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潔
在初中學習階段,學生會接觸寫景抒情詩、敘事詩、哲理詩等。寫景抒情詩可以改寫成描繪景物的游記或是抒情性散文。敘述詩可以改寫成記敘文、小說或是劇本。哲理詩可以改寫成隨筆或是讀后感。通過改寫我們會發(fā)現(xiàn),無論改寫成哪種體裁,其中都包含“景物”“具體情境”“人物”和“事件”幾個方面,詩人通過這幾個方面把詩歌中蘊含的情感表達出來。初中階段的寫作訓練 ,“景物描寫”和“人物刻畫”也是訓練的重點。從這一點上看,二者正好吻合。
一、分類指導,課堂實踐
(一)敘事性文章——改寫成小說或劇本
敘事詩篇幅一般較長,學生背誦默寫有一定的難度,將其改寫成記敘文、小說或劇本,在結構上可以采用順敘或倒敘,人稱上以詩人經(jīng)歷的第一人稱或以自由靈活的第三人稱敘述皆可。這樣的改寫方式,學生興趣會被激發(fā),學習效果會更明顯。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指導學生將原詩改寫成小說或小劇本。對于改寫成記敘文的詩歌,要從記敘文的要素方面進行改寫;對于改寫成小說的詩歌,需要從小說寫作要素的角度進行改寫,將環(huán)境渲染精彩,將人物刻畫生動,將情節(jié)編排得引人入勝。那么,在改寫前須引導學生先溫習記敘文要素和小說要素等相關知識。
如杜甫的《石壕吏》。全詩僅一百二十個字,然寓意深刻,學生改寫后便更容易明了其內(nèi)涵。
第一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蔽覀冎饕\用“添加景物”的方法來改寫,通過此方法,不會讓“景物描寫”的作用諸如“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渲染人物的心情及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等。”只是停留在閱讀理解上,更是要融會在自己的寫作中。
學生課堂練習片段1:
傍晚,太陽漸漸收斂了光芒,慢慢地從遠處的山邊落下。我在趕路之際,路過“石壕村”,想著天色已晚,找一處歇息,明早再繼續(xù)趕路。走進石壕村,眼前的景象讓我感到陣陣悲楚。幾只歸巢的烏鴉立在枯樹上,不時發(fā)出幾聲凄婉的鳴叫。原本應是家家燒柴做飯的時刻,卻見不到裊裊的炊煙。想必是戰(zhàn)爭的影響吧!我走到一戶人家門前,輕叩柴扉。過了許久,一位神色慌張的老婦人拉開木門,在我講明來意后,隨即把我請進了里屋。
月亮慢慢地爬上了枝頭,我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開門!開門!”一陣急促的叫喊聲打破了這夜的寧靜。老婦人慌慌張張地起身,望了望受到驚嚇的老頭一眼,老頭似乎明白了她的意思,迅速地越過墻逃跑了,屋里的小孫孫也在睡夢中驚醒,放聲大哭,其母在一旁安撫。之后,老婦顫巍巍地走到門前打開了門閂。
無疑,學生對這種體裁的轉換會極有興趣,亦能迅速了解人物形象及掌握詩歌的內(nèi)涵,而且在完成寫作后,由于對詩歌的內(nèi)容、意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背誦也就是輕而易舉的事。不少學生愛上了這首長詩,并常常將一些詩句運用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增添了不少樂趣。
(二)抒情詩——改寫成抒情類散文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聚,教師在指導學生改寫過程中,可以靈活處理結構,甚至可以跳出原來的寫作順序,從而更好地表現(xiàn)詩歌的意境和情感。教授這類詩歌,教師要先引導學生了解詩中蘊含的情感和作者的性格。
以曹操的《龜雖壽》為例。這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詩,體現(xiàn)了建安風骨的鮮明特點,讀起來鏗鏘有力,透露著詩人堅定的意志和內(nèi)外如一的耿直個性。本詩詩情與哲理交融,構思新巧,語言清峻剛健,將詩人的千里之志表述得淋漓盡致?!洱旊m壽》寫于孟德東平烏桓之后,此時,曹操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應抓緊時間干一番一統(tǒng)中原平定天下的事業(yè),這正是他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的雄心體現(xiàn)。全詩跌宕起伏, 構思新巧,格調(diào)高遠,慷慨激昂;語言清峻剛健,肌理縝密,閃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顯示出詩人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樂觀和進取精神。在指導學生改寫該詩時,須根據(jù)該詩內(nèi)容的三個層次進行改寫,將曹操的思想境界和對人生的感悟做深入細致的剖析,學生從中更明了一代梟雄的思想境界與對人生的解讀,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雖然作者的生活時代與現(xiàn)在相去甚遠,但以這種方式學習,是不難被這位英雄的思想和激情所感染的,思想境界也會得以提升。
