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中杰
鶴的優(yōu)美打動了無數(shù)人的心,但不少鶴已經(jīng)成為瀕危物種。
為了讓這個優(yōu)雅美麗的物種繼續(xù)流傳下去,中外的無數(shù)環(huán)境保護者付出了諸多努力和心血,甚至有女孩付出了寶貴生命。幸運的是,有一幫人,喜歡鶴、呵護鶴,但愿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多。
護鶴女孩留下了一首歌
20世紀90年代,大江南北流行著這樣一首歌《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女孩,她從小愛養(yǎng)丹頂鶴……可是,有一天她為救那只受傷的丹頂鶴,滑進了沼澤地,就再也沒有上來?!?/p>
這首歌唱的是我國環(huán)境保護戰(zhàn)線因公殉職的烈士——徐秀娟。
1981年,17歲的徐秀娟來到扎龍自然保護區(qū)和父親徐鐵林一起飼養(yǎng)鶴類,成為我國第一位養(yǎng)鶴姑娘。1986年5月,徐鐵林接到江蘇鹽城自然保護區(qū)的邀請,希望他協(xié)助建立一個丹頂鶴野外種群。為了幫助父親,她說服家人離開扎龍自然保護區(qū)前往鹽城。
“我愛鶴,愛大自然,一起走進荒野,一切不愉快的事兒都忘記了?!毙煨憔暝谌沼浝镉浭隽怂龑Q的熱愛,“我寧可把這一輩子的青春貢獻給鶴場,我可以不要舒服,不要金錢,甚至命也不要了。”
一語成讖。1987年9月16日,為尋找走失的丹頂鶴,連日勞累的徐秀娟溺水犧牲在鹽城自然保護區(qū)茫茫沼澤中。
徐秀娟犧牲后,江蘇省人民政府追認她為革命烈士。30年來,無論在鹽城,還是在齊齊哈爾,人們每年都會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可歌可泣的“仙鶴姑娘”。
如今,她已經(jīng)犧牲了30周年。
徐秀娟的背后是一家三代人與仙鶴結緣的感人故事。徐秀娟的父母徐鐵林、黃瑤珍是我國第一代養(yǎng)鶴人。當年,他們把自家的房子騰出來保護丹頂鶴。徐秀娟的弟弟徐建峰由于連日過度疲勞,在去看護鶴雛的途中駕駛摩托車失控掉入水溝,不幸殉職,年僅47歲。而今,徐家第三代徐卓也回到了扎龍自然保護區(qū),像祖輩一樣守護著丹頂鶴。
為黑頸鶴人工筑巢
黑頸鶴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禽類,世界上唯一一種高原鶴類。可近年人類對生態(tài)的開發(fā),使這些高原涉禽正面臨喪失家園的威脅。
自然環(huán)境的改變給黑頸鶴筑巢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北京林業(yè)大學鳥類專家郭玉民提出人工為仙鶴筑巢,這個想法在2015年付諸實施。筑巢點設在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石乃亥鄉(xiāng)尕日拉寺門前的青海湖邊。
經(jīng)過多番考察和嘗試后,6個黑頸鶴巢終于完成。最讓志愿者興奮的是,每個巢完成不到3個小時,斑頭雁、赤麻鴨、灰雁、鷸類、鷗類便爭先恐后前來占巢。其中有一個巢上,竟然有6對夫婦登陸安家,但黑頸鶴對此視而不見。
忽然有一天,一對黑頸鶴在湖邊跳起了舞蹈。黑頸鶴跳舞是求偶行為之一,它們經(jīng)常在求偶中完成交配,接下來是產(chǎn)卵、孵卵……
就在這對黑頸鶴跳舞的次日,它們高聲鳴叫著,拍打翅膀,昂頭挺胸,雙雙登陸上巢。它們的到來,讓在這里已經(jīng)定居多日的斑頭雁、赤麻鴨、灰雁、須浮鷗全部退讓。占領了這個人工巢后,這對黑頸鶴又來到水中央,載歌載舞,在蓀草裝飾巢面和巢壁的新房里,步入婚姻殿堂。3天后,第一枚卵悄然落巢,孵卵、育雛正式拉開帷幕。一周后,另外兩對黑頸鶴占領了剩下的人工巢,開始了它們婚姻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這些藏族人眼中的仙鶴,在為它們精心筑造的愛巢里成婚、產(chǎn)卵、孵化。2015年7月28日,黑頸鶴親鳥經(jīng)過一周的巢中育雛,終于將幼雛安全帶離人工巢。人工為仙鶴筑巢喜獲成功,這在黑頸鶴的孵化史上尚屬首次,希望人類的幫助能讓更多的黑頸鶴健康成長。
用飛機引導美洲鶴遷徙
2017年3月11日《巴爾的摩太陽報》曾刊發(fā)了美國保護美洲鶴的努力。從中可以看到,一旦瀕臨滅絕,挽救一個物種多么不容易。
2015年2月美國漁業(yè)和野生動物管理局開展的調查顯示,現(xiàn)在美洲鶴的種群恢復到了603只,但數(shù)量仍遠少于大熊貓。
15年來,馬里蘭州帕圖森特研究庇護中心里的工作人員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照料著瀕臨絕種的美洲鶴。每年春季,工作人員會穿上模擬美洲鶴形態(tài)的偽裝衣,掩蓋人類的特征,變成了大約30只幼鶴的養(yǎng)父母。幼鶴們剛剛孵化出來時只有5英寸高(約合19厘米),非常瘦弱。工作人員會拿一個模擬美洲鶴頭部形態(tài)的玩偶扮演親鳥引導幼鶴,并一邊播放事先錄制好的鶴叫聲,并且要保證從來不在幼鶴面前說人類的語言。他把玩偶的嘴浸入到盛裝飲水的容器中,戳到餌料中,以此來誘導幼鶴學習喝水、啄食。吃飽喝足后,他還會帶著幼鶴散步,及時制止幼鶴間的打斗,化解它們之間的敵意。
幼鶴們還會被安排與超輕型飛機接觸。穿著偽裝服的飛行員將駕駛飛機在圍欄周圍的地面活動,并用一只玩偶頭向跟隨的幼鶴投喂食物,好強化幼鶴跟隨飛機的行為。
接受過訓練的幼鶴在適應了威斯康星州的尼西達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qū)(Necedah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的沼澤濕地環(huán)境后,它們將跟隨超輕型飛機飛到佛羅里達墨西哥灣的海濱越冬。只需要跟隨飛機遷飛一次,它們就能記住飛行的路線,第二年就能自行遷徙了。
但被釋放到野外后,美洲鶴會莫名放棄它們正在孵化的卵或正在哺育的幼鶴,從而導致孵化失敗或幼鶴的死亡。實踐證明,研究人員沒能教會美洲鶴怎么去做合格的父母。2017年1月,聯(lián)邦野生動物管理部門決定不再用超輕型飛機指引鶴群遷徙,也將逐漸降低由人工偽裝服喂養(yǎng)的幼鶴數(shù)量?,F(xiàn)在人們把“賭注”押在更少的幼鶴,能夠成為更稱職的父母上。結果如何,要待5年后才會知曉。
來源|本文節(jié)選自
《一家三代與丹頂鶴的生死情緣》
《仙鶴在人工巢中誕生》、
《漫漫重返荒野路-美洲鶴的故事》,有刪改。
本專題P12-13、P28-37部分內容節(jié)選自《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作者胡雅濱、李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