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萌
【摘要】為積極響應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推進步伐,構思膠東特色的農家樂服飾,為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增加一個新的亮點,為推進鄉(xiāng)村旅游服務業(yè)的蓬勃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山東,中華文明重要的發(fā)祥地之一,孔孟之鄉(xiāng),齊魯大地,而膠東沿海地區(qū)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也呈現出了中西服飾文化交流的特征。在以儒家文化為主體和核心,極具豐厚思想內涵的影響下的山東人的生活方式、服飾穿著與搭配,獨具特色。當今社會,越是特征鮮明辨識度就越高,設計富有地域特色的膠東特色農家樂服飾將成為一個新的聚焦點和吸引點。
【關鍵詞】膠東大褂;民俗圖案;農家樂服飾設計
一、近代膠東服飾淺談
儒家文化主張的中庸及天人合一的思想深深影響著膠東地區(qū)傳統服飾發(fā)展的整個過程,成為根深蒂固的服飾審美觀念。提起傳統的膠東服飾,第一印象就是膠東大褂,近代膠東地區(qū)民間服飾形態(tài)是上衣下裳式,上衣主要有袍、襖、褂、馬甲、肚兜等,下裝包括裙、大襠褲等,主要特點就是尺寸相對肥大,色彩艷麗豐富,服飾圖案多有美好的寓意強調平面格局,服裝以大襟形式存在,一片式平面裁剪。由于沿海的便捷交通,西方裝飾工藝也最先在山東沿海城市引進,它的發(fā)展促進了膠東沿海地區(qū)傳統服飾的變遷,中西合璧的著裝形態(tài)油然而生,從而出現了受西方服飾文化影響而改變的傳統服飾以及由西方服飾改造而來的中式服裝和最能體現中西服飾文化完美結合的服飾,整體來說,近代膠東服飾的發(fā)展呈現一個由傳統服飾著裝向西式服飾著裝逐漸過渡的中西方服飾文化交流的過程,它既順應中國服飾的發(fā)展潮流,又具有自己獨特的地域特征。整體來說,近代膠東服飾變遷的整個過程,都帶有山東人心理及品性的深刻烙印。
二、膠東特色農家樂服飾設計要點
服飾的最終目的是為讓人穿著,是要服務和滿足與人的,膠東特色農家樂服飾的設計也必然是以人為主體,充分考慮穿著者的職業(yè)和穿著環(huán)境的關系,既滿足穿著者日常生活勞動的需要又要使參觀者耳目一新,適當的發(fā)揮服飾的藝術性會使得農家樂服飾具有更高的審美取向。
(一)款式設計要點
上身采用膠東特色的大襟單褂樣式,運用傳統的“鉸”衣身大褂工藝,用窄幅面料,袖子分開來裁剪的接袖式,還原傳統的服裝款式,開大襟,補底襟,挖“拓肩”,拓肩為一整塊布,這里的拓肩只為裝飾和還原款式用,早已沒有了原本的加固耐磨損的功能。
重點裝飾部位在領口,前襟、底擺,襟邊,袖口和后背,運用傳統服飾圖案搭配滾邊鑲嵌技術,配以各式盤口,活色生香的傳統服飾式樣則歷歷在目了。
考慮農家樂店家或服務員的日常工作需要和經濟條件,下身不做過多設計,可自由搭配與上衣同色或深色褲裝,闊腿,小腳褲皆宜,鞋子以深色布鞋為宜。
(二)色彩及圖案設計要點
服飾設計要充分考慮穿著者的穿著環(huán)境,因而結合真實的農家場景,以威海榮成地區(qū)的海草房農家環(huán)境為例,房屋外圍色調為富有變化的赭黃色,內里多為白墻木楞窗,農家樂服飾設計整體顏色設計為青色,圖案設計為藍色,既與沿海的環(huán)境相融洽又體現了濃郁的地域特征。
采用傳統近代膠東服飾紋樣里的連續(xù)紋樣,適合紋樣,角隅紋樣的形式,進行抽象設計,進行色彩相近的神似圖案處理或者直接將傳統圖案打印或是點綴成品袖片,既免去了刺繡的高成本和低效率又在外觀上富有地域特色,具體以服飾成本來定。圖案可取材于云紋如意紋樣取吉祥納福之意,也可取材于自然花卉,如牡丹、梅花、月季、蓮花海棠;或者動物題材則是蝴蝶、喜鵲、蝙蝠、金魚等,有平安喜樂長壽多福等美好寓意。
(三)服飾搭配要點
單褂搭配性很強,體型要求寬泛,春秋可以單穿,冬季可以內搭配毛衣和棉衣,清洗方便;下身可以隨意褲裝,不必拘泥材質和尺寸,以個人舒適為宜。
配飾可以搭配大褂配色一致的頭巾和圍裙,搭配形式多樣,也可以穿插佩戴,既保證衛(wèi)生又體現服裝的整潔規(guī)范。
由于大褂上不便于設計口袋已影響外觀,平時可以搭配小巧的斜褡包,便于攜帶手機、零錢、鑰匙等小件物品,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
三、山東特色農家樂服飾設計的意義
如果說,由于山東人民在近代變化比較大的社會背景下適應簡便、實用生活的基本需求,從而使近代山東地區(qū)的服飾發(fā)展具備了傳統服裝傳承與西方文化植入的雙重性,那么,山東特色農家樂服飾則是順應了山東農民向城市現代人提供的一種回歸自然從而獲得身心放松、愉悅精神的休閑旅游方式的審美需求。
農家樂的形式在于農民通過自家的果園、庭院、魚塘等展示農村風貌、農民生活場景;通過餐飲接待,所有食物就地取材,新鮮可口,充分體現農村、農家、農民的鄉(xiāng)土氣息,吸引顧客。通過山東特色農家樂服飾來展示勤勞簡樸、熱情好客,遠離市場競爭的山東村民的淳樸憨厚,為農家樂服務提升一個檔次,體現農家樂服務的人性化、規(guī)范化,發(fā)揚光大“農家”的文化內涵,突出特色,使“農家樂”旅游充滿魅力,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