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摘 要】2017年是電影最不平凡的一年,電影票房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一些影片脫穎而出,黑馬電影頻頻奪冠,在商業(yè)電影如日中天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新時代中國電影通過借助商業(yè)電影的敘事模式,在堅持現實主義精神的前提下,注重藝術性與觀賞性的統(tǒng)一,重視觀眾的觀影體驗,使現實主義電影轉向現代化高質量發(fā)展。新時代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特點從現實出發(fā)更多地關注現實社會問題、關注人性與情感,用影像探索符合受眾的心理建構,對時下更多、更深的觀眾心理進行挖掘。
【關鍵詞】現實主義;表現形態(tài);藝術形態(tài);觀影體驗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2-0086-0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電影發(fā)展也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中國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作品更多的進入觀眾的視野,悄然聲息地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讓現實主義電影煥發(fā)出更強的社會力量,彰顯新時代現實主義電影特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充分地體現在電影需求方面,電影觀眾的口味也正在變化,對于優(yōu)秀影片的辨別、鑒賞能力在提高。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發(fā)展歷程,應該以大眾文化為基礎,多元化豐富發(fā)展的同時,注入新時代民族化、本土化的電影創(chuàng)作元素,換句話說就是要讓電影中的故事回歸生活,讓故事回歸故事本身,對故事充滿敬意和尊重。面對2017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創(chuàng)造559.11億元新高的成績,而取得票房黑馬的大多是文藝片、紀錄片、喜劇片之類。在適應電影產業(yè)化的環(huán)境下,在近兩年來的眾多院線電影中我們發(fā)現了現實主義電影引起了觀眾的關注,多題材、多樣化的電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與經濟效益。綜觀這些電影,或多或少地會發(fā)現電影中帶著現實主義的影子,商業(yè)模式與藝術片結合,不再以營造視覺化奇觀或迎合低級趣味為噱頭,發(fā)掘現實主義的商業(yè)電影審美價值,一改以往偏重形式的表現,注重內容創(chuàng)新,現實主義電影融合商業(yè)化的影像語言和多樣化的風格,探索著在大眾文化和商業(yè)化語境下的合適路徑。
一、電影現實主義的藝術表現形態(tài)
新時代中國電影加強現實主義的現代性,重建社會性視野,適應了時代的發(fā)展要求與電影自身的發(fā)展,以達到現實主義的深度與厚度。在現實主義漫長的電影發(fā)展史中,中國電影在產業(yè)化的轉型過程中出現了藝術與商業(yè)失衡的現象。2017年559.11億的票房新高顯示出更加多元化的電影現實主義藝術特征與表現樣態(tài)?,F實主義作為一種藝術方法也是隨著時代的需求而發(fā)生變化,中國現實主義的觀念受到西方電影觀念的沖擊,新時代中國的現實主義電影作品中,主旋律電影一直發(fā)揮著領頭羊的作用,相繼形成多元化類型。喜劇片和劇情片共同的特點是擺脫了單一老套化的情節(jié)結構,以及故事本體漏洞百出的劇情,人物設置表現形式多樣,電影語言表現力與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更加符合受眾的審美取向。
(一)現實主義的經典:主旋律電影
