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仕坦,王莉莉,陳贊杰
2.煙臺黃金職業(yè)學院,山東 煙臺 265417
階梯式教學法就是要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形成一種學生積極參加、老師與學生之間相互活動、生生之間合作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階梯式教學,就是在承認學生不同階梯的差異,把握學生自身的特征,從課堂教學的全局出發(fā),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階梯式開展教學的一種方法。是教育向“以人為本”理念的回歸,是有效放大教學效果的良好方式,是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徑。本研究擬將我校排球選項課教學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在大學體育課堂上如何應用階梯式教學法,并通過實驗的形式得出結論和建議。
石河子大學公共體育教學 2015 級排球選項課兩個班各30名男生。
在石河子大學 2015級大一排球選項課中隨機抽取60名男生(每班各30人),一個班為實驗班,另一個班為對照班,實驗班的學生用階梯式教學法來給學生上課,把實驗班分為三個階梯,第一階梯為排球技術、身體素質好的;第二階梯為排球技術、身體素質一般的;第三階梯為較差的學生,其本人親自授課,選項課教師進行監(jiān)督并做相應的指導。對照班的學生則用傳統(tǒng)式教學來給學生上課,授課老師則為石河子大學公共體育部的老師進行授課。實驗前期,對兩個班進行前測(基本水平的測試),保證實驗前和實驗后的對比性,使實驗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1.3.1 實驗前期,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基礎水平測試單獨一段,三級標題格式(前測),保證教學實驗的真實可行性。
1.3.2 實驗操作在實驗實際操作過程中,實驗班采用本研究的階梯式教學法進行教學,對照班依然采用傳統(tǒng)式教學法為主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教學內容為排球發(fā)球和墊球的技術教學。由于根據石河子大學2015級大一課程設置的教學大綱來看,此次教學課時共16課時,教學課程結束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發(fā)放教學評價表,對本次教學實驗研究做最后的反饋研究。
1.3.3 實驗測量指標
測量指標:3米往返移動×6(s)、立定跳(m)、對排球最基本的技術要求:發(fā)球和墊球。
2.1.1 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基本測試結果的差異性檢驗
為了檢測出階梯式教學法在普通高校選項課中對學生學習排球的影響和教學實驗的實效性,筆者和教師將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實驗前的基本身體素質和排球基本技術水平的測試。實驗前將60名男生進行分組,隨機抽取30名男生為實驗班,剩下30名男生為對照班,實驗班采用階梯式教學法進行教學,對照班則用傳統(tǒng)式教學法進行教學,兩個班進行實驗教學對比。
由表 1 可以看出,對照班和實驗班在三米移動、立定跳遠,P都大于0.05,說明差異性不明顯。根據數據分析,實驗前兩個班在三米往返移動均值相差并不大,立定跳遠均值差距也不是很明顯,因此,兩個班級學生身體素質方面沒有顯著性的差異。增加了實驗數據的客觀性和科學性。由此可以推出兩個班級學生排球基本素質在同一個水平面上,無顯著性的差異。
實驗前對兩個班的基本技術進行了測試,從技術上才能看出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排球基本技術的差異性。
表1 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身體素質測試分析表
通過對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可以發(fā)現,實驗班的墊球均值明顯高于對照班,說明實驗班的排球墊球技術上比對照班好。在發(fā)球技術上,對照班比實驗班略好,但不是很明顯,由此分析得出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的排球基本技術的成績評定,實驗班具有顯著性的差異,由此說明實驗班的學生能更好的運用排球技術動作。
在實驗結束后我們對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進行了測試,經檢驗結果服從正態(tài)分布。
表2 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基本技術測試分析表
從表中的數據發(fā)現,學生三米往返移動×6的成績只有實驗班的有所提高,對照班的成績有所下滑,實驗班立定跳遠的成績有一定的提高,而對照班成績沒有明顯的變化。雖然,實驗班學生的排球專項身體素質的成績有所提高,但是三米移動的P<0.01,說明差異性非常顯著;立定跳遠的P>0.05,說明差異性不是很大。這就證明階梯式和傳統(tǒng)式教學法都能提升學生排球的基本身體素質,也說明每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讓學生的身體提素質水平有所提高并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無論是哪種教學方法,對學生都要進行適量的身體素質練習。在練習過程中,身體素質的練習不是短時間能表現出來的,而是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練習,教學實驗的時間比較短暫,所以學生專項身體素質在短時間內提高并不明顯。
為了能更深層次的檢驗出階梯式教學法的實驗可行性,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完組與組內之間的比較后,再對實驗組實驗前和實驗后之間的比較,實驗教學結束后對學生的提高程度有個詳細了解。兩組實驗前后的實驗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的檢驗,由此來驗證階梯式教學法對學生成績提高是否有顯著性的影響。
