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奇
有這么一個說法,全球有三大著名的藍城,他們是希臘的圣托里尼、摩洛哥的舍夫沙萬和印度的焦特普爾。這次去摩洛哥,可以說有一多半就是沖著藍色小鎮(zhèn)舍夫沙萬去的。去之前在網(wǎng)上搜了很多圖片,可以說滿腦子已經(jīng)預裝了不少藍色之城的美景。然而真正走進這座藍色小鎮(zhèn),我還是禁不住一頭扎進那藍色的世界,不能自拔了。
舍夫沙萬位于摩洛哥西北部,這座小鎮(zhèn)因建造于十五世紀的藍色房屋而聞名世界,就像一顆閃亮奪目的藍寶石鑲嵌在寬闊的山谷中。
舍夫沙萬始建于1471年,遭西班牙人驅(qū)逐的摩爾人在這里建立了他們的堡壘,逐漸形成一座城市,接納了更多前來居住的人,其中包括猶太人和基督教徒。在十六世紀,發(fā)展壯大的舍夫沙萬成為了一個獨立王國,迎來了其短暫的輝煌,后被摩洛哥征服。當年摩爾人建立的城堡如今依舊矗立在老城之中。
舍夫沙萬并不靠近地中海,但卻有著經(jīng)典的地中海式建筑風格,所有的建筑呈現(xiàn)出色調(diào)深淺不一的藍,匯集成一片藍色的海洋。
這里所有的建筑,包括宅門、階梯和墻壁統(tǒng)統(tǒng)被涂繪成最燦爛的藍色,可以說藍色就是小鎮(zhèn)的靈魂。一踏入舍夫沙萬,就像跌入了一個幻境,讓你不由自主深陷于這一汪藍色之中。
舍夫沙萬的藍并不是把整棟房子都涂成藍色,它的藍色僅僅是涂在房子四周的墻上,并不一涂到頂,只涂到一定高度,再往上仍然保留著墻壁原來的色彩。門和窗是建筑的靈魂所在,自然毫無例外地被刷成藍色。這些藍色的房門幾乎沒有一扇是重樣的,但毫無例外都是藍色的。
舍夫沙萬雖說不大,但也是座山城,道路狹窄起伏,岔道叢生。人生地不熟的游客,很容易迷路。但好在? 不大,萬一走迷了路,兜幾圈也許就兜回來了。其實也無所謂迷不迷路,小小山城,每一處都是風景,每一處都美得讓人心醉,迷路帶給你的不是懊惱,反而往往是意外和驚喜。狹窄而復雜的街巷讓舍夫沙萬像一個龐大的迷宮,但無論是房屋、墻壁還是階梯,所見之處,盡是藍色。就算迷失在這樣的藍色世界里,內(nèi)心依然是寧靜的。
在蜿蜒小巷里的每一次拐彎、每一次轉(zhuǎn)身,前方都會有一處動人的小景在等著你。這不,在某個小巷的轉(zhuǎn)角,我就偶遇到一片色彩繽紛的涂鴉墻。藍色的背景上繪制了一些奇特的文字和花紋,由各種色彩組合而成,遠看像抽象派畫家的畫作。細看這些字符有阿拉伯字母,有奇怪的符號,甚至還有陰陽太極圖案和歪歪扭扭的漢字:“福”“愛”“德”“康”……
一些人流量大的小道上,民居、飯館、民宿、店鋪以及路邊攤混雜在一起,熱鬧非凡,讓人目不暇接。
顏色鮮艷的手工編織物掛滿了整面墻,在藍色背景的襯托下,越發(fā)光彩奪目。玲瑯滿目的手工藝品,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風格,讓人愛不釋手。當?shù)厝怂坪跆貏e鐘愛鮮艷的色彩,你見過這么當街賣顏料的嗎?有個說法叫作“打翻了顏料鋪”,我對此一直心存疑問,覺得不太可能??裳矍按饲榇司?,一不小心真有可能“打翻顏料鋪”呢。
每一個來到舍夫沙萬的游客,都會不約而同地問:為什么這座小城會是藍色的呢?
