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玉苗
文本解讀
1.貼近生活?!叭の蹲R字”中出現(xiàn)的詞語“西瓜”“冰棍”“綠豆湯”符合夏日時令,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且詞語的編排以內(nèi)容為主題,讀起來朗朗上口,像一首小兒歌?!罢故九_”展示的是一些食品的包裝圖片,這些教學資源取自于生活,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識字,使學生打通“識字”與“生活”之間的壁壘,在具體的情境中,養(yǎng)成關注漢字、主動識字的好習慣。
2.聚焦經(jīng)典?!叭辗e月累”中出現(xiàn)了4個氣象諺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經(jīng)驗中獲得的智慧。有人說:“少年之記,如石上之刻;中年之記,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記,如沙上之刻?!眱和幱谟洃浀狞S金時期,多讓兒童記誦這些經(jīng)典有趣的韻文,會給兒童的童年涂上最美的生命底色,也會讓他們更加熱愛生活。四句話凝聚著先人的智慧,學生不僅能積累語言,還能學到觀察的方法、生活的智慧,可謂一舉兩得。
3.關注運用?!白衷~句運用”部分設計巧妙、有梯度,由“誰在做什么”,到“誰在哪里做什么”,再到“誰在哪里怎么樣地做什么”。讓學生明白句子就是這樣一點一點變具體的,這就是語言的魔法。這個部分的訓練是學生中年級寫好一段話、高年級寫好一篇文章的基礎。句子是構成段落篇章的基本語言單位,如果一句話都寫不好,是沒有辦法寫好一段話、一篇文章的。教學時應有意識地關注“運用”,讓學生進行仿寫,由“學語言”過渡到“用語言”。這個部分還有一個添加標點符號和抄寫句型的練習,充分關注到一年級學生的學習基礎,讓他們扎扎實實練好語文基本功。
4.注重語感?!昂痛笕艘黄鹱x”環(huán)節(jié)選的是文質(zhì)兼美的短文《夏夜多美》。夏夜公園里發(fā)生的小童話故事溫暖動人,文中有大量語言描寫適合學生和大人分角色讀。讀的時候注意讀出內(nèi)心的真實體驗和感受。
教學設計
課前預習:
1.“趣味識字”:用查工具書的方法認識8個生字。
2.“字詞句運用”:讀讀句子,想一想該怎樣讓句子變得更具體。思考句子應添加什么標點符號最合適。
3.“日積月累”:借助拼音把句子讀通順,試著理解氣象諺語的意思,并搜集一些有趣的氣象諺語。
4.“和大人一起讀”:和家長讀讀《夏夜多美》。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用工具書查字、識字的方法,能選擇合適的方法自主識記8個生字。
2.掌握讓句子變具體的方法,能夠正確使用標點符號,說出填寫這個標點符號的理由。
3.正確、流利地朗讀“日積月累”中的句子,理解句子含義,背誦并積累,能夠嘗試在生活中驗證、運用。
4.和大人一起讀童話故事《夏夜多美》,了解故事大致內(nèi)容,能夠努力讀好對話,受到文中有美好言行的小動物的熏陶感染,做一個樂于助人的小學生。
教學重點:
1.扎實落實《語文園地六》聽說讀寫任務。
2.掌握識字方法。
3.掌握將句子變具體的方法。
4.給學生和家長的閱讀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議。
教學難點:
1.認識生字,并在具體生活情境中關注生字。
2.理解“日積月累”中氣象諺語的含義,并背誦積累。
3.指導家長和學生的家庭閱讀。
課前準備:
1.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字卡。
2.學生自制字卡,準備字典,查找有關讀書、學習的名言名句。
3.查找有趣的氣象諺語,并了解其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快樂識字我能行
1.學生初讀詞語,看看哪些字已經(jīng)認識了,重點圈出不認識的字。
2.同桌之間或小組之間交流已經(jīng)認識的字。
3.使用工具書字典嘗試自學,認識生字。
4.全班交流識字方法,為生字組詞、造句。注意在交流時問學生在生活中的哪里見過這個字,讓學生自覺養(yǎng)成在生活中識字的好習慣。
5.關注多音字:“扇”和“斗”。了解多音字,不同的讀音對應不同的字義。理解字義后再記音節(jié)是一種比較好的學習方法。
6.玩玩找字游戲。
讓學生迅速找出兩個多音字,找出所有的左右結構的字,圈出上下結構的字,在木字旁的字下面畫一條橫線……
7.嘗試畫思維導圖,玩一玩一字開花的游戲。
8.開火車讀詞語,反復識記。
(設計意圖:學生的學習并非零起點,引導學生學習時應關注其學習起點,不在已經(jīng)掌握的生字上耗費過多時間,讓教學省時、高效。識字過程中鼓勵學生互助、互學,形成良好的識字氛圍,讓學習真實有效地發(fā)生。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使用工具書識字的習慣,讓工具書成為學生學習的好幫手。本環(huán)節(jié)關注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多設計新鮮有趣、參與度高的學習小游戲,讓學生對識字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有了興趣之后,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提高,效果會更好。)
二、我是運用小達人
1.讀例句,讓學生說說句子哪里有變化,增添了哪些內(nèi)容。告訴學生句子是如何一點點變長,一點點變具體的,以后說話、寫句子就要像這樣清清楚楚,讓別人讀得明明白白。
2.巧遷移,說說小鴨子在哪里游泳,怎么樣游泳。啟發(fā)學生先說后寫,鼓勵創(chuàng)意表達。
3.舉一反三,讓學生說說熟悉的事情和熟悉的生活。如:我們在上課。我們在哪里上課?我們在哪里怎么樣上課?小朋友們跳繩。小朋友們在哪里跳繩?小朋友們在哪里怎么樣跳繩?(可以給學生一些畫面提示)
4.小組交流,運用語言的魔法讓句子變得更加具體生動。
5.給粗心的小句子加標點。讓學生觀察這些句子都少了點什么,自己先試著填一填標點。
