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敢 志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
木結構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結構形式,在我國的建筑歷史中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木結構面臨火災吞噬的威脅。Firmanti等[1]進行了木梁耐火極限試驗,結果表明:持荷水平對木梁的耐火極限有影響。張晉等[2]進行了榫卯節(jié)點耐火極限試驗,結果表明:減小持荷比可提高耐火極限。利用ABAQUS建立了受火的受拉木構件的有限元模型,數值分析了不同持荷水平、偏心距下受拉木構件的耐火極限。
1)密度。木材是一種有機物,高溫易分解,致使木材密度減小。針對木材的這一特點,EC5[3]給出了木材在高溫下的密度折減模型(見圖1)。
2)熱傳導率。諸多學者對木材的熱傳導率進行了研究,并得到了不同的研究結果。EC5[3]也給出了木材熱傳導率隨溫度變化的曲線(見圖2)。
3)比熱容。針對木材比熱容,國外學者對其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而EC5[3]中也給出了其關系曲線(見圖3)。
1)拉壓強度。諸多研究表明木材的拉壓強度均在高溫下呈降低的趨勢。其中,EC5[3]也給出了相應的雙折線強度折減模型,如圖4所示。
2)彈性模量。針對高溫下木材的彈性模量,諸多學者展開了相應的研究。其中,EC5[3]中也給出了相應的雙折線彈性模量模型,如圖5所示。
針對本文的研究,假定木材拉應力達到抗拉強度ft時發(fā)生脆性破壞,不考慮其應變軟化,且彈性階段,應力—應變成線性關系。
本文則采用間接耦合分析方法,火災的升溫過程采用ISO 834標準升溫曲線來模擬,木構件與周圍介質間的熱量傳遞采用熱對流和熱輻射實現,同時EC1[4]給定了受火面、非受火面的熱對流換熱系數分別為25 W/(m2·K)和9 W/(m2·K),綜合輻射系數為0.8。
本文設計了5根四面受火試件進行對比分析,具體尺寸參數見表1。各試件的物理力學性能參數采用文獻[5]中楊木試驗值,氣干密度356 kg/m3,順拉強度18 MPa,順壓強度16.5 MPa,順紋彈模參考《木結構設計手冊》[6]建議,取4 136 MPa,泊松比0.355。
表1 試件基本參數
模擬了5根受火木構件的截面溫度云圖和應力云圖,得到了各試件的位移變化曲線。
1)拉力F=120 kN。
2)拉力F=145 kN。
3)拉力F=160 kN。
4)偏心距e0=16 mm。
5)偏心距e0=25 mm。
根據圖6,圖7,圖11,圖12,圖16,圖17,圖21,圖22,圖26,圖27的數值結果,可得以下結論:
1)從圖8,圖13,圖18,圖23及圖28可知,距離受火面越遠的區(qū)域,其溫度越低。
2)從圖9,圖14,圖19可知,對于軸拉木構件,初始時間內,各試件截面的應力S33基本保持均勻分布,隨受火時間的增長,距離受火面較近區(qū)域的應力S33逐漸趨近0,而距離受火面較遠的中心區(qū)域的應力S33逐漸增大,至試件破壞時達最大;圖9,圖24,圖29可知,對于偏拉木構件,初始時間內,隨偏心距的增加,拉應力峰值逐漸向受壓區(qū)靠近,且受壓區(qū)由拉應力變?yōu)閴簯Α?/p>
3)從圖10,圖15以圖20可知,拉力為120 kN,145 kN及160 kN的軸拉木構件的耐火極限分別為35.2 min,33.7 min,27.3 min;從圖10,圖25,圖30可知,偏心距為0 mm,16 mm,25 mm的偏拉木構件的耐火極限各為35.2 min,35.5 min,30.9 min。
通過5根不同持荷水平、偏心距的受拉木構件的耐火極限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結論:
1)持荷水平對耐火極限有影響,在一定條件下,耐火極限隨持荷水平的增大而減小。
2)荷載偏心對受拉木構件的耐火極限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