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陽
摘要:小學語文是小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學好了語文以后才能更好地學習,而閱讀是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和表達能力。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研究如何應用趣味教學法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關鍵詞:趣味教學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能有效地鍛煉學生對語言文化的掌握,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它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占著很大的比例。但在很多的學校教學中,老師不懂變通,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老師為了教學而教學,學生為了任務而學習,根本不是從興趣出發(fā),學生的閱讀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老師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采用新型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教學質(zhì)量,趣味教學法就是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
一、趣味教學法的特點和優(yōu)勢
趣味教學法是一種全新的教育和學習方法,它是從學生的個體心理特征出發(fā),在老師有針對性的引導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主動地學習,自主地思考和探索新知識,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趣味教學法是從學生的個體心理特征出發(fā),強調(diào)寓教于樂、因材施教、自主學習和個性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只是起到引導和指導作用,從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來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趣味教學法趣味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的特點,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自主思考和探索,從而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分析和表達能力,使之成為社會需求的綜合性人才。
二、現(xiàn)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方法落伍,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
現(xiàn)在很多學校的老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采取的還是傳統(tǒng)方法,以教帶學,老師在課堂閱讀或讓學生自己閱讀,然后讓學生完成課后習題,最多再加上讀后感,就算教學任務完成了。這樣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覺得比較枯燥無趣,課堂氣氛沉悶,根本提不起學習和閱讀的興趣,教學效果自然不理想。
2.忽視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興趣愛好,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小學生正處于心理和身體成長的階段,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這些特點,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教學,就可能使得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缺乏閱讀的興趣,甚至產(chǎn)生厭學情緒。而且老師像完成任務一樣的教學,會使得學生也是為了完成任務去閱讀和學習,無法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和閱讀的積極性,未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和實踐
1.換位思考,改變教學方法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樣一篇文章:一個媽媽讓孩子幫自己去買東西,告訴孩子店鋪就在不遠處的大牌子下面,可是她說完之后孩子卻在猶豫,心急的媽媽就訓斥孩子不懂事,連這點忙都幫不上,孩子委屈地說“可是媽媽,我根本看不到你說那個大牌子啊”,媽媽蹲下去才發(fā)現(xiàn),原來從孩子的角度根本看不到自己說的大牌子。
老師教學也是一樣,如果從大人的思想認識出發(fā),教導學生閱讀學習,只會看到小孩子不好學、沒思想,會對學生做出錯誤的認識和判斷。所以老師應該“蹲下來”,從學生的角度去想如何學習,去和學生交流對什么感興趣、想學習什么,通過這樣換位思考,老師從學生的性格特征和興趣愛好出發(f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故事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生正處于心智發(fā)育期,對新鮮事物感到好奇,對未知世界充滿了求知欲。老師在引導學生語文閱讀教學時可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展開,這樣就能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在故事中主動閱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比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課文時,老師可以“今天我給大家講個故事”為開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通過豐富的情感朗讀、生動的肢體動作表現(xiàn),帶領學生完成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然后再引導學生去思考“小蝌蚪有幾次認錯了媽媽、為什么會認錯、小蝌蚪是一個什么樣的生長過程”等問題,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
3.合理設置游戲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小孩子天生具有表現(xiàn)欲望,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和得到表揚,老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在學習一些故事情節(jié)比較突出的課文,類似《小馬過河》這樣的,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扮演角色演繹故事情節(jié),在不偏離主題的情況下,學生可以不拘泥于課文原話,有自己的想法和表現(xiàn)形式。學生為了表演好,就會仔細閱讀和理解課文,去思考角色的動作和神態(tài),通過完成游戲表演,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鍛煉了學生的思考和表現(xiàn)能力。
4.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培養(yǎng)良好習慣
良好的習慣受益終生,而習慣的培養(yǎng)要從小開始,老師也應當引導學生培養(yǎng)閱讀的良好習慣。老師對學生的閱讀教學不應僅限于教材,教材上的內(nèi)容和知識是有限的,會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老師應鼓勵學生主動開展課外閱讀,并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諸如《十萬個為什么》、《大林小林》這樣的課外讀物,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學到很多有用的課外知識,并在故事中受到思想上的教育,一舉多得。
結束語:
新課標的背景下,老師要積極探索,合理利用趣味教學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和探索,從小培養(yǎng)良好習慣,為學生以后的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鄭德萍.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52).
[2]文五省.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2(20):17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