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芳
摘要:大學晨讀文化是一個長期積淀的過程,而在當前的大學校園里,晨讀文化似乎難覓蹤影,尤其是我們綜合實力相對靠后的大學,早已不重視學生的晨讀積累。本文以筆者的實際教學環(huán)境為基礎,闡述了當前晨讀文化在校園氛圍中缺失,同時分析了當前令人堪憂的晨讀自覺缺失現象所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改變當前這一現象的相應對策,以便為今后促進學風建設提供借鑒和指導。
關鍵詞:晨讀文化;晨讀現狀;原因與對策
一、晨讀文化的現狀
當前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信息多元、價值多元、環(huán)境多變等因素使得大學生要面臨多方面的選擇。由于學習環(huán)境的改變,寬松自由的學習空間使得多數學生的惰性越來越大,而此時恰恰需要一個良好的氛圍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去自覺的養(yǎng)成良好的求知習慣。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晨讀作為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汲取知識,提升素養(yǎng),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目前,走在大學校園里,似乎缺少了本該有的朗朗讀書聲。顧明遠先生幾年前曾經發(fā)出這樣的感嘆:現在的不少大學占地千余畝,高樓林立,道路寬闊,標志性建筑恢宏而顯赫,但總覺得缺少點什么,讓人覺得心里不踏實。到底缺少什么呢,人們進入了冷靜的思考之中,并得出了明確的答案。缺少的正是厚重的大學文化,尤其是晨讀文化,而多了一份浮躁的氣息,作為理性的教書人對此無不感到焦灼不安。
通過對目前校園生活的深入了解,目前學生晨讀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晨讀參與率較低,尤其是高年級學生,多數已經放棄了晨讀習慣;(2)學生晨讀內驅動力不足,多數晨讀是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自覺晨讀者甚少;(3)晨讀內容不系統(tǒng)。多數學生晨讀無計劃,無規(guī)律,晨讀效果不佳。
二、晨讀文化的意義
晨讀本是大學文化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迎著東方的晨曦,或沐浴著春風的和煦,或感受著夏日黎明后的涼爽,或體驗著秋日少許的寒氣,或領略著冬日的冷寂,學生倚在校園的大樹旁、道路邊、花壇前、曲徑通幽的地方,年輕的大學生們流暢地讀著外語、古典或是一段優(yōu)美的散文,那是多么生動的一幅畫面,多么美妙的晨曲。當學子們用勤奮迎來新一天的時候,會讓人親切地感悟到毛澤東所稱頌的話語:“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到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背孔x能夠營造大學的凝重,造就大學的生機,煥發(fā)大學的活力,提升大學的品位。
古人頭懸梁,錐刺股雖有些愚不可及,但其奮發(fā)讀書的精神是值得弘揚的,“業(yè)精于勤,荒于嬉”的古訓尤其要銘記于心?!耙荒曛嬙谟诔俊?、“早起三光,晚起三荒”亦道出了“寸金難買寸光陰”的真諦。正因為這樣才使得“聞雞起舞”的舉動受到人們的普遍贊譽,也是許多事業(yè)有成者的共同閱歷。
晨讀對于學生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晨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早起的習慣,有利于身體健康。第二,晨讀有利于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力和敏銳度。第三,晨讀有利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通過每天堅持不懈的晨讀,會讓人獨自冷靜的去思索,從所讀經典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思考自己該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如何辨別是非對錯。第四,晨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力。同時晨讀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掌控力及對文學的鑒賞力和審美觀等優(yōu)點。
三、如何喚醒晨讀自覺,促進學風建設
文化之所以能夠生成,尤其要想傳播,不能僅靠匹夫之勇,而是集體的智慧,共同的創(chuàng)作。因此要積淀晨讀之風靠的是全員的努力,而在這一過程中受益的不只是目前在校的師生,而是澤被后人的永恒。學生是校園里最大的人群,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能否喚醒他們的晨讀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晨讀自覺,鍛煉他們的晨讀意志是打造晨讀文化的關鍵。因此我們必須在以下幾方面做出努力,喚醒學生晨讀的欲望,培養(yǎng)晨讀的情感,磨練晨讀的意志,最終打造成晨讀自覺的優(yōu)秀品質。
1、激發(fā)學習動機,激活學習興趣。學生整體基礎較差,教師應為此感到心疼,決不能感到頭疼,不能終日埋怨,更不能隨意放棄。要在精心研究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讓學生日有所得,每節(jié)課均有收獲。成就感是激發(fā)動機,激活興趣的先導,是樹立信心的前提,也是教師全部工作的意義所在。“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敝挥袑W生每日能知道一些自己所未知的知識與技能,經常復習所知所能,才能在不斷進步中將學習看作是一種快樂生,是命價值的實現,這就為走向晨讀的自覺做好了扎實的鋪墊,演繹著想學—好學—了學的至高境界。
2、學校要制定晨讀的制度,提出明確要求。任何事物的法杖都經歷了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推進和跨越的過程,晨讀亦然。教師要布置晨讀作業(yè),及時檢查,并對晨讀的態(tài)度和效果進行考核,作為德育與學業(yè)評估的重要指標,對優(yōu)秀顯赫通過多種渠道予以表彰,讓榜樣領路促進優(yōu)良學風日臻成熟。
3、古人云:“有師法者,人之大寶也;無師法者,人之大殃也?!薄吧闲邢滦В萦谟绊?。”教師是帶領人們披荊斬棘的先鋒,“師者,人之模范也?!苯處熓菍W生乃至社會的表率,受人尊重的教師,他們的言行舉止會引起學生相同的心理體驗和行為實踐。因此,教師特別是廣大青年教師帶頭晨讀是對學生最好的教導,正所謂“身教勝于言教”,“其身正,不令則行?!碑斀處焾猿殖孔x時,學生在敬佩的情感驅動下,就會如影隨行,在天長日久的模仿中,晨讀就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進而培育出持之以恒,雷打不動的自覺,晨讀則凝練為學生的人格品質,所以人們說:學生是教師的一面鏡子,十年、二十年后學生身上都留下當年教師的影子,可見“學位人師,行為世范”是教師的座右銘,也是教師職業(yè)的本質內涵。
順便提及的是,物質環(huán)境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民辦院校尤其如此,但為學生成長創(chuàng)造優(yōu)良環(huán)境的意識是不能淡化的,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我們必須用百分之百的熱情把哪怕只能實現百分之一的事情辦好辦實,因為“教育無小事,教師無小節(jié)”。
參考文獻:
[1]《給老師的建議》(下)[蘇]蘇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編譯,科學教育出版社;
[2]《論語·子張》;
[3]《荀子·儒效》;
[4]《四書章句集注·大學章句》[宋]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