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詩琪
當他抬眼看向面前的畫作中那雙清澈的眼睛時,他心中長久以來繃著的弦一下子斷了——那堅定而倔強的眼神,也是他曾經(jīng)擁有過的。
如今的他腰身佝僂著,鬢發(fā)斑白,目光中有一種難以掩飾的滄桑與疲憊,還有旁人讀不透的無奈。第一次走出閉塞孤僻的生活,他由一位后生攙扶著趕到了這座繁華的大都市,來看一場畫展。沒有人明白,這個古板守舊的老頭兒、這位國畫世家的代表人物為什么會突然來到這里。但他清楚——這是自己未了的心愿。
從童年拿起畫筆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他的使命是要繼承前人的事業(yè),家里的長輩們對他寄予了無限的期望。他也清楚,國畫這條路是上天為他選好的,往前走,就是通天坦途。
但他的血管里流動著不安分的血液。他想開拓,想與眾不同,想尋找一條無人涉足過的道路。為什么線條不能恣意穿行交織于紙上?為什么色彩不能隨性揮灑?為什么一定要用單調(diào)的宣紙作為載體?……他的心急促地跳動,就像火車的車輪與鐵軌在有力地撞擊著,帶他駛向無限可能的遠方。
可是在那個年代,研習國畫的人大都循規(guī)蹈矩,一切依循傳統(tǒng)的軌道,不越雷池半步,而他“離經(jīng)叛道”的行為就顯得極其突兀,令人咋舌甚至反感……尤其是家中族人。
父親震怒地看著他,看著他的那些涂鴉。瞬間,他的自信碎了,碎得那么徹底,他能聽到清脆的碎裂聲,伴隨著大伯頓足拍桌的聲音和爺爺手中的茶碗摔碎在地上的聲音……他伸出手,卻又無力地垂下,不敢阻止家人將他的畫作揉作一團。
后來,他偷偷撿起那一大團已被揉成球狀的畫稿努力展開,徒勞地撫平褶皺,而那凌亂不堪的線條和對比鮮明的色塊在他眼前旋轉(zhuǎn)著,讓他一陣暈眩。淚水忍不住滴下,洇濕了那堆“廢紙”……
他依然堅持著無人理解的嘗試,但同行的嘲笑、經(jīng)濟的壓力和獨自探索的凄冷最終讓他卻步。他想,算了吧,人總是要面對現(xiàn)實的,擠滿人群的大道白有它擁擠的道理——古往今來,人們都愛挑平坦的大道前行。
指責纏住了雙腳,白眼屏蔽了創(chuàng)意,內(nèi)心的不安分和標新立異的沖動在非議和攻訐中漸漸平息。他無奈地離開那條無人涉足的小徑,重拾舊的畫筆,鋪開舊的宣紙,終成國畫大家……
但此刻,站在畫展中心的這幅面前,他戰(zhàn)栗了,內(nèi)心郁結(jié)的塊壘瞬間崩塌——那明麗大膽的色塊、率性不羈的線條激活了他塵封的記憶,讓他恍惚……畫中央的人物扭曲變形,但眼眸依然清澈,直刺他的雙眼,似看穿他的內(nèi)心。
可悲的是,心中弦已斷,而余音尚未絕
他倉皇回首,那條小徑已無蹤影。已有其他勇敢堅定的人找到它并走向成功了吧?比如眼前這幅面的作者。江山代有才人出,只不過成功者注定是那些堅持到底的人。他有幾分苦澀,又有幾分欣慰。
那些無人涉足的路,縱然逼仄坎坷,只要執(zhí)著地走下去,終會走成坦途。
佳作點評
本文講述了一位曾經(jīng)有志創(chuàng)新卻在非議中卻步的老畫家的經(jīng)歷。故事告訴我們:任何創(chuàng)新,都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過程,它需要創(chuàng)新者的勇氣和毅力,需要創(chuàng)新者具有面對各種不解、非議和阻撓不認輸、不屈服、不退縮的精神。文章描寫細膩,人物形象飽滿,故事蘊涵哲理,耐人尋味。
(王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