主旋律電影形成了中國電影的一種經典敘事模式,構成了現實主義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堅持意識形態(tài)立場的同時,順應著市場格局的變化,用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建立電影敘事的權威性。在電影敘事上吸收商業(yè)化和類型化的因素,提升影片的觀賞性同時提升電影自身的質量。吳京執(zhí)導的《戰(zhàn)狼2》以56.8 億的票房成績獲得廣泛的關注,該片突破了好萊塢經典電影模式,通過典型化人物形象塑造的電影創(chuàng)作手法,選取具有社會代表性的題材或者生活中的事件,運用平民化的方法來進入影片。這部電影的故事雖然沒有原型,但有真實的場景、真實的氛圍、真實建構的英雄形象是近年來罕見的、典型的、適合中國市場的,是類型電影和主旋律電影的結合。在人物設置上,人物的性格決定人物的動作,努力貼合人物本身所具有的性格特征。導演為觀眾塑造了一個平凡化、接地氣的英雄,既有錚錚鐵骨,也有鐵血柔情。影片中冷鋒為了給自己戰(zhàn)友的家人出頭,痛打強拆隊長進而被迫離開特種兵部隊;為了救干兒子的母親再次深入虎穴,體現了對婦女兒童的大愛情懷,以情感為寄托,加強觀眾的“想象性參與”,所有這一切都使得觀眾在情感層面、價值觀層面完全認同了冷鋒,英雄人物也更加接地氣?!稇?zhàn)狼2》的原型是2015年也門撤僑事件,以中國速度震驚世界,電影中的非洲交戰(zhàn)地區(qū),是源于真實生活,以及影片最后的護照上的文字,激發(fā)了當下90后和00后的愛國主義情感,成為一部名副其實的愛國主義影片,改變了以往浮躁的電影市場,用以真情流露引發(fā)情感共鳴,更好地宣傳我們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娛樂電影的現代性轉化
現實主義的商業(yè)潛力有待挖掘,商業(yè)化電影一出現便受著理論導向、意識形態(tài)以及電影市場的三重影響,也一直探尋現實主義與娛樂性之間的平衡點。起步階段的商業(yè)電影盲目模仿而造成背離現實現象,有殼而沒有核,造成影片嫁接故事的空洞。真正反映當今社會普通百姓真實情感,體現社會責任和人文關懷的現實主義電影,往往票房慘淡。當下新時代的社會語境中,電影產業(yè)促進法的實施,也進入商業(yè)大片的市場時代,改變了其底層敘事以及邊緣化敘事模式,審美需要從理性認知轉向了感性娛樂,直擊當下社會題材,也引起網絡上許多社會話題,用影片中走心的情節(jié),讓觀眾真正地聯系到自身,既有在影片中的身臨其境之感,也有現實生活的經驗。田羽生導演的喜劇片《前任3:再見前任》,影片用接地氣的風格闡釋愛情與成長的主題,直擊當下都市情感男女,以此在人物之間,形成一種對立關系,構成故事發(fā)展的推動力,影片用普通人的情感為支撐點來結構影片故事,讓影片從現實的對話中感動觀眾內心和情感,讓人看到現代人迷茫、失落的生活狀態(tài),把現實關系同電影架起更為緊密的聯系,在娛樂觀眾的同時,讓人捧腹又直戳人心,給觀眾帶來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三)紀實主義的藝術片
觀眾對于一般的商業(yè)電影產生審美疲勞時,現實主義題材卻對商業(yè)電影創(chuàng)作提供了類型化拓展的素材,用電影紀實主義來完成電影現實主義的回歸,從另一個角度發(fā)掘現實主義電影的商業(yè)電影屬性與審美價值。紀實主義一直是第六代導演的一種自覺藝術追求,通過個體化敘事,從個人角度來還原生活的真實。一直以來藝術電影都是偏向于小眾化,中國的院線放映體系也決定了這類影片很難出現在大眾的視野。2017年以來,紀實主義電影成為中國電影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重要內容、風格與樣式,日常性取代戲劇性,舍棄傳統(tǒng)的平鋪直敘、長鏡頭式的白描畫的書寫,力求還原原始生存狀態(tài),將個體生命以赤裸裸的不加修飾的形象展現在銀幕上。在影片中與人物相關的生存環(huán)境或者道具,都是具有重要的意義,可能都是來自于現實社會的一個具體的所指。在新時代中國電影票房排名中,中國電影新力量在藝術片和紀錄片上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一些偏重紀實主義的電影一改往常風格,成為票房黑馬。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二十二》《岡仁波齊》。以現實主義題材作為敘事核心,在市場上受到電影受眾十分強烈的反響,表現出當下的觀眾口味、審美趣味正在變化,對于偏向藝術、現實主義的商業(yè)電影有著很高的接受度。
二、現實主義電影藝術走向
