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通過對一定事物的形象模擬,設置一定的環(huán)境氛圍,使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借助情境的感知和想象的發(fā)揮,讓學生有了寫作的欲望和熱情,從而進入寫作狀態(tài)。情境作文教學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更培養(yǎng)了他們獨立的思維和個性品質(zhì),使學生喜歡上寫作這一學習活動。
[關鍵詞]作文教學;情境觀察;想象;聯(lián)想
[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019-01
作文教學一直都是語文教學當中的難題,在中職學校里尤其如此。每次提及寫作,不僅學生還有教師,都是“一個頭,兩個大”的煩躁。學生覺得沒東西可寫,教師覺得學生的作文毫無美感,更沒生命力。如何開展有效的作文教學,一直是我思考的重心。根據(jù)職校生的實際,結合筆者近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情境作文教學不失為一個指導學生寫作,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一、情境作文的認知理論依據(jù)
情境認知理論認為,把學習看成是一個社會文化現(xiàn)象,而不是單獨地從非情境化的知識主體中獲得一般信息。J·萊夫認為,學習通常是作為與其相關的活動,情境和文化的功能而存在的。作文是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是對生活的思考和提煉,是對生活的反映和表現(xiàn)。作文教學實際上是對生活中情境的抽取。情境作文教學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來源,解決了學生作文的“無米之飲”,即寫什么的問題。
葉圣陶先生認為,作文教學“從內(nèi)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是“強調(diào)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yǎng)學生獲得并積累生活經(jīng)驗的能力?!鼻榫辰虒W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影響于學生的。
所謂情境作文就是根據(jù)學生生活實際、思想實際以及作文教學目標,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特定的情境和氛圍,要求言、行、情融為一體,同步展開進行的作文。
情境作文教學以情境創(chuàng)設為手段,以情趣激發(fā)為核心,引導學生走出單一的課堂教學,用眼睛去觀察生活,用心感知寫作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從而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二、情境作文的教學過程
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改革對作文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學生要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豐富社會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學中,筆者根據(jù)中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認知規(guī)律,并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境”學說中汲取營養(yǎng),將情境作文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世界正是通過形象進入人的意識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人對事物的認識總是從感知開始的,多姿多彩的世界是學生感知的直接對象,而觀察是人認識事物的第一步。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若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仔細觀察,就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二)立足情境,激發(fā)學生想象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寫作本該是一件開心的事,可以讓學生釋放心靈,放飛想象。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使學生借助平時的感知和表象的積累如見其景、如臨其境。而學生一旦入境,便會插上想象的翅膀,使自己暫時變成了該情境的某個角色。
歐·亨利的《最后一片葉子》向來以其精致、巧妙的構思和結尾著稱。文章在蘇告訴瓊西老貝爾門死了的消息后戛然而止,這樣的結尾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我讓學生假借瓊西的身份,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瓊西,文章接下去會怎么發(fā)展?有了這個情境的設置,結果如我所愿,最后呈現(xiàn)在我面前的是一篇篇佳作。
(三)進入情境,指導學生寫作。
學生是作文教學的主體,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最終是為了讓學生能進入情境,成為該情境的某個角色,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感受,進而激發(fā)起寫作的欲望和熱情,進入最佳寫作狀態(tài)。
仍以《最后一片葉子》為例,我讓學生試著描繪老貝爾門在狂風暴雨中畫葉子的場景?;趯φn文的深刻領悟和上次作文的成功體驗,學生一個個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筆。其中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狂風暴雨猛烈地敲打著門窗,聽得人心里直打哆嗦。只見老貝爾門費力地把梯子靠向墻,雨點不停地打在他臉上,打得他睜不開眼,他只好把頭偏向一邊躲避雨點的敲打,摸索著爬上梯子??耧L吹得燈籠不停地搖,老貝爾門使勁地抓著它,借著這搖擺不定的“燈光”在調(diào)色板上倒上顏料……現(xiàn)在,他終于可以放心大膽地調(diào)色了,再往墻上畫那一片葉子了,他完全投入在畫畫里,根本感覺不到風雨敲打在他身上那種痛苦和難耐。
三、情境作文的教學效果
情境教學以觀察為基礎,借助想象的翅膀,鼓勵求異,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廣闊、更靈活。情境作文的教學正是在情境認知理論的指導下,使學生“入情”“動情”“移情”“抒情”,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寫出了真情實感,情境雖是虛擬假設的,然其情感卻是真實動人的。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情境作文訓練后,我問學生起初那種“寫作文很難”的想法還在嗎?許多人都笑著搖搖頭,反倒認為,寫作是一件快樂的事!
總之,境能生情,情也能生境,境與情相因相生,相得益彰。情境作文的教學改變了單一封閉式的教學,將生活引入課堂,使學生能夠經(jīng)常關注社會、關注熱點,讓學生學會用眼觀察、用心體會豐富多彩的生活,并且能將真我情感用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來,使學生取于寫作、樂于寫作,并逐漸愛上寫作。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J].基礎教育課程,2015(7):79-83.
[2]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學理論與實踐[M].人民日報出版社,1996.
[3]韋志成.作文教學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