園不再只是孩子的幼兒園,而是孩子、家長、老師共同的花園。
參考文獻:
[1]劉波.幸福與教育[J].咸寧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張素蓉.中、美、英家長教育權利的比較[J].比較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3]范秀雙.論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權利[J].教學與管理,2000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