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芳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醫(yī)院兒科,四川攀枝花 617067
痙攣型腦癱患兒在臨床多見,患兒的神經(jīng)肌肉紊亂情況明顯,肌力狀態(tài)異常,對患兒造成的危害十分突出。臨床中關于該類患兒的診治研究多見,其中綜合康復治療的應用率較高,其中關于綜合康復治療對患者肌力狀態(tài)的影響研究占比較高[1],但是也是研究結果差異顯著的方面,因此更為細致及全面的研究十分必要。該研究選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該院收治的7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就綜合康復治療對痙攣型腦癱患兒肌力狀態(tài)的影響進行研究與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取該院治療的70例痙攣型腦癱患兒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中包括男童20例,女童15例,年齡范圍為0.6~6.0 歲,平均年齡為(2.1±0.5)歲,其中雙癱者 20例,四肢癱者10例,偏癱者5例。觀察組中包括男童19例,女童16例,年齡范圍為0.5~5.9歲,平均年齡為(2.0±0.7)歲,其中雙癱者 19例,四肢癱者 11例,偏癱者5例。兩組痙攣型腦癱患兒的性別、年齡與癱瘓部位構成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兩組之間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康復治療,主要為采用運動療法、作業(yè)療法及按摩等方式進行治療,必要者給予藥物治療。觀察組則進行綜合康復治療,即在對照組基礎上再加用腦電仿生電刺激治療及中醫(yī)穴位按摩等多種治療,腦電仿生電刺激治療以耳突部位為準,30 min/次,1 次/d,5 次/周,治療 2 周;中穴位按摩則根據(jù)病情及醫(yī)師指導進行對應穴位的按摩。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改良Ashworth量表及CSS量表評估結果。
①改良Ashworth量表[2]:評定范圍為 0~Ⅳ級,其中0級表示正常,為無肌張力增加的情況,Ⅰ級為肌張力輕度增加,Ⅱ級為肌張力明顯增加,Ⅲ級為肌張力嚴重增加,Ⅳ級為僵直。②CSS量表[3]:該量表對3個方面進行評估,分別為跟腱反射、踝陣攣及踝跖屈肌群張力,總分評估值為0~6分、7~9分、10~12分及13~16分分別表示無痙攣、輕度痙攣、中度痙攣級重度痙攣。
該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選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用[n(%)]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改良Ashworth量表評估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改良Ashworth量表評估結果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比較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改良Ashworth量表評估結果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CSS量表評估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CSS量表評估結果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體比較見表 2。
痙攣型腦癱在我國較為常見,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而本病患兒的運動與姿勢紊亂表現(xiàn)明顯,患兒家長的就診需求較高。該病患兒的肌張力狀態(tài)顯著異常,以骨骼肌持續(xù)性張力增長狀態(tài)為主,患兒的肌肉牽張反射亢進突出,因此對患兒進行肌力方面的改善是治療的重點[4]。臨床中與痙攣型腦癱相關的治療研究多見,其中康復治療仍是治療的重點,而綜合康復治療,包括西醫(yī)與中醫(yī)多方面治療的綜合治療研究均可見,對患兒肌張力狀態(tài)的影響也可見,但是對患兒綜合康復治療的效果差異仍十分明顯,因此進一步的細致探究仍十分必要。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CSS量表評估結果比較[n(%)]
該研究就綜合康復治療對痙攣型腦癱患兒肌力狀態(tài)的影響進行細致研究,并與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患兒進行比較,結果顯示,綜合康復治療后患兒的改良Ashworth量表及CSS量表評估結果均明顯改善,且均好于常規(guī)治療,說明綜合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較好,這與其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腦電仿生電刺激及中醫(yī)穴位治療更為有效地緩解了肌張力有關,其綜合應用起到了較好的刺激痙攣肌群及抑制痙攣的作用,對自發(fā)性的運動神經(jīng)元也有影響作用,因此對肌張力的改善效果較好[5-6]。
綜上所述,該研究認為康復治療對痙攣型腦癱患兒肌力狀態(tài)的影響較好,對痙攣的改善作用更好,因此應用價值較高。
[1] 王桂賢,蘇振軍.綜合康復療法聯(lián)合神經(jīng)節(jié)苷脂治療小兒痙攣型腦癱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7,20(11):78-80.
[2] 胡建華,王侃.綜合康復訓練對痙攣型雙癱的腦癱患兒矯形術后下肢功能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0):5178-5180.
[3] 田戈.對痙攣型腦癱患兒進行綜合性康復治療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5,13(8):295-296.
[4] Kwang Baik,Jung-Kyun Byeun,Jae-Keun Baek.The fects of horseback riding participation on the muscle tone and range of motion for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J].J Exerc Rehabil,2014,10(5):265-270.
[5] 李婉妍.三聯(lián)療法結合Bobath技術對步行痙攣型腦癱患兒步態(tài)及肌力的干預研究[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1):1989-1990.
[6] 常健.綜合康復訓練對痙攣型雙癱患兒下肢功能的影響[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10):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