表3 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基本身體素質測試分析表
表4 實驗組實驗前后學生成績數據分析表
表5 對照組實驗前后學生成績數據分析表
由表4表 5知,階梯式和傳統(tǒng)式教學方法對高校學生成績的影響均有明顯的提高。幾項基本技術方面實驗組平均都要高于對照組,這就表明實驗組學生的成績都要高于對照組。墊球方面實驗組較小的提升,對照組提升不是很大;發(fā)球方面實驗組也有較小的提升,對照組也有較小的提升。這說明,兩個教學班的墊球提升幅度都高于發(fā)球。墊球是排球教學中比較難學的一個技術動作,由腳步移動、接球部位、球的落點判斷、墊擊球的時機、墊擊球手型、墊擊球時抬臂高度、墊擊球時身體起伏高度六個組成部分,協(xié)調性和球感對學生而言要求比較高,增長幅度慢是很正常的。發(fā)球是比賽中制勝的關鍵,學會上手發(fā)球并減少失誤變得尤為重要。
由于教學課時比較短,實驗最后的數據沒有顯著的提升,但能在這么短的實驗課時中略有提升,同時,身體素質的發(fā)展也需要一個很長的實驗教學過程。由于教學實驗課時比較有限,所以在短課時內學生專項身體素質的成績提高并不明顯,后期還要更深一步的研究。
表6 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成績數據分析表
由表6得知,實驗班身體素質成績略比對照班的好一些,實驗班的墊球明顯比對照班要好很多,實驗班的發(fā)球略比對照班的要好,由此可以看出實驗班的技術水平比對照班的技術提升水平較高。
綜上所述階梯式教學法在分層后,學生的技術水平都有顯著的提高,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會多一些,養(yǎng)成了互相幫助的好習慣。在此期間,老師起到了很好的樞紐作用,能夠讓學生找到自身的優(yōu)點,并在技術上有所提高,測試的成績也有提高。這說明階梯式教學法運用到教學中對學生是有幫助的,所以筆者建議將來的體育教學中能更多的采用階梯式教學法,讓學生更多的學習到體育技能和體育知識,從而提高自己。
3.1.1 階梯式教學法運用在普通高校排球選項課中,對學生提升綜合能力方面起著顯著性的作用,同時也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有明顯提高,當然也提高了學生個人能力。由此證明,在階梯式的排球體育教學中,小組間的交叉學習即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并且讓學生指導同伴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由此可見,階梯式教學法在普通高校排球體育教學中具有可行性,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教師在學生互相學習之間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樞紐作用,讓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階梯式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分組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階段分組不夠細化,有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1.2 在普通高校排球選項課當中,階梯式教學法教學時老師時不時的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停地觀察,注重學生的練習動作,發(fā)現有誤,及時糾正并進行耐心指導。在觀察過程中老師發(fā)現問題比較普遍時,老師集合學生,講解出現的問題,并解決問題。所以階梯式教學法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法更注重學生的個體表現,照顧全面。
3.2.1 階梯教學法運用到學生排球選項課中,不論在體質、排球技術、合作意識、學習興趣、學習信心等方面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法。建議階梯式教學法能更多的應用到體育教學當中。
3.2.2 階梯教學法在實驗中效果顯著,但是由于時間的短暫,教學對象的特別,教學項目的特別,得出的結論只是初步的,建議在運用到別的項目、別的對象,要深層次的研究。
3.2.3 階梯式教學法最主要的核心就是以學生為發(fā)展中心,老師起監(jiān)督和指導,在老師不參與的情況下,充分調動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對排球的興趣。但在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很積極很努力的去學習,可最后成績不是很理想,這樣的結果教師應該對這些學生給予適量的放寬并把標準降低。
[1] 李愛民.在體育教學中如何運用“階梯式教學法”[J].湖北體育科技,2004 年 1 期.
[2] 寧啟璜等.高校乒乓球階梯式教法的實驗研究[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6 年 06 期.
[3] 李富忠.階梯式小單元教學法研究[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02 年 01 期.
[4] 孫林.階梯式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體育世界,2007,(2).
[5] 李晉裕.學校體育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
[6] 何龍泉.教學難點的階梯式處理[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4 年 12 期.
[7] 李兆臣,階梯式教學法在普通高校排球選項課技術教學教學實驗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