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榮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2-0212-01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發(fā)展能力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在論及"教學過程"時提出的要求。我們的音樂教學,也應改變一些陳舊的教學模式,積極地進行互動式課堂教學,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中心,活動的中心,發(fā)言的中心。讓學生在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互動性的音樂教學課程中快樂地學習,在學習中收獲快樂!
1.激發(fā)學習互動,感受快樂
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的感知、注意、記憶、思維等智力因素,都受主體情緒的影響。在極其輕松自如的環(huán)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體驗生命的狀態(tài)最富創(chuàng)造性和開拓性。也就是說,只有當課堂充滿生動活潑的氣氛時,學生的精神才會飽滿,興趣才會濃厚,思維才會活躍,接受能力才會增強,學習能力才會提高。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師生間的互動。例如:
1.1 趣味發(fā)聲,使音樂"樂"起來。學習歌曲之前,進行簡短的發(fā)聲練習,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自然良好的嗓音進行發(fā)聲的重要途徑,也是唱好歌的前提。低年級的學生思想單純,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很容易激發(fā)起求知興趣。我采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訓練,根據學生不同的發(fā)聲特點,自編了師生問好歌。
例如: 在低段,老師和學生創(chuàng)編歌詞、一問一答,學生配合動作表演,活潑可愛,富有童趣的動物問好歌,讓學生一下子就喜歡上了。
① 1=C 3/4
1 3 5 5 ︱ 6 6 5 -︱ 1 3 5 5 ︱ 4 4 2 -
(師)小雞 說 話(生) 嘰嘰 嘰(師)小鴨 說 話(生)嘎嘎 嘎
1 3 5 5 ︱ ⅰ.ⅰ 6 ︱5 6 5 4 3 ︱ 2 4 3 2 1︱5 ⅰ‖
(師)公雞 唱 歌(生)喔喔 喔(師)我們上課 啦(生)歌聲啦啦啦 啦啦!
把原來問好歌簡單加以變化,聽一首甜甜的問好歌出現了,就看你老師用不用心去改變!
② 1=C 2/4
1 2 3 4 ︱5 - ︱5 ⅰ ⅰ 5 ︱ 6 5. ︱ 5 4 3 2 ︱ 1 -
(師)小朋友 好(生)老師 你好 你 好 李老 師你 好!
唱歌時我會強調他們的坐姿與唱歌姿勢,讓學生上課伊始就進入狀態(tài)。
1.2 讓"媒體"入課堂,使音樂"樂"起來。要想使音樂"樂"起來,首先要順應當代學生接受音樂的方式。通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我感受到"媒體"教學是培養(yǎng)"音樂想象"的主要目的,因為多媒體可將迷人的圖片與優(yōu)美的歌聲完美地融為一體,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音樂所表現出來的形、聲、光、影的美,促進"音樂想象",激發(fā)學生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在感知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象。如:欣賞歌曲《嘎達梅林》。借用音樂故事片《嘎達梅林》,讓學生們從欣賞中獲取情感與音樂的交融,從欣賞中了解英雄人物的傳奇故事,從而精神飽滿、情緒激蕩地演唱《嘎達梅林》,使之達到完美的境界。
2.樂于參與互動,體驗快樂
新課程的教學方式中,課堂已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老師需要費神的地方是在上課前精心的設計, 組織課堂上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直接講授樂理知識或開門見山地教唱新歌,也不要在欣賞音樂時,將自己或前人的思維過程或見解結論強加給學生??梢酝ㄟ^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增強教學效果,根據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點,恰當的運用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營造良好氛圍,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學的效果。
"互動式教學模式啟發(fā)了我們,在音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人際關系,堅持以學生為主,教師則普通身份加入,通過適當點撥,發(fā)揮向導作用,促進師生間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諧關系,從而發(fā)展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健康的個性,使學生的更多參與,合作過程中得到素質上提高。我在音樂課上設計了"小小舞會"這一活動環(huán)節(jié),放手讓學生盡情地唱、盡情的跳,把整堂課營造的喜悅氣氛推向高潮,讓學生在無拘無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唱《國旗國旗真美麗》時,我和同學們共同在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伴奏下翩翩起舞。再如,一年級新教材中的《幸福拍手歌》,我們也可以提示學生積極思考進行創(chuàng)編,將拍手動作換為跺腳、搖頭、聳肩、扭腰等動作,使學生在律動中充分感受創(chuàng)作的成功感。
3.全體積極互動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各種音樂活動的機會。同時要將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分解成不同知識層次的小內容與小目標,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分類學習、活動指導。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于學術研究的情景,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問題,調查,信息收集與處理等探索活動。使學生的音樂經驗不斷得到豐富和升華,獲得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還要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不斷發(fā)現自己,發(fā)展自己,激勵學生主動開發(fā)自己學習音樂的潛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達到全體師生人人參與互動的目的。音樂是"動"的藝術,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盡可能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在師生互動當中,一同分享掌握知識的無窮樂趣。
要真正達到音樂"互動"教學的效果,教師、學生、教材、教學手段這四個環(huán)節(jié)間,必須達到高度的協(xié)調一致。如果某一環(huán)節(jié)出現了問題,或者是某一環(huán)節(jié)的缺失,都將會影響音樂"互動"教學的效果,甚至會導致音樂"互動"教學的失敗。
當然"互動"教學方法要想達到最佳效果,除了要注意加強教師在音樂課堂活動中的應變調控能力外,還要指導幫助學生形成自控學習習慣與能力??傊?,運用"互動"教學方法進行音樂教學時,要做到活而不亂,動中有節(jié),動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能發(fā)揮教師的學習指導者的作用,又能發(fā)揮學生的真正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