2017年電影觀眾滿意度出爐,主要是對春節(jié)檔、春季檔、五一檔、暑期檔、國慶檔、初冬檔和賀歲檔共7個檔期的調查,最終得分83.3評分獲得滿意,國產電影價增長明顯質量提升獲認可,一方面說明著電影質量促進年取得實質性成果。如何成為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既能適應市場需要,也能滿足觀影體驗,《戰(zhàn)狼2》《無問西東》等影片創(chuàng)作模式,對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有著很現實的啟示。其一,中國的現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故事,這些都是現實主義電影創(chuàng)作的源泉,用好的藝術手段構建良好的視覺環(huán)境去讓觀眾體會影片主題,豐富影片的結構,結合數字技術,增強畫面沖擊力。其二,直面社會問題,改變以往偏重形式的表現形式,以內容取勝,低票房暗示著缺少觀眾的情感共鳴,用現實社會中的矛盾,突出影片內容的一種鋒芒和力度。其三,在市場化的電影格局中,導演們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發(fā)生著改變,挖掘更多的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元素。管虎導演的作品《老炮兒》在堅持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精神的前提下,加入商業(yè)化的元素,其影片節(jié)奏、視覺畫面以及演員的選擇都發(fā)生了很大改變,票房也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新時代電影在電影產業(yè)促進法的規(guī)范治理下,市場格局與電影產業(yè)環(huán)境發(fā)生了轉變,探索市場化的合理途徑,以現實主義精神為前提,注重觀眾的觀影體驗,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占據了中國電影票房的重要位置,都從各個角度有輕有重地詮釋了現實主義。
三、電影社會效果:展現社會的現實和人性的真實
中國電影觀眾的口味正在變化,而不是在一味地追求奇觀化的視覺效果,對于優(yōu)秀影片的內容、鑒賞能力在提高。新時代中國的現實主義在題材選擇、敘事結構、審美趣味、類型人物等方面有著本國的獨特魅力,縱觀票房的收入可以完全看出。中國現實主義電影作為觀照社會現實和歷史的鏡子,新時代中國的現實主義電影將重點放在社會現實和人性真實上,既有對于社會題材、人性的反思與批判,也有對表現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
《相愛相親》是張艾嘉最新的現實主義電影作品,使觀者更加關注人物之間的觀念沖突和情感碰撞,引發(fā)更多的觀眾對現實的思考。影片由“遷墳”這個核心事件帶動情節(jié)推進,通過家里三代女性的沖突和碰撞,以交織狀的劇作形態(tài),呈現了她們各自的生活際遇和情感世界。在《相愛相親》以極其平實內斂、舒緩從容的鏡頭語言,為我們呈現了具有生活質感的影像。歲月流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境遇,就像影片《無問西東》一樣,情歸何處,追求內心的真實,影片最后導演并沒有作出評價,而是類似一種記錄,展現對生命的態(tài)度。這一類影片越來越多地走進觀眾的內心,講述中國人的故事。
四、總結
中國電影并不缺少內容或者形式技巧嫻熟的電影,而缺少的是有勇氣表達內心追求的電影,不管表現的是歷史還是現實,都愿意把文化之美和時代之弊說出來,并且真誠而努力尋求答案的電影,不斷推出更具有社會深度的現實主義好作品??v觀新時代中國現實主義電影,始終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商業(yè)電影與藝術電影的充分結合,共同探索觀眾的審美趣味??梢耘c類型片融合適應需要,無論現實主義電影以何等形式包裝出場,都是一次具有現實意義的電影創(chuàng)作實踐,新時代中國電影市場需要更多的新現實主義電影。
參考文獻:
[1]柳城.關于主旋律與多樣化及其他[J].北京電影學院報,1995(1).
[2]周涌.被選擇與被遮蔽的現實-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之路[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3][美]加布里?!.吉拉特數字化時代的現實主義與現實主義表征[J].世界電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