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榕
摘要: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需要語文教師引導學生能夠善于運用語言文字,在文章中去獲取有關信息,較好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好地讓學生認識世界,較好地讓學生能夠體驗美得感受?!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通過學生經歷閱讀的過程,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提高質量
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或者合作閱讀,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體驗到在不同的情景中,情感融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較好認識當前社會現狀,樹立遠大理想,建立健全良好的人格,把社會發(fā)展的責任轉化學生的責任??梢?,語文教師有效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自己進行閱讀教學的認識與做法。
一、善于抓住閱讀教學的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是語文教師組織學生學習活動的行動指南,規(guī)定了教師進行閱讀教學所達到的具體目標。在七至九年級階段,課標指出“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根據語文學科自身的特有的性質看,閱讀教學最根本的宗旨要語文教師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通過閱讀,去領會作者所寫的文章,傾露的思想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學生通過閱讀文章時,需要語文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寫作的技巧,能夠讓學生提筆去書寫,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二、采用對比閱讀教學法。
所謂比較閱讀法,是要求學生能夠把兩種或兩種以上同一個類型的文章,或者文章在某一方面有一定聯系,所具有相同的共性,所具有的特殊性,語文教師引導學生能夠有效進行對比,進行分析。這種比較需要語文教師能夠抓住關鍵性的必要條件,即不同的文章,或者文章中的某一部分,要有必要的可比性,并且需要語文教師善于找準可比點在哪里,能夠較好引導學生掌握這些閱讀技巧。此外,語文教師對可比點的選擇,要從某一個方面,某一個角度出發(fā),有效結合學生身邊的具體事例,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獲取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相關信息。筆者認為對比閱讀教學法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去實施。
1.教師可以在文章中選取句子進行對比閱讀。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通過自己的領悟去感受到句子中優(yōu)美詞語的精辟所在,教師可以采取將句子中的語句進行刪減或增加,但該句子所表達的意思不變的前提下去進行。比如《背影》中“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句子更換為“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擱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拿起橘子走”,通過這樣將文章中的句子中“散放”與“擱”、“抱起”與“拿起”這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語進行變換,意思沒有變化,只是句子所表現的文采,沒有原句那樣潤色。學生就能夠感就好領會作者當時看到父親的一舉一動,為了自己而努力地給我送來橘子的情形,充分表露出自己當時內心深處那種復雜的心情。
2.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所處的不同時代進行對比閱讀。作者在不同的時期所寫的文章,反映不同的社會現實,也可以領會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對社會現狀所持的觀點與看法,引導學生正確去把握住時代的命脈。
比如《桃花源記》這篇課文,作者欲借助美好的世外桃花,來反映作者當時所處的背景,生活在戰(zhàn)亂紛乘的東晉末期,對黑暗社會的厭惡,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通過美好的桃源生活,較好體現出人們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愿望。作者詳細地寫漁人在回來的路上“處處志之”,又“詣太守”,高尚士劉子驥聽了也“欣然規(guī)往”,而結果卻或迷路,或病終,未能再找到桃花源?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認識到,這樣寫的目的是要給人一個真實的感受,好像真有其人、其事、其地。但與此同時,結果是不令人滿意的,結局的安排是很巧妙的。這樣一寫,不僅增強了故事的曲折性,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而更主要的是可能激起讀者的惋惜之情,從而更加向往這個安居樂業(yè)的桃花源世界。作者長期生活在農村,對農村的現狀非常了解,能夠較好體驗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于是乎,作者筆下的桃源,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們過著平靜的生活,人們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應有的才能去勞動,小孩子與老頭子每天無憂無慮,開心與舒心過著幸福的生活,桃源里的人們之間關系親密、和諧,這與現在的生活一致。因此,學生通過不同時期的文章閱讀,去對比生活,較好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光與熱,較好把握住時代的脈搏。
三、采用發(fā)現式閱讀法。
所謂發(fā)現式閱讀教法,是指學生在語文教師的精心引導下,讓學生能夠發(fā)現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為出發(fā)點,同時,學生能夠用研究的方法去閱讀這些文章,學生通過閱讀對文章中字詞句段的推敲,情感得到觸發(fā),學生善于思考,善于尋找方法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在于其他學生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種教學活動,稱之為“發(fā)現式閱讀法”。因此,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設好良好的學習情境,引發(fā)學生找到問題,能夠提出問題,充分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語文教師要以身示范參與到閱讀情境中,教師以學生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一道閱讀,要求教師把學生當著是自己的好朋友一樣,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作為語文教師要耐心聽取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要引導學生正確去發(fā)現問題,只有讓學生在內心深處點燃思想火花的火炬,同時,讓這思想火炬得到熊熊燃燒,這樣,發(fā)現式閱讀法能夠讓學生獲取到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工作中,精心組織閱讀教學活動,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大膽運用新課程教學理念,不斷更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做到: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給予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也需要教師督促學生閱讀一定量的文章,既要指導學生在課內進行閱讀,也要布置學生在課外去閱讀,雙管齊下,一定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能夠領略語文世界的無限風光。
參考文獻
[1]優(yōu)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吉林教育:綜合》2010年 第11Z期;高云兵
[2]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策略研究;《四川師范大學》2014年;魯婭
[3]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初探;《文教資料》2012年 第28期;何燕
[4]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整合初探;《吉林教育》2010年08期;李曉惠
[5]初中語文“以寫促讀”教學策略初探;《教育導刊:上半月》2012年 第11期;王太梅
[6]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探討;《中學教學參考》2011年 第16期;陸萍
(作者單位:四川省西充縣鳴龍鎮(zhè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