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穎
房山區(qū)良鄉(xiāng)醫(yī)院神經內科,北京 102401
腦梗塞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常在患者安靜或休息時發(fā)病,部分患者在發(fā)病前會有肢體麻木、無力等癥狀,發(fā)病10 h或1~2 h后出現(xiàn)高峰[1]。主要表現(xiàn)為偏癱、失語等癥狀。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語言、肢體功能障礙,該次研究選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該院收治的腦梗塞患者,對其進行早期護理,分析臨床護理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98例該院收治的腦梗塞患者,根據(jù)入院順序分為兩組,觀察組(n=49例)男女比例為23:26,患者的年齡在46~79歲之間,平均(63.1±2.4)歲,病程時間在 1~5 年,平均(2.7±0.9)年。 對照組(n=49 例)男女比例為24:25,患者的年齡在45~77歲之間,平均(62.9±2.3)歲,病程時間在 2~6 年,平均(2.6±1.1)年。 經臨床診斷均符合腦梗塞的相關診斷標準[2],左側障礙34例,右側障礙26例,患者不同程度的出現(xiàn)語言障礙。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患者病情穩(wěn)定72 h后進行護理,觀察組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24~72 h內即可開始進行。
護理內容包括保持患者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對于清醒的患者取平臥位,保持腦部血液循環(huán),對于意識障礙的患者采取側臥位,抬高頭部。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給予患者病情給予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高蛋白、高纖維的食物[3]。協(xié)助或指導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如洗漱、穿衣、吃飯等,保持患者床單干燥、口腔清潔、皮膚清潔。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有必要時進行心電監(jiān)護。
肢體護理內容包括:①保持良好的肢體位置,患者仰臥時,用軟枕對患側進行支撐,將軟枕放于肩關節(jié)及上臂下方、臀部與大腿下方?;颊邆扰P時,上肢要充分前身,膝關節(jié)適當屈曲?;颊呷∽粫r,將靠枕墊于胸后,防止軀干后仰,在前臂下方墊軟枕,防止肘部受壓。②加強患側刺激,護理人員在為患者測血壓、脈搏時,盡量在患側進行。家屬與患者溝通時,可握住患側的手,引導患頭轉向患側。③指導患者體位變換,護理人員將患者頭及上半身轉向側臥位,將手放于骨盆,轉成側臥位,下肢自然屈曲位。教會患者Bobath式握手、橋式運動。
語言護理內容包括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多體貼照顧患者。與患者進行溝通時樂意采用收拾、畫圖等方式。為患者制定語言康復計劃,循序漸進、有重點的進行。對于運動性失語可側重于聽力訓練,構音障礙可進行構音器官訓練。
兩組患者在進行3個月的護理對比護理效果,采用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表對兩組患者語言恢復情況進行評分,采用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對患者的肢體康復情況進行評分。該次護理效果判定如下,痊愈: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表評分為6分,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為95~100分;顯效: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表評分4~5分,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85~94分;有效: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表評分2~3分,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50~84分;無效: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表評分1分,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50分。
該篇文章出現(xiàn)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后3個月,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結果如表1所示。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5.9%)高于對照組(89.9%),兩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對比
腦梗塞好發(fā)于50歲以上的中來年人,患者常伴由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頸內動脈閉塞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閉塞部位,患者表現(xiàn)為一側肢體有不同程度的癱瘓和感覺障礙、病變側頸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大腦中動脈閉塞也較為多見,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椎基底動脈閉塞患者會表現(xiàn)為眩暈、構音障礙、吞咽困難。根據(jù)患者的癥狀體征變化分為3個過程,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缺失、進展性腦卒中、完全性腦卒中。對患者進行護理,讓患者掌握運動鍛煉及康復訓練方法,增強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讓患者的生活能力逐漸自理,恢復原來的生活自力水平。
臨床相關研究表明腦梗塞康復護理的最佳時機,是病情穩(wěn)定后的24~72 h。最佳康復護理時間段是在3~6個月內,若患者在發(fā)病1年后進行康復,患者就很難恢復健康。對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能夠將受損范圍縮小,縮短康復時間。進行早期護理能夠最大程度的恢復患者獨立生活能力,預防其他心腦血管疾病再發(f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能讓患者更適應社會,恢復人際關系,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保持良好的肢體位置能夠供應預防痙攣、水腫,加強患側刺激,能夠對抗感覺喪失。該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5.9%)高于對照組(89.9%),兩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在腦梗塞患者進行早期護理,顯著改善患者的語言、肢體功能,對預后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早期護理,改善患者語言、肢體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 王秀玲.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響[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7,33(6):922-924.
[2] 何艷艷.腦梗塞患者采用個性化護理對其康復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26):5049.
[3] 高海榮.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取栓術后并發(fā)癥控制及肢體功能康復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1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