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來到北京通州宋莊藝術(shù)村的北部,已經(jīng)步行了十幾分鐘了,街上還未見一位行人,只是偶爾有轎車或是快遞三輪駛過,讓人覺得這里好像不是北京,可能只有在這種清靜之地才便于藝術(shù)家們進行創(chuàng)作。在這里居住著著名的山水畫家王貴濱。
初見他面,一身的藝術(shù)氣質(zhì)讓人過目難忘。王貴濱是真正的黑土地漢子,熱情與直爽讓所有跟他聊的人都覺得十分舒服?!霸蹅兒赛c酒”“下次有機會咱們一定要喝一口”真讓我想到了雪村的《東北人都是活雷鋒》那首歌??吹酵饷嫦缕鹆擞陫A雪,他非常爽快地送我到了地鐵站,可見不光是喝酒,東北人從骨子里就是活雷鋒。
王貴濱是國家一級美術(shù)師,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藝術(shù)學院基礎(chǔ)部主任、教授,清華大學美術(shù)學院訪問學者,一位專門以江南為題材的東北畫家。東北人專畫江南,聽上去好像有些不太合理,但王貴濱說:“從我第一次去蘇州就愛上了那里,我每年都要去,每年都要帶學生去那里寫生,有時自己單獨還要去。人家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那里就是我夢中的‘仙境、‘天堂?!?/p>
步入王貴濱的畫室就可以看到他用筆墨構(gòu)建出的一座座“仙境與天堂”,那些畫作都是用江南風光與蘇州園林的一個個符號構(gòu)建而成的,且加入了王貴濱自己的理解和創(chuàng)作。
蘇州園林是王貴濱創(chuàng)作的主要藝術(shù)來源。蘇州園林始于春秋,成于唐宋,盛于明清,現(xiàn)保存完整的有60多處,對外開放的有19處。去過蘇州旅游的人應(yīng)該不會有人錯過蘇州園林系列的景區(qū),它們以精致的園林設(shè)計、講究的建筑造型、厚重的園林文化,成為了中國園林文化之中的翹楚、旅游者心目中的“天堂”。蘇州園林還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qū)之一,國家AAAAA級景區(qū)。1997年和2000年,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環(huán)秀山莊、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等蘇州園林景觀分別被聯(lián)合國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假山是王貴濱作品中最常使用的元素,也是蘇州園林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假山其實也就是園林中的觀賞石或觀賞石群,大多為靈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等奇石構(gòu)成。由于蘇州市坐落于太湖的東岸,所以蘇州園林中假山大多取自于太湖石。太湖石不僅僅產(chǎn)于太湖之中,北京房山、安徽太湖縣也都有出產(chǎn),只是因最早在太湖發(fā)現(xiàn)且出產(chǎn)多而得名。它是石灰?guī)r的一種,由于長期受到外來力量的侵蝕,比如長期受波浪的沖擊或弱酸性水的溶蝕,軟松的石質(zhì)容易風化,比較堅硬的地方保存下來,逐步在大自然條件下精雕細琢,形成了瘦、皺、漏、透等不同的曲折圓潤的形態(tài),給觀者以賞心悅目之感。王貴濱筆下的假山,山形纖細,線條舒緩,褶皺與孔洞交錯縱橫,給人以美感。
假山左右大多有樹木相伴,這些樹木與其說是樹木不如說是一種符號,一種在“仙境”之中的符號。它們有的看得出來是芭蕉樹,葉子寬大;有的則是松柏,葉子呈針狀;有的你根本就叫不上名字,奇特的葉子仿佛是天使的翅膀,晶瑩的果實仿佛是“天堂”中的食物。一個一個的符號告訴觀者,那不是在人間而是在天堂。
