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新 劉少航 圖/孫立新 劉健
每當抬頭仰望星空,人們總被浩瀚的宇宙所吸引。燦爛的群星總是以無與倫比的深邃和靜謐,向人類展示著神秘而和諧的宇宙圖景。從嫦娥奔月到萬戶飛天,飛向太空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夢想。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今天人類終于研制出了宇宙飛船,實現(xiàn)了“飛天”的美好愿望。但是,由于太空的特殊環(huán)境,人類在太空的生活和在地球上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那么,航天員在太空里打嗝、放屁和做夢等生理活動和在地球上有什么不同呢?
在太空中是可以打嗝的,但由于重力作用非常微弱,以至于胃部氣體不會從液體中分離,因此使得航天員的打嗝從本質上與嘔吐相似。為了用打嗝方式排氣,航天員想出了一個妙招來分離開這兩個生理反應。航天員發(fā)現(xiàn)通過推墻,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種慣性力作用來代替使自己身體里的食物落回胃里的重力作用,這樣就可以把胃里的氣體和液體分離,讓航天員不受任何后果的影響來排出氣體。航天員稱這種打嗝為“推打嗝”。在太空中還是盡量避免打嗝,“推打嗝”雖然有機會將體內(nèi)多余的氣體排出,但如果操作不當,使打嗝變成了嘔吐,后果就十分嚴重了。
第一批駕駛航天飛機進入太空的航天員在太空里經(jīng)歷了神秘的頭疼。美國科學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資金來研究航天員在太空頭疼的原因,顱內(nèi)壓增高?氧氣不足?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咖啡被運送到太空前必須經(jīng)過冷凍干燥,這一過程大大降低了咖啡的咖啡因含量,航天員的頭疼實際上是咖啡因戒斷的癥狀。就好像一個抽了幾十年煙的“老煙槍”,突然戒煙了,雖然抽煙有害身體健康,但是身體已經(jīng)適應了尼古丁的麻痹,突然中斷肯定會引起身體的不適。
人在失重的狀態(tài)下和在地面時的身體狀況是不一樣的,身體的一些細節(jié)和特征會發(fā)生一些變化。多次往返太空的航天員建議:如果是首次進入太空,要確保停留在太空的時間不少于四天,以適應太空環(huán)境。在剛進入太空的幾個小時內(nèi),會出現(xiàn)“月球臉”的癥狀。由于缺乏重力,身體內(nèi)的大量血液會涌入頭部。這種失重狀態(tài)下的血液上涌,會引起頭部血壓變大,讓人頭腦漲大。在太空里的前幾天,臉部會變得十分臃腫,直到身體適應了太空里的微重力環(huán)境,一般經(jīng)過四天以后,臉部就會恢復正常,然后就可以更舒適的享受太空旅行。
航天員早期的男式航天服經(jīng)常會滲漏,所以他們時常抱怨自己的尿液滲漏到航天服的其它地方。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沒有人知道航天服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問題。美國宇航局最終意識到泄漏是由于航天員使用了過大的尿液收集漏斗套。原來,當醫(yī)生問航天員他們需要什么尺寸的尿液收集漏斗套時,航天員們往往是要大號的。
我們知道,因為在太空中沒有重力作用,航天員打嗝是很困難的,為了排除體內(nèi)多余的氣體,他們會更多地放屁。人們經(jīng)常會把“屁”和“零重力”聯(lián)系起來編造段子,但實際的情況遠比我們的憑空想象更復雜。航天員承認他們曾試圖用放屁作為一種推進方式來繞航天飛機或者國際空間站漂移,可惜的是,雖然放屁也許能讓航天員輕松一下,但事實證明,放屁并不能在太空中推動人體前進。而且,最好也不要進行過多的嘗試,畢竟在密閉的太空艙內(nèi)排放過多的“硫化氫”氣體,不是什么好事情。
剛剛回到地球的航天員在睡覺時,往往會在熟睡的夢境意識到地球引力是不正常的,但在返回地面一周后,這些奇怪的夢境就會漸漸消失。這種大腦思維活動,被形象地稱為“向后的夢”,也稱“反夢”。出現(xiàn)“反夢”的主要原因是身體還沒有適應地面的重力環(huán)境。最明顯的現(xiàn)象就是游泳,每次從泳池出來的一瞬間,會感覺到身體特別沉重,其實,重力本身沒變化,只不過身體已經(jīng)適應了水中近似失重的環(huán)境。
一位美國航天員在國際空間站里駐留了52天,剛剛回到地球后,在自己的微博上發(fā)表評論:“昨晚我做了第一個反夢——回到了地球,重力也不正常?!?/p>
在失重的太空中,平日里看起來很普通的一些事卻會變得麻煩不斷,困難重重。比如在地面上正常的惡心嘔吐,在太空中就變得異常棘手。在太空中是不能隨便嘔吐的,嘔吐時需要專門的嘔吐袋。由于沒有重力,嘔吐物會從嘔吐袋的邊緣反彈回來打到臉上,需要提前準備好毛巾來清理。所以,《星際漫游指南》寫到:一個毛巾可能真的是一個星際旅行者擁有的最重要且最實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