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曾花了許多氣力來把自己鍛煉成鋼鐵。鍛煉的方法,不論是東海圣人的,還是西海圣人的,我都一網(wǎng)兜收,從摸索和試驗中,求得安身立命。這種自我煉鋼,是很用心的。我今天能有一些個性、一些獨來獨往的氣魄、一些“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絕,追溯起來,都跟我早年的刻苦自勵有密切關(guān)系。
第一等人
躺在床上冥想“第一等人”的境界(如富蘭克林見到伏爾泰,胡適見到羅素),的確使我胸懷宏偉,多想想“第一等人”自處與對人的態(tài)度,會使我心中長存著第一等念頭,而把第二等以下的思想、言論與行為全抹去了。凡是屬于“第一等人”的人,他們應(yīng)付歡樂與不幸的態(tài)度幾乎都是一樣的。
老羅斯福總統(tǒng)曾說他每逢遇著困難的問題時,就抬起頭來望著掛在墻上的林肯的相片,并且問自己道:“倘若林肯遇到這個問題時,他將怎樣做呢?”這是給自己去從取舍的一個好標準。遇事能學(xué)得用“第一等人”的觀點去看事情,不但是一種偉大的作風(fēng),并且還會給自己帶來許多自慰與安靜。
亞里士多德說:“氣度寬宏的人無論遭遇命運為善為惡,皆能適度以應(yīng)之。成功不以為喜,失敗不以為悲,外界的毀譽褒貶,一不介懷,只是為所當為,為所可為而已?!边@是何等恢弘的胸襟與素養(yǎng)!
有條件地回想
事情過去了就總算是過去了,我雖不愿遺忘,但也的確不愿再回想,一切歡樂、眼淚與名分都已逐漸成為往事。既然都成為往事,“我們該不要回頭望,除非是要從過去錯誤中吸取有用的教訓(xùn),和為了從經(jīng)驗中獲得益處”(華盛頓),否則對既往的緬懷與回想都將是我目前的戕賊與毒素,我為自己訂了一個嚴格的標準:凡是對“現(xiàn)在”有害的回想與想象,我都要一律不去想它。
論懶惰
我發(fā)現(xiàn)我若用蘇格拉底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我也是一個五十步笑百步的懶蛋。蘇格拉底的標準是:“不單只是不做事的人,還有那些原可做得更好的人,也算是懶惰的?!敝钡浇裉煳绾?,我才真正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確是一個懶惰習(xí)慣甚深的人!追想起來,我的讀書生活,即使有許多地方我還是比別人高明,可我還是非常不滿意的,因為我“原可做得更好”。詹姆士說:“若拿我們應(yīng)當成就的標準,我們只是半醒著,我們只用了我們自己身體和智力的富源的一小部分。廣泛地說,人們現(xiàn)在的生活距他們的限度尚遠,我們具有許多力量平常不會利用?!?/p>
懶惰不是一種清福,而是一種不安和不幸,對內(nèi)心說來是不安,對事業(yè)說來是不幸,內(nèi)心的快樂與事業(yè)的成功,都不是懶惰所能造成的。呂坤說:“體懈、神昏、志消、氣沮,天下事不是這般人干的?!焙靡輴簞凇⑴鲁钥?、貪容易,都不是成大事者的氣象。
做個寧靜的人
自圖書館做工回來,心中真是恬靜極了,這可說全是“不做自了漢”的胸懷與志愿帶給我的安寧,養(yǎng)成一種恬靜安寧的習(xí)慣,對我來說這漫長的生活將是一個十分必要的事。彌爾頓說“寧靜是克己的王冠”,克己的功夫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時,我便會得到一個永遠平穩(wěn)和諧的心境了。“寧靜的人,即使遇到人生的大恐慌,心底也是一波不起。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培養(yǎng)了一種偉大的定力,任何刺激都可以不為所動?!?/p>
[怦然心動]
用“第一等人”的德行標準來要求自己和看待問題,或許你也會沾一點偉大者的風(fēng)范,自己的言行和心態(tài)會比較高蹈卓越,正所謂“取乎其上,得乎其中”;而“有條件的回想”是一種明智之舉,雖然回憶很美好,但沉湎于回憶久了,只能變成無形的枷鎖桎梏自己;勤奮則是一生的功課,如果“原可做得更好”而你沒有做到,那么,你也可以劃到懶惰者的行列;而寧靜則是安頓身心的歸宿,也是生命最大的智慧。倘若能夠做到上述種種,我們也有機會“成為一個有光彩的人”。
【文題延伸】智慧人生;打造 人生;自我塑造……(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