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境中的閱讀。
吉寺深深。
疊門歲影。
進密云,從白河河谷上的那條道過來繞山道到不老屯,風景極佳,有河谷地貌景觀,還有時不時從山尖上冒出來的長城敵樓,加上一路蓊郁的山前林帶、果園,任是什么天氣,感覺都爽。云峰山在不老屯地界。當看到云峰山的時候,有種錯覺,青島嶗山地貌竟然在此地拔起于綠野叢中,那是瘌痢頭似的山,草木極疏,花崗巖赤裸著,一塊一塊的。真進了山,感覺又不一樣了,特別是過小石橋的時候,真有到了嶗山腹地的振奮。古遠的人文勝跡??!不僅是滿眼,滿心都是前世時空的張揚,倏忽間的逆時飛騰的感覺,很意外也很奢侈地享受了一把。小石拱橋后高臺上是千年古剎超勝庵,傳說宋朝的一個公主在這里出過家。
超勝庵年年有盛大的廟會,那是在殘廟上重新修復(fù)的廟,卻不像新的,一直屹立在這里的樣子,覆著深深的歲月的印痕。想其原因,是山門前院墻內(nèi)老樹交織出的綠蓋濃蔭太厚密、太幽闊了,還是古橋下的溝澗流淌的蒼古就從沒有消失過?是橋的質(zhì)感色澤、本原的老邁,還是登庵高階在濃蔭遮掩下無法剔除的神秘幽曠氣韻的渲染?抑或是橋頭石獅溝畔平坡上那些搜集來的舊石器物件被特意保留的殘舊感使然?
超勝利日日晨鐘暮鼓。其后是古道,古道旁側(cè)的山崖上有古人留下的未曾再描紅的摩崖石刻,有未曾再休整的古斷橋,有圣泉流甘的天然觀音洞,還有早晚涼爽時活躍在小徑林間的小松鼠,這些都是會勾起人們好奇心的地方。況且,你很容易在殘橋邊幽洞前碰到居士,與他們聊天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有一個很書生相的居士說,他只吃生菜和水果,不吃熟食,熟食不僅是指用火加熱后的糧食和蔬菜,也包括自然長熟的稻谷。他說他每天都要上山待著,一天只睡3個小時的覺。你不理解他的邏輯,也無法讓思想進入他的生活,但據(jù)說,這里出產(chǎn)的麥飯石和山泉水的確是不老屯多長壽人的原因之一。大山容易誘發(fā)人的躁動。沿著古道登山,看山巔上盛開著火紅火紅的山丹丹花,看眼前看著深澗看遠處凸起的披了晨暉的巨石如何的多姿如何的神武,也看大山山口外的村莊。一身汗水卻滿心舒暢地下得山來時,碰到了景區(qū)工作人員關(guān)切地問:看到小火車了嗎?站在山巔上還能看到小火車嗎?
交通:東直門乘980快車,至密云汽車站,換乘往不老屯方向公交,至燕落站下,在燕落村聯(lián)系景區(qū)接駁車入景區(qū)。步行上山有點遠,不過趕廟會的人大多都是走上去的。自駕車可開到山上。
古階。
放生池中的睡蓮。
指路牌。
一股香風裹著普羅旺斯薰衣草的名字吹到了北京,時尚男女們躁動起來,打探、追尋著普羅旺斯薰衣草落腳的地方,于是,密云云峰山便跳躍出來,亮閃閃地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
北京古老的云峰山和迷人的法國普羅旺斯風物調(diào)配出的該是怎樣一杯當世北京山野生活的雞尾酒?
