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英
江油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四川江油 627101
近年來,隨著國內(nèi)環(huán)境污染的加劇,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病率也呈明顯的上升態(tài)勢。老年人和危重癥患者均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高發(fā)人群,若疾病反復遷延不愈,可能會造成肺功能下降,加之老年及危重癥患者的身體機能逐漸減退,多合并基礎性疾病,肺功能減退會降低患者的預后質(zhì)量,并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1]。肺康復訓練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手段之一,肺康復訓練可減輕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提高患者的活動耐量,改善患者的預后質(zhì)量。該研究通過對該院收治的老年及重癥患者實施早期肺康復訓練干預治療,獲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51例老年及重癥患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觀察組 (25例)和對照組(26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齡在 60~80 歲,平均年齡為(68.8±3.3)歲;病程 1~15 年,平均病程(6.2±1.2)年;疾病分型:慢阻肺 9 例,肺結核3例,支氣管哮喘5例、支氣管擴張6例,其他2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齡在 60~80 歲,平均年齡為(67.6±3.4)歲;病程 1~15 年,平均病程(6.5±1.5)年;疾病分型:慢阻肺 8 例,肺結核2例,支氣管哮喘6例、支氣管擴張6例,其他4例。兩組患者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全部患者均診斷為肺功能減退,伴有呼吸急促、困難癥狀;年齡均超過60歲;病程>1年;無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無認知、語言功能障礙;均同意配合資料收集。
1.3.1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 對患者進行止痰、吸氧、糾正酸堿紊亂和水電平衡、營養(yǎng)支持等對癥治療。①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原發(fā)疾病的發(fā)病原因、治療及預防措施,叮囑患者積極預防并發(fā)癥[2]。②生活護理:督促吸煙者戒煙,根據(jù)患者的飲食愛好,為患者制定良好的飲食計劃,減少辛辣刺激飲食,保持充足的營養(yǎng),建立合理的生活習慣,保障充足睡眠,重癥患者更應注意臥床休息,對于有活動能力的患者應加強日常生活中的運動,提高機體免疫力。③心理護理:老年患者和重癥患者受疾病困擾,加上疾病可能加重家庭經(jīng)濟負擔,患者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而不良的情緒可能導致患者放棄治療,部分患者甚至存在輕生想法。護理人員應對出現(xiàn)負面情緒的患者加強心理干預,了解患者負面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幫助患者疏導不良情緒,鼓勵患者積極參與治療,另外,護理人員同樣應做好家屬溝通工作,叮囑家屬注意陪伴患者,給予患者適當鼓勵。
表1 兩組的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的肺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FEV1(L)治療前 治療后FVC(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P值2.54±0.51 2.55±0.52>0.05 2.98±0.41 2.68±0.62<0.05 1.47±0.44 1.45±0.46>0.05 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6 min步行距離(m)治療前 治療后1.67±0.67 1.53±0.64<0.05 61.53±0.19 61.51±0.20>0.05 65.66±0.22 62.72±0.31<0.05 276.5±23.2 275.6±24.5>0.05 308.1±25.6 286.3±24.9<0.05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肺康復綜合訓練①縮唇腹式呼吸法:指導患者全身放松,取舒適體位,兩手分別放于胸部和腹部,指導患者閉嘴用鼻深吸氣,緩慢充分吸氣后屏住呼吸2~3 s后,再用口呼氣,呼氣時雙手用力按壓腹部,口唇縮成吹口哨狀,慢慢呼出肺內(nèi)氣體,患者練習3次/d,10~15min/d。②呼吸操練習法:指導患者每日練習呼吸操,訓練量以患者耐受為宜,20~30 min/d。③有氧運動訓練:指導患者進行肢體肌肉鍛煉,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逐漸增加運動量,下肢肢體活動包括步行、爬樓梯等運動,上肢肢體運動可練習手持啞鈴,鍛煉患者的肢體能力和運動耐受力,運動10~15 min/d。④有效咳嗽和排痰訓練:指導患者正確的咳嗽和排痰動作,叮囑患者咳痰時保持身體坐直姿勢,深吸氣后身體前傾,雙手按壓腹部,咳嗽時收縮腹肌,用力將痰液排出,3次/d。
分別于治療前后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和6 min步行距離,肺功能指標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 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FVC)。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采用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及6 min步行距離均顯著改善,與自身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的肺功能及6 min步行距離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老年人由于機體各項指標下降,多合并器官功能減退,嚴重者甚至可伴肺功能衰竭,因此提升老年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具有重要意義。而對于合并肺功能下降的老年危重癥患者而言,若不能及時給予有效的干預手段,可能延長病程,大大降低患者的預后質(zhì)量。
肺康復訓練是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手段,一般認為肺康復訓練能改善患者的通氣效果,延緩肺功能下降[3]。該研究通過的老年及重癥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及對癥治療,疏導患者的心理壓力,指導患者建立正確的生活習慣,鼓勵患者積極運動,提高機體免疫力,并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肺功能康復訓練,指導患者進行縮唇呼吸訓練,提高肺功能指標,指導咳嗽與排痰訓練,保持呼吸道通暢,鍛煉患者的肢體能力,上述措施實施后顯著改善了老年重癥患者的肺功能指標。
該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及6 min步行距離均顯著改善,與自身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的肺功能及6 min步行距離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提示在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肺康復訓練,能顯著改善老年及重癥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受力,提升患者的預后質(zhì)量,與李群、陳霞等[4-5]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對老年及重癥患者實施肺康復訓練能顯著提升患者的肺功能,適于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和推廣。
[1] 劉泓,錢會杰,喬玉鳳,等.家庭肺康復在老年COPD穩(wěn)定期衰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10):1250-1255.
[2] 曾華志,劉洪濤,羅細玲,等.肺康復訓練對肺結核結構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5,30(9):88-90.
[3] 周金艷,文輝,劉智群,等.呼吸治療護士主導的肺康復門診在COPD患者管理中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12):1423-1426.
[4] 李群,陳鋒,王曉霞,等.肺康復訓練對不同嚴重度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響[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4(2):130-135.
[5] 陳霞.肺康復訓練對截癱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3):485-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