6.填好后互相交流,說說填寫這個標點符號的理由。
7.鼓勵學生認真抄寫最后一
句,注意標點符號占一格,努力做到書寫工整美觀。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用”是最好的“學”。先讓學生感受例句的變化,體會句子是怎么變具體的,接著進行模仿訓練,最后把所學知識與生活鏈接在一起,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逐漸增強語感,體會神奇的語言魔法。
給句子加標點時鼓勵學生說出填這個標點的理由,使學生對標點符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抄寫句子,意在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第二課時
一、我是識字小能手
1.事先讓學生回家搜集包裝
紙、包裝盒等,有條件的話可以分組準備。比如超市水果區(qū)的包裝、蔬菜區(qū)的包裝、小食品區(qū)的包裝、日常用品的包裝等,還有家庭醫(yī)藥箱里的包裝,等等,甚至街上的廣告牌、路牌、公交站牌都可以成為學習的資源,變成學習的材料。
2.提前布置好展示區(qū),把準備好的包裝盒或包裝袋分組放到各自展臺上。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請家長幫忙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來展示,這樣更加直觀。
3.設計闖關游戲,讀對一個詞語得一分,看看誰能用較短的時間通關。遇到不認識的字,鼓勵學生查工具書,提倡帶著字典來闖關。
(設計意圖:注重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輕松活潑的游戲中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時時處處都能發(fā)生。在生活中要多多關注這些生字朋友,慢慢把它們從“新朋友”變成“老朋友”。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做識字小能手,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我是積累小明星
1.借助拼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2.了解什么是氣象諺語,知道它有什么作用。
3.教師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四句諺語的意思。
4.采取師生合作讀、同桌合作讀等形式記憶、背誦。
5.鼓勵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驗證一下這些氣象諺語是否屬實。
(設計意圖:把氣象諺語與生活鏈接在一起,了解古時候人們在科技不發(fā)達的情況下,是怎樣根據(jù)自然中常見的現(xiàn)象來預知天氣變化的。)
三、一起讀,越讀越快樂
1.師生共讀。
教師先范讀故事,讓學生認真聽,看看老師是怎么讀的。
學生自由讀,爭取讀通順、流利。
指名讀,糾正一些錯誤讀音。
聊聊這個童話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它遇到了什么麻煩,后來在哪些伙伴的幫助下渡過了難關。這個故事中出現(xiàn)的人物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2.親子共讀。
借助班級微信群,鼓勵家長把親子讀書音頻分享給大家。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積極的引導,讓每個家庭彌漫沁人心脾的書香。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是否能產(chǎn)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對書籍產(chǎn)生一種親近感,往往取決于身邊的大人。大人就是兒童閱讀的榜樣。大人首先是父母,其次是老師。在“和大人一起讀”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起到示范引領作用,把讀的技巧和方法傳授給家長,在閱讀時間、閱讀地點、閱讀環(huán)境、閱讀方法、閱讀效果等方面都給予關注,讓學生離開學校后的閱讀也更加有效。)
作業(yè)設計
1.組建識字加油站興趣小組,看看在生活中認識了哪些新字,總結識字的好方法。
2.搜集一些與學習有關的名言,選擇最喜歡的一句做成小書簽。
3.和爸爸媽媽一起讀《夏夜多美》,讀出美美的感覺。
資料鏈接
氣象諺語是指民間流傳的關于預測天氣變化的語句,這些語句朗朗上口,通常是有趣的韻文,能讓要耕種的農(nóng)民、做生意的商人和其他百姓提前預知天氣。
人類在千百年來一直想預測準確的天氣。但由于科技不發(fā)達,條件有限,所以人們的生活還是常常受到天氣的困擾。后來,經(jīng)過不斷觀察,配合反復實證,產(chǎn)生了氣象諺語。
氣象諺語是經(jīng)過反復觀察與實踐而得,經(jīng)過不斷實踐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足以在日常使用。然而,它也有地區(qū)局限性,未必是全球通用。大多數(shù)氣象諺語生成時科學知識并不發(fā)達,欠缺科學的求根精神,其只是對現(xiàn)象做出描寫,沒有做出解釋,缺乏理論上的支持。
有趣的氣象諺語還有很多,比如:
1.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2.清明熱得早,早稻一定好。
3.清明忙種麥,谷雨種大田。
4.泥鰍跳,風雨到。
5.天早云下山,飯后天大晴。
6.好天狂風不過日,雨天狂風時間長。
7.細雨無久晴,大雨無久落。
8. 一日到暗,雨不斷線,大雨明日見。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附屬中學小學部)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