(三)寫景詩——改寫成描繪景物的游記
出色的寫景詩,對景物的描摹、立意、構思常會令人叫絕,該類古詩如改寫成游記,則對學生寫游記類文章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如杜甫的《望岳》一詩,“望”字體現(xiàn)了作者的腳步和視線的移動,把每句中出現(xiàn)的意象鋪陳出來,加以恰當?shù)男揎椩~語或修辭手法,輔之合理的想象,把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的句子描繪出來,從而展現(xiàn)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fā)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
學生課堂練習片段2:
齊魯平原,岱宗掩映。神州大地,山河難寂。這腳下萬千翠色,一片河山,莫非我天朝之土,俯看四海之內(nèi),莫非我中華之臣。終有一日,且看我登頂倚闌,再看著萬頃河山!
跋涉風沙數(shù)日,一路飽嘗顛簸風塵之苦,我終是站在這岱宗山下,仰看齊魯平原之上萬千云天,湛藍浩瀚的蒼穹向神州大地灑下些許淺金。兒時,我在那一首首傳送泰山的歌謠中長大,那一支支曲調(diào)悠揚的歌謠,在我心中埋下壯闊的幻想種子,對那宏偉的山川的向往浸潤著我的靈魂。成年后,隨著一闕闕詩詞成于筆下,那對泰山的向往也是與日俱增。
(四)哲理詩——寫隨筆或讀后感
古詩詞中,除了敘事、寫景、抒情外,不少詩歌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如何使學生將這些哲理銘記于心呢?除了背誦得滾瓜爛熟外,通過讀后感或隨筆的形式,使學生對詩歌能進行深層的思考,也不失為一種妙法。
如讀杜甫的《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指導學生悟出詩中“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可啟發(fā)學生尋找生活中的事例來談自己的感悟與收獲。在寫作過程中學生能體會到這類“哲理詩”富有“理趣”的顯著特點。經(jīng)過這樣的方式去解讀,其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以及對生活、對人生的啟迪,學生每每會有新知,印象會更深刻。這種學習方式,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增強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收效亦會更佳。
二、改寫要求及評價標準
根據(jù)詩歌體裁和內(nèi)容的不同,改寫要求也 不同。
(一)“敘事詩、寫景詩”的改寫要求及評分標準(滿分10分)
1.內(nèi)容要求:添加景物描寫、人物描寫,使用移步換景方法,展開合理想象。(4分)
2.語言要求:運用修辭手法、添加修飾語、使用恰當?shù)膭釉~。(4分)
3.書寫要求:200字左右;書寫端正、版面整潔。(2分)
(二)“抒情詩、哲理詩”的改寫要求及評分標準(滿分10分)
1.內(nèi)容要求:查找詩人的生平及經(jīng)歷資料。(2分)
2.內(nèi)容要求:結合背景資料,找出蘊含作者情感或哲理的句子。(1分)結合詩歌鑒賞,分析作者的性格、思想;結合生活實際談感想。(2分)
3.語言要求:運用抒情、議論句子表達作者的情感或告訴我們的道理。(3分)
4.書寫要求:200字左右;書寫端正、卷面整潔。(2分)
綜上所述,無論運用哪種教學方法,最終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寫作水平。而我上述所進行的古典詩歌與寫作的教學探索,只是幫助他們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學詩方法,以期在古詩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廣東省珠海市九洲中學;5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