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陽 梁鈞萍 吳玲玲
[摘要]當前,文化自信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文化自信的增強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文化自信的角度,通過文獻研究方法、理論分析法、調查分析法和綜合分析法等,研究文化自信視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與對策,對如何通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樹立好文化自信進行探討,以此發(fā)揮大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更好地推動當前高校思想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美好校園。
[關鍵詞] 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1????? ??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4-0282-02
新世紀、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這是對全國人民傳承和弘揚社會主義文化的號召。高校大學生是中國先進思想的學習者、創(chuàng)造者、踐行者、弘揚者,是體現(xiàn)文化自信的重要群體。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活動中,只有夯實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育出有高思想覺悟、高道德水準、高文明素養(yǎng)的大學生。
一、文化自信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边@說明文化自信具有基層性、群眾性和豐富性的特點,是實現(xiàn)新世紀、新時代中國夢的必由之路。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還講述了在新世紀、新時代的中國,應分別從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和推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五個方面來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底氣,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文化自信與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有意識的教育活動,是高校立德樹人、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社會實踐。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質,增強大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為社會培養(yǎng)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影響著文化自信的形成,文化自信則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底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在認知過程中把文化品質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強自身的思想道德與人文素養(yǎng),起到了正三觀的作用;文化自信憑借持久性、穩(wěn)定性的特點,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經(jīng)久不衰的思想源泉,使大學生獲得了心理、精神、情感需求,從而對文化產(chǎn)生堅定的自信。
二、文化自信視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與原因分析
此次調查旨在了解文化自信視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此次調查選取了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為調查對象,通過微信平臺向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生發(fā)送調查問卷,發(fā)放問卷187份,回收問卷187份,有效問卷182份,占比97%。據(jù)調查問卷顯示,大學生文化自信在不斷增強的同時,也浮現(xiàn)出很多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有待提高
當前大學生對文化的發(fā)展仍不夠自信,在對文化自信程度的調查中顯示71.66%的學生表示對文化“一般自信”;16%的學生文化“不自信”,這說明學生對文化有一定的認識,但距離實現(xiàn)文化自信還有一段距離。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這說明大學生自身的文化自信還缺乏“底氣”。在平時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學生僅通過課堂、書本和理論了解文化,并往往通過大量誦讀記憶來“增強”文化自信,缺乏對思想政治內涵與文化本質的深刻把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指出中國人“自信”的“文化”,至少包括三個層面: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關于大學生對文化自信各個層面了解程度的調查中,63.10%的學生表示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最為了解,這說明當前大學生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來源是傳統(tǒng)文化。在這63.10%的學生中,有80.21%的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前途持樂觀態(tài)度。即便如此,從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到,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革命文化的熟悉程度還有待提高,這也反映了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需要在這兩個層面得到補充。
在關于大學生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存在必要性與否的調查中,83.42%的學生認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只有3.74%的學生認為其沒有存在的必要。從數(shù)據(jù)看出,大學生雖然能認識到思想教育課程的重要性,但增強文化自信不僅只能通過思想政治課堂這一途徑,而應該在更多平臺學習思想政治,主動增強文化自信。
(二)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不足
1.思想政治教育呈表面化現(xiàn)象
從調查數(shù)據(jù)中顯示,有82.35%的學生能夠準確選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但僅停留在社會核心價值觀“二十四字”上,對其本身的內涵卻難以回答。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內容的方式方法上,還停留在熟記的程度,缺乏理解和深入的思考。究其原因,(1)老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知識的時候,存在表面化現(xiàn)象;(2)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在“總結、歸納、提升”上下功夫,更是沒有把現(xiàn)學的知識與目前的社會形勢結合起來。
2.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性、趣味性
在“你通過哪些渠道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調查中顯示,學生主要通過課本、電視節(jié)目、課外書籍、網(wǎng)絡信息等四個主要渠道了解思想政治的有關內容。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時,80.21%的大學生認為是自身學習積極性不高,70.59%的大學生認為是易受浮躁的社會環(huán)境影響、56.15%表示教育方式單一。由此可知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有待創(chuàng)新,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趣味性也有待提高。而提升的渠道可以是課本、電視節(jié)目、課外書籍、網(wǎng)絡等。
三、文化自信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分析
文化,不僅體現(xiàn)在個人的成長上,還體現(xiàn)在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歷程中。文化是發(fā)展和進步的根基,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文化根基,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為振興國家的“頂梁柱”。根據(jù)調查顯示,部分大學生在文化自信方面仍底氣不足,對傳承中華文化的責任感不強,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以開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呈表面化現(xiàn)象,所學習的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趣味性,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筆者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從文化自信的視角下出發(fā),為此提出以下解決途徑。
(一)利用現(xiàn)有資源,提高大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思想政治課堂是高校大學生接觸時事政治、提升思想境界最主要的途徑。高校大學生可以在思想政治課堂上積極主動地了解中華文化。作為高校大學生,要與時俱進,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思想來武裝頭腦,掌握好新時代自媒體技能,做文化自信的傳播者和實踐者。除了自主學習思想政治相關知識以外,高校大學生還需要借助現(xiàn)有的硬件和軟件資源,提高思想政治素養(yǎng),增強文化自信。
學生宿舍是高校大學生文化建設活動的重要場所。增加活動場所的多樣性,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建設。宿舍是學生思想碰撞與感情交流的“圣地”,學生對內可以“建設”專屬的宿舍文化,對外可以宣傳宿舍特色文化,在參與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建設的認同感與參與思想政治建設的使命感,從而推動學校思想政治建設的發(fā)展。
(二)結合高校自身優(yōu)勢,打造思想政治強校
各大高校應該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結合高校自身發(fā)展,走適合本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道路。高校應明確自身優(yōu)勢,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內容、途徑、方法等各個要素與高校自身特質結合起來,進而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強校的目標,提高文化自信。例如,師范院校應時刻提醒學生銘記校規(guī)、校訓,在成為人民優(yōu)秀教師的道路上,注重德育方面的學習,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
教師作為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建設者和學生培養(yǎng)文化自信的重要引導者,也應該根據(jù)所就職高校的文化特色,靈活調整授課內容,不局限于傳授課本知識,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傳授政治思想,例如,由學生講授部分思想政治內容、分享閱讀思想政治內容的感受等?;蛘吖膭顚W生舉辦校園特色文化活動增強文化自信,潛移默化地實現(xiàn)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高校老師還可以借助自媒體資源,如,Camtasia Studio、Adobe Captivate、Focusky等軟件包裝課程,改良課程講義,在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基礎上增添課程的生動性,在多媒體資源的幫助下吸引莘莘學子參與到學習中,培養(yǎng)更多有情懷、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學生。
高校思政工作人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分子,可以積極拓寬信息交流平臺,及時發(fā)送社會時事熱點新聞,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同時也可以利用自媒體這一平臺,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增強文化自信。
(三)頒布更多教育強國政策,帶動思想政治教育事業(yè)發(fā)展
近年來,國家對教育的資金投入越來越多,在各大重要場合均提到要進一步發(fā)展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一方面,國家可以在把握教育發(fā)展大方向的前提下,針對文化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這四個自信頒布更多的具體的教育強國政策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同時,在政策落實的具體過程中予以監(jiān)督。另一方面,在國家的視角下尋找優(yōu)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為榜樣,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模范先鋒作用,并制作相關的視頻讓各地思想政治教育者學習。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
[3]《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讀本》編寫組.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讀本[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4.
[4]葉欣.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5]王娜.傳統(tǒng)文化融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與實現(xiàn)[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
◎編輯 尚思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