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輝
【摘 要】在人們的決策中,過分自信是最為普遍的現(xiàn)象之一。研究表明,大多數(shù)人都會對自己的能力以及未來的前景表現(xiàn)得過于樂觀。作為一種決策偏差,人們常將過分自信和失敗聯(lián)系到一起。甚至有學者認為,在判斷與決策領(lǐng)域,沒有任何問題比過分自信更具有潛在的破壞力。但從進化觀點看,若過分自信真的具有這么強的破壞力,那么,進化的力量早應將其滅除。所以,對于一個追求正確,零偏差的群體來講,為何過分自信偏差還會如此普遍,依然是個未解之謎。結(jié)合目前研究中過分自信對績效的影響并不明確,本篇研究從二者關(guān)系著眼,從過分自信對后繼任務績效的影響進行研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部分回答。
【關(guān)鍵詞】過度自信;績效;培養(yǎng)
不確定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所不愿面臨的一種狀態(tài),為了在這個充滿不確定世界中生存下去,人們必須適應這個充滿未知的世界,并尋求消除不確定感的方法(Loewenstein,1994)。通過表面特征來做決策通常是人們消除不確定的手段。盡管我們相信自己沒有“以貌取人",但像“娃娃臉”這樣的表面特征卻會在瞬間就對我們的行為與決策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Zebrowitz&Montepare;,2005)。人們決策和競爭時的信心程度通常會通過言行等如同“面貌"一樣示以他人,同時,也通常會通過察覺他人信心程度來降低自己對決策的不確定性。通過決策者信心來判斷其能力,知識以及決策準確度的方法可稱為信心啟發(fā)式(confidenceristics)。信心啟發(fā)式作為可以快速有效降低不確定的方法,在決策中被廣利用。
有研究者認為,個體很難對自己的能力或知識水平等作出準確的自我評價,人們的評價往往存在偏差(Watts,Rush&Wright;,2009;Ferraro,2010;陳彥君,石偉,應虎,2013)。大量研究證明,個體往往會高估自己的能力或知識經(jīng)驗等(Collins,1996;Moore,Small,2007;Proeger,Meub,2013),或者個體相信好事情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要高于他人,壞事情發(fā)生在他人身上的可能性則會高于自己(Kruger,1999;Dunning,Heath,Suls,2004)。研究者把這種偏差現(xiàn)象定義為“過分自信”或“過度自信”。
一、研究方法
(一)被試
80名中國小學生(男生56名,女生24名),被試在實驗中得到15元報酬。所有被試通過海報宣傳招募。所有被試母語均為漢語。
(二)實驗設(shè)計
研究采用2(滿意程度:高/低)×2(努力程度:高/低)的兩因素組間設(shè)計。滿意程度和努力程度均為組間變量,過分自信被試在后繼學習中的表現(xiàn)為因變量。
(三)實驗材料
學習材料為60個五字母的英文單詞,詞性為名詞,被試在學習時,給出單,單詞的音標及相應地中文解釋。測驗材料為兩份,分為第一次測驗材料和第二次測驗材料,一式兩頁,一頁只呈現(xiàn)所有學習的60個單詞,一頁中只呈現(xiàn)所有學習的60個單詞的中文解釋。
測驗任務中,被試只要將每個英文單詞相應的中文解釋的標號添在單詞后即可。
(四)實驗程序
被試獨自來到實驗室,在一名主試的指導下在單獨的房間內(nèi)單獨施測。被試首先在主試的指導下熟悉實驗流程。主試首先給出5個與正式學習材料同為5個字母,詞性為名詞,難度與測驗材料相當?shù)挠⑽膯卧~要求被試學習。在學習后,指導被試完成干擾材料,然后給被試出示學習的5個單詞的測驗材料,要求被試完成測驗。待確保被試完全明白實驗流程后,主試告知被試,在正式的學習任務中,將學習40個這樣的單詞,學習的時間是4分鐘。然后請被試估計在學習后的測驗中能正確匹配單詞的個數(shù)(估計成績),并且主試將其記錄下來。
二、結(jié)果
(一)被試人口學特征
(二)各階段表現(xiàn)差異
在過度自信表現(xiàn)不同的個體身上有不同的學習能力。
如表所示,各年級在過度自信,階段二表現(xiàn),階段一表現(xiàn)上存在顯著差異,通過進一步的多重分析發(fā)現(xiàn),在階段一和階段二的表現(xiàn)上,六年級表現(xiàn)高于五年級,五年級高于四年級;在過度自信方面,五年級得分最高。
三、討論
俗語說,知足常樂,但本研究的結(jié)果卻提示人們,不滿才是向上的車輪。在本研究中,不滿意作為一種對當前成績的態(tài)度,促使人們在未來的學習中投入努力以使其對自身情況的認知與現(xiàn)實保持一致。在此,不滿意這種態(tài)度所發(fā)揮的作用與其他很多研究相似,都起到了一種動機的作用。所以,即使從情感最大化的角度講,在決策中,過分自信也是一個占優(yōu)選擇。而且,最為重要的是,想象自己會成功比想象自己失敗時的成績要好,本研究雖未直接證明這個結(jié)論,但驗證了想象自己成功在將來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趙晨晨,盧雙雙.過分自信與心理健康的研究現(xiàn)狀和展望[J].青年科學,2014,35(2):367-368.
[2]車麗萍.國外關(guān)于自信的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進展,2002,10(4):418-424.
[3]董姘,俞國良.青少年學業(yè)情緒對學業(yè)成就的影響[J].心理科學,2010,33(4):934-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