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妮
【摘要】藝術是人類理想的表現,它是由精神的必然而產生的,不是為了滿足物質方面的需求,但是,現今需要支配了一切,功力盛行,科學發(fā)達,藝術越來越失去了它的意義。
【關鍵詞】藝術 審美
【中圖分類號】J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028-01
藝術是人類理想的表現,它是由精神的必然而產生的,不是為了滿足物質方面的需求,但是,現今需要支配了一切,功力盛行,科學發(fā)達,藝術越來越失去了它的意義。審美的可規(guī)定性與純粹的無規(guī)定性雖然都是一種無限,但后者是空的無限,前者是充滿了內容的無限。美在心緒中不產生任何具體的個別結果,只是給人以自由,而這種自由正是人在感覺或思維時,由于片面的強制而喪失了的。
在審美狀態(tài)中,我們均衡地支配著承受力和能動力,我們的心緒處在自由之中,它可以輕易地轉向任何一個方面,真正的藝術作品就是在這樣一種狀態(tài)中把我們從禁錮中解脫出來,偉大的藝術家總是努力使他們的作品接近于這種審美,特有的局限,又善于保持它特有的長處,他們充分運用這類藝術的特點,使它具有更普遍的性質,從而達到完善的風格,其次,藝術家還克服了加工材料所具有的局限,通過形式消除了材料,讓形式起作用,這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就是杰作,不過就是這樣的作品也不見得會產生應有的審美效果。因為有些欣賞者不是從審美方面接受藝術作品,而是要么只追求感官享受,要么只追求道德教育的目的。
事實上,在實際中也不會有純粹的審美作用,因為人們絕不可能擺脫對各種力的依附,因而一部杰出的藝術作品只能是更接近于那種純粹的審美理想,人們固然可以把這種純粹的審美理想提高成為自由,但當我們處在一種特殊的心境之中,帶有一種特殊的傾向時,我們就總是要離開它,所以,藝術中的一種特定的種類以及這一種類中的一部特定的作品所給予我們心緒的那種心境越普遍,所給予我們心緒的那種傾向所受的限制越少,這一種類就越高貴,這部作品也就越杰出。
我們可以拿不同藝術的作品以及同一種藝術的不同作品來說明這個道理。我們聽完一段美的音樂,感覺就活躍起來,我們讀完一首美的詩,想象力就恢復了生氣,我們看完一座美的雕像或建筑,知性就蘇醒過來了,所以,誰要想讓我們在高尚的音樂享受剛剛結束之后就去進行抽象思維,誰要想讓我們在高尚的詩歌享樂剛剛結束之后就去從事日常生活中的一件須精確地按照規(guī)程辦理的事情,誰要想在我們觀賞美的繪畫和雕像剛剛結束之后就刺激我們的想象力和驚動我們的情感,那他就是沒有選好時間。為什么呢?因為即使是精神最豐富的音樂,也由于它的材料同感官的親和力,比真正的審美自由所能容許的要大。因為就是最成功的詩作,所包含的對想象的隨心所欲和偶然的游戲,也比真正美的內在必然所允許的要多,因為即使最杰出的雕塑作品,也由于它的概念的確定性而與嚴肅的科學相接近??墒?,這三種藝術種類中的某一部作品,如達到更高的水平,這種特殊的親和關系就會隨之消失,這些不同種類的藝術如達到完善的程度,那么必然地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它們對心緒產生的作用越來越彼此相似,雖然它們各自的客觀界限并沒有改動。音樂提高到最高程度必然變成形體,以古典藝術的靜穆力來影響我們,造型藝術達到了最高的完美必然變成音樂,以直接的感官現實來感動我們,但同時又像雕刻那樣把我們放在寧靜而爽朗的氣氛中,因此,每一種藝術的完美風格正好表現在這里,它能消除這種藝術特有的局限,而又沒有把這種藝術特有的長處也一起予以拋棄,通過聰明地運用這種藝術的特點,就會使它具有更為普遍的性質。
不過,藝術家要克服的還不只是藝術種類的特殊性質而帶來的局限,而是還有所加工的特殊材料多具有的局限,在一部真正的美的藝術作品中,內容不應起任何作用,起作用的應是形式,因為只有通過形式才會對人的整體發(fā)生作用,而通過內容只會對個別的力發(fā)生作用,不管內容是多么高尚和廣泛,它對我們的精神都起限制作用,只有形式才會給人以審美自由。因此,藝術大師的真正藝術秘密,就在于他用形式來消除材料。材料本身越是動人,越是難于駕馭,越是有誘惑力,材料越是自行其是地顯示它的自由,或者觀賞者越是喜歡直接同材料打交道,那么,那種既能克服材料又能控制觀賞者的藝術就越是成功。
德國的文學家席勒認為,從感性狀態(tài)不可能直接過渡到理性狀態(tài),必須經過審美狀態(tài)。但因在審美狀態(tài)中也仍然保存了感性,因而也不可能直接過渡到理性狀態(tài),而必須通過精神飛躍。人類社會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歲月,人類生存著,也創(chuàng)造著。人們追求美好的生活,創(chuàng)造著外在和內在的美,也不斷調整自己的身心,創(chuàng)造著健全的人格,人們借助各種各樣的審美媒介來陶冶情操,愉悅性情,其目的是提高和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