云峰山,種植著10萬株薰衣草。不去法國的普羅旺斯就可以觀賞薰衣草,就可以聞到薰衣草的香味。
大清早去觀賞薰衣草園比日間好。日間薰衣草園太鬧,人太多。站在山包上看薰衣草園,壯觀,挺大的一個淺山溝,幾級寬闊的臺地,都種的是薰衣草,栽得行是行矩是矩,長熟了的麥子似的那么高,開的是高挺的長穗藍花。烏瞰不解渴,下到溝里在園子里看,園子里有坐著觀賞薰衣草園的長椅、藤椅,有供邊吃邊品茗、邊賞園的遮陽棚,還有介紹薰衣草知識的黑板報??梢栽诩苌闲D(zhuǎn)的一小塊一小塊小黑板,一面是題,一面是答案,有興趣就翻一翻,能得到不少薰衣草的知識。翻了小黑板,就知道了薰衣草早已走出了法國,中國的很多地方都有種植,它不僅是一種觀賞性植物,它還帶來了生活習俗、生活觀念、生活方式上的轉(zhuǎn)變。在景區(qū)里的小商品店里就可以感受到這些,那里有各種薰衣草產(chǎn)品在賣,薰衣草香料、香枕、干插花,用薰衣草嫁接出的名目繁多的小工藝品小紀念品。
紫花之圍。
告訴你,我是薰衣草。
探頭探腦。
相依相伴。
生活方式的觸及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休閑方式上吧?在薰衣草園構(gòu)置的愜意的環(huán)境里,靜靜地閑坐、聊天,享受環(huán)境,享受馨香彌漫浸潤出的寧靜。有情調(diào)的小資。夜半里去浪漫一把,拿了書到外面去坐,呼吸著花的芳香,讓月光讓星星陪伴著,就著唐代或明代的石燈燈光讀幾頁書。不過浪漫是有代價的,小咬們的攻擊能力太強,它們逮住了血肉大餐就不會放。堅持不住就逃之夭夭吧!但夜間的氛圍確實很好,在山的環(huán)抱里,在蟲鳴鳥囈的輕音樂中,在綠肥黃瘦樹影婆娑的朦朧中,在青青草皮鋪展的絨毯上,想象著童話是怎樣走進現(xiàn)實生活中來的。
交通:東直門乘980快車,至密云長途汽車站,換乘往不老屯方向公交,至燕落站下,在燕落村聯(lián)系景區(qū)接駁車入景區(qū)。
農(nóng)家味兒。
夜燈。
餐廳前的花車。
月亮門。
山腰間綠綠的草坪,青青的樹,小臺地上高高的藤蘿架,藤蘿架下和草坪上的時尚餐桌、遮陽傘、藤椅、鑲嵌著邊邊角角的絢麗花草……空間在咫尺中的奇妙混搭就這么出現(xiàn)了。草坪上的建筑都很古典——中國式的古典,地燈燈柱、燈臺、水車、餐廳一角做裝飾用的獨輪小推車、草坪邊際的水車,哪種都是中國傳統(tǒng)的、古老的。但在這里,在綠草坪相偎相依的地界里,你無論如何都古不起來,你只覺得是置身在時尚的空間、休閑的空間、享受自然享受文化的空間。四周高處,依勢錯落的庭院古廟、連亙的群山,山的雄偉嶙峋中有了特別的韻律,像花崗巖音符的音樂。
上茶。薰衣草茶、薰衣草奶茶。上冷飲,薰衣草冰激凌、薰衣草酸梅湯……云峰山中的茗園餐廳。這里的菜肴:宮保魷魚、宮保鮑魚、紅燒魚、薰衣草素雞腿、三杯雞、姜絲炒大腸、筍干扣肉……聽著葷腥油膩得很,真朝著大魚大肉上去理解那可就大錯特錯了,這里供應(yīng)的全是素菜,魷魚是魷魚樣,鮑魚是鮑魚樣,雞腿是雞腿樣,扣肉是捆肉樣,吃起來,也不差味,但這些菜的用料,不是面筋,就是豆類,只有蔬菜是本真的蔬菜。高檔、精品的臺灣素齋。經(jīng)營者是臺灣人,引進并主打臺灣美食順理成章。他們把所有的菜統(tǒng)稱臺灣小吃。管理者說,這里的小吃和城里的臺灣菜不同的地方是,很多原料,城里的臺灣菜館是弄不來的,譬如臺灣黑麻油。面線、米線拌麻油,那麻油要用火去煎,才能把麻油味逼出來。純黑麻油,在臺灣是生完小孩做月子的婦女用的,產(chǎn)婦吃麻油雞、麻油面線,這都是很地道的臺灣小吃。面線香、軟爛,但不會折,口味上比大陸的面線清淡。在茗園的菜里有很多臺灣客家菜,臺灣客家人獨有自己的菜系,用的是真正的大魚大肉,在這里全用仿真版的魚肉取代了。他們還把臺灣的客家擂茶帶過來,挺有特色,挺受歡迎的一個項目。茶由客人自己擂,茶用翠玉茶,好多種配料,用臺灣芭樂樹棒在茶缽里擂成膏狀,用開水沖下去,又濃又香。晚上喝擂茶是很講究氛圍的,茗園前所有的樹上都掛著臺灣客家阿嬤的布做的燈,這還不夠,還要點蠟燭,一群人圍著,笑聲朗朗。經(jīng)理說,這個地方小,大山溝,菜點要做得精致、高端,要做出亮點,做得別有洞天。
交通:東直門乘980快車,至密云長途汽車站,換乘往不老屯方向公交,至燕落站下,在燕落村聯(lián)系景區(qū)接駁車入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