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 Heinrichs
3歲前,孩子的生活基本由父母掌控,大人說什么,就是什么,非常“可愛”;3歲后,孩子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每件事情都要說一下自己不滿意的地方,甚至會發(fā)脾氣。換個角度來講,懂得乃至敢于頂嘴,不正是孩子長大的一個信號嗎?
因此,我非常樂于孩子對我“頂嘴”,但這還不夠,我還要教他們“辯論術”。從“頂嘴”到“辯論”,孩子就能完成從“表達你自己”到“讓你聽見我”的本質(zhì)轉變。
我一直想讓孩子們學會合理地說“不”,這就需要用到辯論術的3個關鍵詞——無懈可擊的邏輯、毋庸置疑的理念和讓人動容的情感。
我嘗試過把辯論三要素都用在我的兒子身上。在他7歲時的一個冬天,他堅持要穿一件很酷的短褲去上學。
一開始,我搬出了我們家的家規(guī)——我父親傳授給我的一種毋庸置疑的理念,“你必須穿上長褲,因為我是你爸,而且我讓你這么做?!钡珒鹤泳褪嵌ǘǖ乜粗遥p眼泛淚。
然后我嘗試調(diào)用邏輯:“長褲才能防止你的腿凍裂,你才能感覺舒服。”“但我就想穿短褲。”道理說不通,我開始打感情牌。我把自己身上的長褲腿卷起來,“你看看,我也穿短褲去上班了,這么冷的天,如果穿成這樣,看上去是不是很蠢?”
“是的,”兒子說,但他還是堅持要把短褲穿上。
“你為什么這么想穿短褲呢?”
“因為我看上去不蠢,而且這是我的腿,我不介意它們被凍裂,你不用擔心?!?/p>
我的天……記憶中,那是他第一次完美地說服了我:不容他人質(zhì)疑的理念(我看上去才不蠢),縝密的邏輯(這是我的腿,你無權干涉),以及情感(不用擔心,我自己能承擔凍裂后的痛苦)。
這是他第一次收起以往的大哭大鬧,嘗試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我怎么能錯過這次機會,用父母的強權打擊他呢?
“好吧,”我說,“等我和你媽征求到老師、校長的同意后,你就能穿短褲去上學了。但你得先穿雪地靴在外面。如何?”
“成交?!彼_心地拿出他的雪地靴,而我開始給學校打電話……
孩子們越來越大,在各種家庭談判中,我輸?shù)拇螖?shù)越來越多。他們有時會把我說得啞口無言,真讓我生氣,但這也讓我感到無比驕傲。
(摘自覺知養(yǎng)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