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八年,今日重游澳門這個舊地。
八年,我從少不更事長成大人模樣;八年,我早已褪去身上的稚氣與不羈。八年有多長?于中華民族而言,八年足以從屈辱落魄破繭為倔強頑強。與我而言,八年可以塵封兒時對一個故地的記憶,留待時光一一去解密、去垂詢。八年很長,一個民族可以崛起;八年很短,一座城市在歲月中、記憶中從未被淹沒。
從小,我便與澳門結(jié)緣。以來是地域的緣故,作為土生土長的珠海人,澳門是比鄰之土。二來是親戚的緣故,家族中有親戚生活在澳門,從小就常從他們口中得知澳門的狀況。猶記得小學常常跟隨父母去澳門走訪親戚,那時候我不曾仔細端詳這座城市。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八年之前的澳門游歷于我只是一個匆匆的過客。記憶中的澳門,街道狹小、房屋殘舊,一切都是陳舊的模樣。雖然年幼時印象中的澳門略微殘敗,但每次去澳門總會令年少的我興奮不已。記得那時手中攥著十元澳幣在陌生的澳門街道穿梭,穿過迷離的街巷,穿過陰涼的公園到玩具店買玩具的情形。那時我總覺得澳門的玩具比內(nèi)地的新鮮,因此格外珍惜。童年中的澳門印象大多與玩具有關(guān)了。
今日重游澳門,帶著當初的激動與喜悅,一睹澳門的妝容,帶給我別樣的體驗。此次重游,才讓我對澳門有了深層次的了解與認識。
走出關(guān)閘,烏云密布,從不遠處隨即傳來一陣刺耳的轟鳴,雨如瀑布傾斜下來。走在長廊里,望著愁人的天氣,我有點憂慮和不安,沒想到久別重逢的澳門給予我如此“厚禮”。隨著人流往前走,路過的一個老爺爺自言自語:“老天爺肚子餓了!”我“撲哧”笑了,這幽默的比喻一掃心中的陰霾。不久,天空放晴。我全當是上天的眷顧,好讓我近距離目睹澳門這個故人。
我喜歡建筑的新舊對比,就像在同一空間上有兩條時間線的交匯,這種效果不需要時光機便可以在澳門看到。我定義中的澳門,正是這樣一個新舊對比明顯的城市。初入澳門,映入眼簾的是破舊、斑駁、長著苔蘚的老屋。這些老屋分布在錯落有致的狹小街道上,把街道切分成零散的線條。步入古老的街道,抬頭仰望重重的老屋,仿佛置身迷宮,落入迷糊的圈套。終究分不清是老屋切分了街道,還是街道圈定了老屋。從這銅銹斑斑的外墻與仍舊屹立著的單行路牌,我能夠聞到歷史的檀香。這一幅陳舊的澳門畫卷,不正是以建筑的形式來凝固了澳門幾百年的歷史嗎?我竟能從古老中看到歷史的真實,鐘情于舊跡中閃爍著的歷史光芒。
如果澳門只有古老的老屋和狹窄的街道,那它不可能成為旅客向往的圣地。絕世的繁華也是澳門迷人之處。澳門的不同分區(qū)履行著各自的職責。正如澳門半島是居民區(qū),就多以老屋顯著。而氹仔島則承擔起旅游、娛樂的功能,因此摩天大樓、金碧輝煌則是澳門的另一特色。眾多酒店、娛樂場所在澳門聚集,聳入云端的高樓大廈讓人產(chǎn)生眩暈感。夜晚的繁華更讓人驚嘆,各色的霓虹燈在城市中林立閃耀,燈紅酒綠、繁華無比。夜色中,更能讓人近距離目睹澳門的氣勢與高貴。正是這樣新與舊、繁華與滄桑的明顯對比,更能夠彰顯澳門的獨特魅力。一座城市的動人之處在于現(xiàn)世繁華中能夠聚焦歷史的厚重感,有著一種復古、別致的格調(diào)。
乘坐公交車,置身于澳氹立交橋上,細細觀賞澳門這座魅力之城。澳氹立交橋是一條紐帶,緊緊連接澳門半島和氹仔島。隨著汽車在橋上行進,側(cè)面窗外的大海愈加遼闊。一覽無遺的大海,在耀眼的陽光照射下金波粼粼。海天相接處的碧綠分界線,是一座座小島。隔岸高樓聳立的陸地,正是我的家鄉(xiāng)珠海!一海相隔,切不斷珠海與澳門的深厚情誼。如今許多澳門人都是從珠海偷渡過來的。因此,珠海是許多澳門人的根。還未改革開放前的珠海,只是一片落后的荒地,茅草屋子沒有堅實的墻,而對岸的澳門燈火輝煌、勝似天堂。當時珠海和澳門之間的經(jīng)濟力量懸殊,兩者的工資相差近百倍,這就導致眾多珠海人奮不顧身奔赴澳門,尋找生存空間。1978年的情侶南路還是一個海灣,潮起潮落,遍地沼澤,隨處是壁壘森嚴的崗哨,嚴防偷渡、內(nèi)潛分子從這里逃出。但當時許多人為了擺脫貧困,冒死偷渡去澳門。從大陸抵達澳門,偷渡只能通過游泳唯一途徑,并且一般需要在大海上漂泊三四天,無法想象離鄉(xiāng)人的艱辛。如今我作為一名游客在澳氹大橋上觀望珠海,又怎能透徹懂得三十多年前的夜晚背棄身后的家鄉(xiāng),踏上澳門之后回望珠海時的內(nèi)心煎熬?我依稀看見那些清冷的夜晚,漂泊登岸后,游子回首對望故土時那種無以言表的哽噎與那行熱淚。
汽車下了澳氹大橋,我不再把目光放置窗外,放下窗外那片海,放下歷史中的執(zhí)著。
進入氹仔島,仿佛步入了一個繁華的圣地。這里以博彩、娛樂著稱,每一個大的娛樂場所都有多功能分區(qū),同時滿足旅客的多種需求。進入威尼斯購物廣場,復古、清新的氣息迎面而來。這里復原了中世紀威尼斯的面貌。藍天白云、小橋流水、搖艇商船,一切都是平靜的樣貌。走出繁華的大酒店,穿過青蔥的林蔭小道,走過磚石鋪砌而成的方塊階梯,眼前出現(xiàn)了一條文藝的街道。整條街道用磚石做成,兩旁的商鋪都是單色調(diào)的墻壁,樸素而大方。這條街道就像是紛繁、嘈雜世界中安寧的一隅,是現(xiàn)世的桃花源,等著有心人去探尋。
橙黃色的日色灑滿大地,走出現(xiàn)世的桃花源,坐上公交踏上歸程。窗外的暮色逐漸低沉。坐在松軟的座椅上,消解了一天的疲累。澳門的公交車也備有人文關(guān)懷,舒適松軟的座椅,給予趕路人一份舒心。其次是扶手的設(shè)計也十分人性化,讓乘客站立時也有一個舒適、安全的倚靠。再者,澳門公交車的播報語音有四種語言,方便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夜色降臨,窗外的霓虹燈四起。路上有騎著電動車趕路歸家的人、行色匆匆的行人,都在向往著一種溫暖與安逸。
八年后的舊地重游,帶給我更多的是感動。喜歡澳門斑駁老屋和頂天大廈的無縫銜接;喜歡在巴士穿梭在立交橋上時遙望珠海的深沉;喜歡塵封記憶中不變的街道和長大的自己。
作者簡介:周小軒(1997.01.20)女,漢族,廣東,本科,華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