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嵐
摘要:詩是情感領域,心靈領域,詩是最個人的藝術,因此隱喻又是詩歌中個性化語言表現(xiàn)藝術。本文通過探討詩歌與隱喻的關系、隱喻在詩歌中的作用及其運用,最后運用語用學研究的有關成果,提出詩歌隱喻共項的動態(tài)翻譯法。
關鍵詞:隱喻;隱喻共項;動態(tài)翻譯
Abstract:The poem is the field of emotion and soul,written by a poet with his all kinds of experiences in the world.The poem is the most personal art,the metaphor is that language shows art therefore individuation in poetry.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and metaphor、the function of metaphor and its treatment in poetry.Finally,by using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 research,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dynamic poem translation method.
Key words:metaphor,metaphorical universal,dynamic translation
引言
詩歌是一種優(yōu)美的文學體裁,詩的語言是文學語言中最優(yōu)美的。對于詩的語言來說,隱喻極為重要。路易斯說,隱喻是詩歌的生命原則,是詩人的主要文本和榮耀。巴克拉德說,詩人的大腦完全是一套隱喻的句法。因此,我們有必要弄清什么是隱喻、隱喻的作用、隱喻在詩歌中的運用及詩歌中隱喻的翻譯的問題。
一、隱喻的定義及在詩歌中的作用
隱喻就是將兩個不同性質(zhì)的事物,取其相同或相似之處進行相比,以熟悉比生疏,以具體比抽象,從而使說理明白生動,使描寫形象可感,使讀者不僅接收到信息,還能得到美的感受的一種修辭方式。
(一)在詩歌中,詩人運用隱喻,是使詩歌更美、更新奇、更吸引人。著名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的詩《我孤獨地漫游,像一朵云》將自己比做一朵白云在山丘和谷地上飄蕩,看到湖畔林間金黃色的水仙花在微風中翩翩起舞。詩人通過隱喻直地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受。
(二)隱喻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圖像化,避免了平淡和單調(diào)。詩人用隱喻使詩歌清晰、明白、生動、形象,并使內(nèi)心的感受和思想圖像化,這也是隱喻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如,在詩人彭斯寫的《一朵紅紅的玫瑰》,詩歌中將愛人比做玫瑰和歌曲,詩人用這樣的隱喻創(chuàng)作了一幅清晰的畫,使愛人的嬌艷和愛情的美好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里。
(三)是當詩人覺得用本體難以表達某種行為時,就運用隱喻來婉轉(zhuǎn)地描述這種行為引發(fā)的情感流露。
二、隱喻在詩歌中的運用
隱喻在言語層次上運用于詩歌則表現(xiàn)為不同個體的話語修辭方式,即從句群、語段或語篇上構成隱喻,我將分別從語言層和言語層來分析隱喻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
(一)“語言隱喻”在詩歌中的運用
根據(jù)隱喻的句法構成及其功能特點,隱喻可分成名詞性隱喻,動詞性隱喻,副詞性隱喻和介詞性隱喻等種類。所謂名詞性隱喻,就是由名詞構成的隱喻(二)“言語隱喻”在詩歌中的運用隱喻學認為,言語修辭離不開特定的言語環(huán)境。只要是在一定的語境中,某一類事物用來談論另一類不同的事物就構成了隱喻,那么隱喻就不僅存在于詞這一語言單位層次,而且存在于句子和話語中,即“言語隱喻”。
三、詩歌隱喻共項與詩歌翻譯
詩歌中充滿了隱喻,因而詩歌被被稱成為“隱喻式語言”。翻譯時如能把詩歌翻譯定位于詩歌語言的特殊語言形式—詩歌隱喻共項,動態(tài)地把握“忠實原文”與“再創(chuàng)造”的度,也許能找到詩歌翻譯的有效切入點,開辟詩歌翻譯的新天地。
1 詩歌隱喻共項
詩歌語言具有表達概念、構成語篇以及表達一定人際關系的功能,所不同的是詩歌語言常常隱性地傳達這些功能。這就是詩歌語言功能的隱喻性。詩歌語言功能的隱喻性構成了詩歌語言的共項,即概念隱喻、語篇隱喻和人際隱喻。
詩歌隱喻共項翻譯的變異性、商討性和順應性
翻譯是一種動態(tài)語言選擇的過程。語用學家Versehueren在“動態(tài)性”(dynamics)一章中指出:語境關系順應和語言結構順應是語言選擇過程的內(nèi)容。而變異性、商討性和順應性等自然語言的基本屬性構成了詩歌動態(tài)翻譯的內(nèi)容。
采用變異性、商榷性或順應性方法,靈活把握作者與讀者、隱性作者與隱性讀者的互動關系,分析翻譯的目的,才能使譯文具有時代性,滿足隱性讀者對原作目的要求,真正使譯者成為原作者的代言人。
結語
詩人利用隱喻制作一個謎面來隱藏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掩蓋真正的意圖,這就需要我們充分理解隱喻的作用,體會詩人的獨特感受。換句語說,詩人運用隱喻并不是轉(zhuǎn)移意思,使詩變得晦澀難懂,而是用隱喻在我們的腦海里產(chǎn)生一個可見的圖像,使我們看得更清晰、更明白,從而更好地理解詩的含義。
參考文獻:
[1]束定方.隱喻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劉守蘭.英美名詩解讀[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3]周定之.英美文學作品賞析[M].湖南: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王佐良、李賦寧等.英國文學名篇選注[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