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 張奉春
痛風依病因不同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大類。原發(fā)性痛風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礎上,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障礙所引起;繼發(fā)性痛風指繼發(fā)于腎臟疾病或某些藥物所致尿酸排泄減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腫瘤化療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痛風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較為清楚,診斷并不困難,預防和治療有效,因此預后相對良好。如果及早診斷并進行規(guī)范治療,大多數痛風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慢性期病變經過治療有一定的可逆性,皮下痛風石可縮小或消失,關節(jié)癥狀和功能可改善,相關的腎臟病變也可減輕、好轉。
除了治療,科學飲食也對痛風患者的康復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這里,就談談痛風患者如何食用調味品。
痛風患者每天的食用油量應在25~30克,這樣才能促進營養(yǎng)均衡,提高肌體功能,改善營養(yǎng)狀況。
日常做菜時,可以用喝湯的白瓷勺來衡量,兩勺半差不多就是25~30克的量。也可以用限油匙來掌握用油量,常見限油匙有5毫升的、15毫升的等(約為5克、15克)。
鹽既不含嘌呤,也不含熱量,從這兩方面來說,高尿酸或痛風患者可以同其他人一樣食用的。
但很多痛風患者都伴隨著肥胖和高血壓,這種情況下應限制鹽的用量,一般可參照高血壓的用鹽量,每天不超過5克即可,約一啤酒蓋的量。如果覺得食物味道太淡,做菜時可通過加蔥、姜、蒜等調料來提味。
大部分醬油是用黃豆釀制的,經過制備過程,醬油中所含的嘌呤并不高,即使有也是植物性嘌呤,高尿酸、痛風患者需要考慮的是醬油中的隱性鹽問題。
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顯示,6~10克醬油的含鈉量與1克鹽相當,如果醬油攝入過多,也就相當于鹽攝入過量了。
醋雖然是酸的,但這跟尿酸沒什么關系,痛風者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醋中絕大部分是水,除水以外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是一種常見的有機酸,在體內代謝后轉變?yōu)槎趸己退懦鲶w外。
醋雖然好,也不建議過量食用,通常以每天5~20毫升為宜。
雞精的嘌呤含量較高,痛風病友要少吃或盡量不吃。
介紹一下雞精所含的成分。根據《雞精調味料行業(yè)標準》可知,雞精調味料通常是由味精、增味核苷酸、有機酸鹽、糖以及香辛料等制成,有些還含有雞味香精、酵母提取成分。
不建議痛風患者吃雞精的原因有二:雞精中核苷酸的最終代謝物就是尿酸,食用過多雞精會影響尿酸控制,甚至加重痛風病情;雞精本身所含的鹽分較高,對痛風患者尤其是合并高血壓、腎功能不全的痛風患者特別不利。
豆豉、腐乳、豆醬等都是發(fā)酵的豆制品,通常是用黃豆或黃豆制品經發(fā)酵而成。
雖然黃豆中嘌呤含量較高,但因為是植物性嘌呤也不用過于顧慮。但是豆豉、腐乳中鹽分通常很高,食用時還是應注意把握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