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蟹
[1]
小學二年級有一次突然下了大雨,放學后的校門水泄不通,全是來接孩子的家長。我沒帶傘,也知道父母不會來接我,就呆呆地站在有遮擋的校門下想等著這場大雨停下。
雨沒有要停的趨勢,于是我決定冒雨沖回家。我抓緊書包帶,低下頭跑進了人群中。我個頭小小的,就穿梭在形形色色的雨傘之下。
突然,有一個阿姨抓住了我的手。她用方言說:“怎么就這樣跑,會淋濕的啊。”然后她走過來,攬住我,把傘遮過我的頭頂,舉動溫柔得就像家人。
當時的我年紀太小,反而被這善意的舉動嚇到,站在傘下不一會兒就跑掉了。
盡管是這樣,我仍舊記得她。那是我第一次得到來自陌生人的善意。我甚至沒看清她的臉,也想不起來她的聲線,連她說的話也只記得個大概。這件事我卻記了十幾年。
我來不及去報答這份微小卻溫暖的善意,但這件事在心里留下了善根。在那之后我常常會去主動地幫助別人,我希望能把自己曾感受到的溫暖傳遞給他人。
學生時代我便經(jīng)常幫陌生同學撐傘,那些陌生人都會對我說謝謝。我享受幫助人的過程,也享受結(jié)果。對我來說,“謝謝”這倆字,已經(jīng)是最好的回報。
[2]
高二末的一次大雨,我撐著傘,看見一個淋著雨的男生,我便快跑兩步上去將傘舉高遮過他的頭頂。我說:“一起遮啊。”男生顯然有些吃驚,但沒有說什么。
就這樣幫他遮了一段路。
這件事讓我有點郁悶。往常我?guī)椭鷦e人,都會得到別人感謝的話語。但是這次這個男生并沒有說一句話,連微笑都沒有。
我開始分析兩件事。一件事是他反應(yīng)的原因,很快就想明白了。也許陌生人突如其來的善舉會讓人反應(yīng)不過來,甚至懷疑目的不純之類的,況且我對他而言還是一個異性。
另一件事是,我去幫助別人難道一定要得到回饋嗎?我不得不承認,雖然我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去幫助別人,但還是希望能得到回報。而我所期待的回報,僅僅只是簡單的“謝謝”兩個字。
[3]
高二結(jié)束。在八月中旬便要開始上學,提前進入高三的補習。
開學那天我坐在第二組第二桌和前桌聊著天,不經(jīng)意地瞥了一眼教室外面,發(fā)現(xiàn)站著幾個學生,而那個我曾幫忙撐過傘的男生也站在其中。
我非常吃驚。
我知道站在外面的那些人是轉(zhuǎn)學生。一些是從外校轉(zhuǎn)過來的,一些是從9班過來的。9班里的人如果要走藝術(shù)生道路便繼續(xù)留在原班,若是不走的便分散到其他班級。
我沒有想到,我們竟然會成為同班同學。
但他應(yīng)該是不記得我的。我這樣想著。
[4]
新轉(zhuǎn)來的其他同學都很開朗,唯獨他沉默寡言。
對他的好奇也只在他成為我同班同學的第一天。很快我的注意力就轉(zhuǎn)移到其他事情上了。
我以為不會發(fā)生什么故事。
而故事發(fā)生了,如果那算得上是故事的話。
故事發(fā)生在他轉(zhuǎn)進來的第三天。
那天早上,我照例很早到教室,像往常一樣要將書包塞進抽屜,這一次書包卻放不進去。于是我將書包拉出來,發(fā)現(xiàn)抽屜里有一瓶罐裝奶茶。
那時我的同桌有男朋友,她的男朋友經(jīng)常在早上給她買吃的放抽屜里。所以我的第一反應(yīng)是放錯了。
我將奶茶從抽屜里拿出來,隨意地來回轉(zhuǎn)了兩下。然后我的手停了。
奶茶的背面,貼著一張綠色的便利條。
便利條上寫著:上次下雨謝謝你。
[5]
看到這里的你們可能會期待愛情,但是很可惜,這不是一個愛情故事。
在同班的短短時間里我們沒有過任何交談。
我只在班群里找到他的QQ號,給他私發(fā)消息對他說謝謝。他發(fā)了笑臉。
我們也沒有加對方的QQ。
男生在班級里只待到了開學,開學后就不在了。老師說班上的一些同學去了春季高考班。他就在其中。
我們并沒有因為曾在一個班級而成為相識的人,仍舊是彼此的陌生人。但是我卻難以忘懷那瓶奶茶,和那張寫著七個字的紙條。
我偏愛有傘的下雨天,因為我可以憑自己的微薄之力分享給別人短暫但真誠的庇護。
有時我能收獲一句謝謝和微笑的臉,有時我會收到更豐盛的回報,例如一段有溫度的故事。
若是往后幫助他人的道路上遇到坎坷,讓我心灰意冷,這一段段有溫度的故事便能取暖,讓我重新振作,繼續(xù)將善意傳遞下去。
編輯/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