如果沒有藍色,舍夫沙萬也就是摩洛哥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山間小鎮(zhèn)。其建筑本身比起摩洛哥的幾大皇城來說要粗糙和平庸得多,稍欠精致。但因為有了一抹藍色,舍夫沙萬便充滿了迷幻的色彩,搖身一變成了世界三大藍城之一,引得各國游客紛至沓來。
輾轉(zhuǎn)于舍夫沙萬的蜿蜒小巷,你仿佛置身于一個神秘的“藍精靈”的王國,目光所及之處,盡是藍色。因為古城本身較小,盡管這些巷子繞來繞去,像迷宮一般,但只要一直走下去,總能殊途同歸。你無需看地圖,也不用做攻略,導航也不管用。信步走在古城的石板道上,移步換景,每一次拐彎都有柳暗花明般的驚喜等著你。說到底,舍夫沙萬有什么呢?沒別的,就是這樣一抹藍色。我們在舍夫沙萬唯一的任務,就是一次次沉醉和淪陷在這深淺不一的藍色里。深藍、湖藍、天藍、淺藍、粉藍……各種藍色恣意地在這鋪展蔓延。我們不遠萬里而來,就這么輕易地被它俘獲,心醉神迷。
那為什么舍夫沙萬全城都被涂成藍色?最常見的說法是因為這里的柏柏爾人忍受不了北非夏天的高溫,把房子外墻全部刷成了藍色,增添清涼的感覺,還可以防止蚊蟲叮咬。
另一種說法則與宗教有關(guān)。始建于1471年的舍夫沙萬,起初只是遭到西班牙人驅(qū)逐的摩爾人建立的一個堡壘,經(jīng)過漫長的發(fā)展和擴建,堡壘逐漸成為一座城市,受到宗教迫害的猶太人也來到這里避難。舍夫沙萬雖然地理位置偏僻,卻也屢屢遭受戰(zhàn)亂之苦,于是猶太人最先開始將房屋粉刷成藍色。他們用的是一種用貝類制成的天然顏料,名叫Tekhelel。在猶太教里,藍色代表天空和天堂,所以藍色也寓意著在上帝的保佑之中。于是小城里的居民紛紛效仿,很快,舍夫沙萬便被藍色所包圍。
二十世紀30年代,新的一批猶太人為逃避納粹的種族清洗,又來到舍夫沙萬避難。這些猶太人在宗教信仰的指引下,把房子都漆成了藍色。以色列建國以后,大部分猶太人離開了舍夫沙萬,這種藍色的主色調(diào)也一直保持至今。
行走在舍夫沙萬,最讓我稱奇的就是這里家家戶戶的房門幾乎都不帶重樣的,雖然它們都被涂抹成了深淺不一的藍色。
千姿百態(tài)的房門已經(jīng)成為舍夫沙萬的一大亮點。這里售賣的很多旅游紀念品,都收錄了這些千姿百態(tài)的藍色之門。比如這滿滿一墻的幾十幅油畫,都聚焦在了這些風情萬種的藍色之門上。
有了藍色墻壁的襯托,五顏六色的手工藝品顯得分外艷麗誘人。在每條小巷里不經(jīng)意的隨手一拍,回來看看都會覺得是很有味道的景致,雖然畫面中藍色占據(jù)了相當大的面積。
舍夫沙萬是個多民族雜居的小城。這里居住著柏柏爾人、猶太人和摩爾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柏柏爾人。生活在舍夫沙萬的柏柏爾人的服飾頗具特色,并戴有顏色明快的棉線裝飾的帽子,衣服寬松而飄逸,在一片藍色海洋中,格外引人注目。舍夫沙萬民風淳樸。這里的人,尤其是柏柏爾人對拍照比較忌諱,因此最好不要近距離拍攝。
舍夫沙萬當?shù)厝说牟耸袌?,游人罕至。雖然這里缺少點文藝氣息,卻是舍夫沙萬最接地氣的地方,可以細微地觀察到當?shù)厝说纳罴毠?jié)。
這里有夢幻的色彩、蜿蜒的街道、淳樸的居民和獨特的風情。只要扎進這座小城,就能滿足你對童話世界的幻想,讓你一下子變得“文藝”起來,深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