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橙:
我看了好幾期《中國詩詞大會》,感嘆很多選手的腦容量真的不簡單,居然能牢記那么多生僻的詩句。我是一名理科生,從小對唐詩、宋詞、文言文都有些敬畏,說白了就是不懂得欣賞,學起來不得心應(yīng)手,可能跟我本身的理解力弱也有關(guān)系。
為什么一首唐詩或宋詞放到我的眼前,我基本無感,而有的人看一眼就能判斷出這詩詞有多么好、哪里好?在我眼里這些就只是一些好看好聽的古字詞的堆砌,我甚至都讀不懂啊……
請問,怎么判斷一首詩詞是不是好?有什么秘訣嗎?我覺得老師在課堂上教得那些更多的是一種規(guī)范化的技巧,不是真正藝術(shù)化的感覺。唉,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您隨便理解隨便解答吧。
加加林
加加林:
判斷詩詞是不是好,我覺得首先是畫面感吧。比如你讀了之后立刻感受到一種意境,非常細膩或者非常有趣或者非常美。當然這是訴諸于直覺的,既然是直覺先行肯定就沒有很明確的標準,因為每個人直覺不同。所以就要多讀詩詞多審閱美的東西,這樣才能提高審美情趣,越來越能相信自己判斷真相的直覺。
詩詞是藝術(shù),就跟畫一樣。有的人看見凡·高的畫很震撼,因為他的審美已經(jīng)讓他可以判斷到實質(zhì)。大部分人看到凡·高的畫一臉懵,那是因為不常接觸這類藝術(shù),沒有那種審美能力。這跟欣賞詩詞的道理是一樣的。
其實唐詩宋詞中即便是廣為流傳的那些也不見得都完美,只是其中有一兩句神來之筆罷了。唐宋時期的大多數(shù)詩詞質(zhì)量平平,所以都沒有流傳就失散了,找完美的太難了。
至于很多人強調(diào)詩詞包含的格局、意義,我覺得這個是邏輯推斷后得出的,不是第一直覺,而邏輯判斷這個東西可以學習,比如你小時候不知道一首詩詞的好壞,是老師在那里一遍遍給你分析你才知道,這就是在教給你判斷技巧,是大部分人通過學習可以掌握的。這樣其實就落入了窠臼,因為藝術(shù)的東西本應(yīng)就是讓直覺判斷。四平八穩(wěn)地分析了一堆結(jié)論,再去說好壞,那是工程質(zhì)量檢驗,不是欣賞藝術(shù)。最開始也不是好幾個人圍在《蒙娜麗莎》前分析討論開大會,然后再拍板決定授予其精品頭銜吧?
在長期同類審美的熏陶下,自然就能判斷優(yōu)劣了,詩詞也一樣,是懂行的有情趣審美的人能靠第一直覺判斷的。而我等門外漢,因為相關(guān)的熏陶不夠,在判斷的時候自然不準,所以嘛……不必太在意,只要自己讀起來覺得畫面很不錯就可以判斷為好詩詞了。這些東西,其實也沒有那么高深。
多讀詩詞,確實可以培養(yǎng)出一定程度的文學審美能力,但是想要成為鑒賞詩詞的高手,非要經(jīng)過一次次考據(jù)和推敲不可。
不過,如果只是把它作為尋常的情趣調(diào)劑品,其實你怎么看待詩詞都是可以的,你覺得好的,那就是好,不用懷疑。
西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