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仁杰
6歲的我,是否有和《少年時代》里的梅森一樣,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思考著奇怪的問題,我早已忘了。可有一點是如此的相同,6歲的空氣中彌漫一股淡淡的憂傷。在一次洗澡時,我突然問媽媽,人為什么會死?我們不能像神仙那樣永遠活著嗎?
這疑問不是無緣由地產(chǎn)生,問題產(chǎn)生前的那時,我大伯剛剛?cè)ナ溃胰杂浀媚棠谈艺f大伯死了,燒掉了??赡莻€時候,我不明白死是什么,死應(yīng)該就是離開吧。此后的某幾個清晨,我都會坐在家門口,跟媽媽說,我想大伯。媽媽說大伯死了,想也沒用。此后同,我便對死亡產(chǎn)生了一絲恐懼。但只要讓自己忙起來,我便忘了死亡這種事。
就這樣忙到了七年級。七年級時,我去小城之外的地方讀書。有好多個夜晚,在睡前突然又思考起死亡。如果一切都忙完了,要怎么活?活著終究還是要死,那活著有什么意義?為什么就不能自由地活著呢?如果讓身邊的人知道我滿腦子想這樣的人類的終極問題,會不會認為我瘋了?
自由地活著,一直是我的堅持??苫⒄f過:“但唯有在夢中,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笨赡苡腥藭f:“我們現(xiàn)在不就挺自由的?”自由嗎?我們陷在各種人際關(guān)系中,應(yīng)付各種考各種評各種爭,生命要承受如此多的拘束。所以《無聲告白》的封面才會說:“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真正的自己也就自由了。
可森媽擺脫了一切,自由了,卻發(fā)現(xiàn)自己老了,什么都干不了,真正的自己已經(jīng)消失了。所有的理想都已實現(xiàn),回憶自己的過去,像一個個里程碑一樣。與他人無異,她落淚了,因為剩下的就只有死亡——最后一個里程碑。而這輩子就像個普通人般度過了,這是她落淚的原因。導(dǎo)致她如此的是誰?她的兒女。所以她才會說:“你現(xiàn)在離開你母親的時候還那么開心!”我們長大了,父母慢慢變老了,看著我們離開他們出去的闖蕩的笑臉,回憶過去為我們的憂與悲,誰心里也不是個滋味。
縱觀《少年時代》,不僅是在書寫一個少年如何成長,更是書寫他的母親怎樣變老的。那一個個片段、瞬間都是那樣的真實、平凡。但一個人的記憶不也是這樣嗎?我此刻還能記得每次道出“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的無奈,與旁人不解的嘲笑, 以及最后有一個早晨想到:空想無用,從此便對死亡釋然了。
18歲的梅森是否和我一樣,因心中的一個問題釋然而得到成長,過完了少年時代,我不清楚。但是他獲得知己,談?wù)撍查g即永恒的那一瞬,塵埃落定了。少年時代在這一瞬又一瞬中悄然而逝了。
指導(dǎo)老師:鄔雙
《少年時代》是美國的理查德·林克萊特編劇并執(zhí)導(dǎo)的一部劇情片。影片歷時12年拍攝,講述一個男孩從6歲到18歲的成長歷程,及其父母親各個方面的變化。第72屆金球獎塵埃落定,《少年時代》獲劇情類最佳影片、最佳導(dǎo)演、最佳女配角三項大獎。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