建筑物也是畫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作品中的建筑物無一例外也是取自于江南的景觀。假山后面的亭子頂部尖尖四角向上翹起,有些類似于蘇州園林中的滄浪亭。房舍或為磚瓦或為竹木,讓人想起了竹林七賢之所。小橋或是如彩虹飛跨,或是與蛇形斗折,讓你可以想到一片水鄉(xiāng),而建筑的外墻高低錯落有致分明是馬頭墻在畫中的呈現(xiàn),就連鋪地的磚石和門前的臺階也都有“苔痕上階綠”之感。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住在王貴濱畫作之中的人不是白日飛升的仙人,就是超凡脫俗的賢者。
而那些仙人或賢者卻很少出現(xiàn)在畫作之中,他們有的仿佛剛剛走出畫面,因為屋內(nèi)的桌椅間還擺放著茶具;有的好像已出去云游,你看他家的大門已緊緊地關(guān)閉。有的畫面中是有主人公出現(xiàn)的,但都僅僅一人,因為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專門屬于自己的一片仙境。畫面中的主人公有的在遠方遙望著畫外,他們頭頂光環(huán),猶如正在與觀畫之人交流?!叭碎g可好?仙境的美妙是你們怎么也無法想像出來的?!庇行┊嬛械闹魅斯且砸粋€印章的形式出現(xiàn)的,他頭頂光環(huán),盤坐于蓮花之中,一看就是仙佛的寫照。這個印章蓋得十分有學問,沒有一個蓋在畫面的下方,或是在云間,或是在山上,或是在青風之中。那里才是天堂的主人仙佛應(yīng)該出現(xiàn)的地方。
作為背景出現(xiàn)的遠方的山、近處的水、天上的云、地上的雪,則充滿了王貴濱大膽的想像。畫面中的遠山?jīng)]有一座是巍峨之山,線條都上那么的舒緩,仿佛很容易就可以抵達山頂,但每一座又都橫亙于白云之間,仿佛又是一座不可逾越的仙山。畫面上的云又是那么的飄渺,有的懸掛于天空之上,有的圍繞于群山之間,有的又彌漫于整幅畫作之中,仙境氣氛油然而生。水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力就更為突出了,有時與天一色,無高下之分;有時從天上而來,如銀河直瀉;有時漣漪涌動,如風吹水面;有時又與云霧合為一體,如夢似幻。而且,王貴濱筆下的水不是一種顏色,有時是墨色,以墨色濃淡體現(xiàn)動態(tài);有時是綠色,呈現(xiàn)出真正的青山綠水;有時是藍色,形成水天一色;有時是彩色,為觀者編織出不一樣的夢境。
王貴濱作品中最可反映天堂與仙境效果的就是那莫名的一道光,這道光在很多畫作中都會出現(xiàn)。有時是在山頂,有時會在塔尖,有時在山間,每每看到讓觀者眼前一亮,它仿佛是從天上照射下來的,也仿佛是從建筑物中迸發(fā)出來的,又仿佛是從地中冒出的,那道光是靈光、是仙氣、是活躍在畫面之中的一道魂魄。
元素是畫的組成部分,而不是畫作,要畫出好的作品,必須有過硬的藝術(shù)造詣才可以,而王貴濱就是有過硬藝術(shù)造詣的藝術(shù)家。蘇州的元素從他的筆尖之下就是形似蘇州園林,而神卻勝過蘇州園林的“仙境”。
王貴濱很多畫作的主題都是“風清水韻”,而表現(xiàn)風在畫作中是非常需要藝術(shù)性的。風是無色、無形的,它的表現(xiàn)只有用云、樹、水都可見物體的運動才可以體現(xiàn)。而清風就不是無風也不是大風,云要卷舒,但不可翻滾潑墨;樹要搖動,但不仰俯;水有漣漪,但不可掀波。這一張一弛的把握都在他的筆下。
“幻園之境”是王貴濱畫作之中的另一個常用主題,“幻園”則更加的不好進行把握,何為“真”何為“幻”,“幻”是否與“真”絕對的對立,這都是畫家構(gòu)思時需要考慮的問題。王貴濱筆下的“幻園”以真為原形,但又超出了真的范圍,如紅色的天、藍色的樹、黑色的水、空中的樓閣、石上的樹林等等,達到了“真”中有“幻”,而那些“幻”又都是“真”景之中的錯位與置換,又“幻”中有“真”。在亦真亦幻之間,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作,讓畫中的元素達到了升華。
王貴濱的作品你看著“真”,那是從他多少年來的藝術(shù)造詣和對景物的了解與把握中提煉出來的真;你看著“幻”,是他把自己的藝術(shù)造詣與對景物的把握融化在血液之中,升華出來的幻。真與幻的把握就在于王貴濱的心中,他用這些“真”與“幻”重構(gòu)江南,向世人展示只屬于他自己心靈的藝術(shù)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