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范疇化是人類最基本的認知活動之一,也是認知語言學領域的重要研究內(nèi)容。范疇化理論經(jīng)歷了從經(jīng)典范疇到現(xiàn)代范疇理論的過渡,取得了原型范疇理論和基本層次范疇理論兩大成果。國內(nèi)外關于原型范疇理論的研究較多,主要集中在原型范疇理論對語義、語言結(jié)構(gòu)以及范疇習得研究的影響方面,相比而言,對基本層次范疇理論的討論較少。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文討論了與基本層次范疇理論相關的幾個重要概念,并以動詞為例,簡單探討了該理論對英語詞匯習得的啟示。
【關鍵詞】基本層次范疇;基本層次范疇詞;詞匯習得
【Abstract】Categorization is a concept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field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Prototype category and basic-level category are the two major theories of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 category remains a heated topic of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which on semantics, language structures and categorization acquisition has been researched. There has been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basic-level category. This paper aims to explain relevant issues of basic-level category and discuss its possible implications in vocabulary learning, which is exemplified by verbs acquisition.
【Key words】basic-level category; basic-level terms; vocabulary learning
【作者簡介】陶雯雯(1993- ),女,江蘇南通人,北京語言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義學、認知語言學、翻譯。
范疇化一直是認知科學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主要包括原型范疇和基本層次范疇兩大理論。國內(nèi)外有關原型范疇理論的研究較多,多集中在探討該理論對語義、語言結(jié)構(gòu)以及范疇習得研究的影響方面,對基本層次范疇的研究則相對較少?;谝延械难芯砍晒?,本文旨在對基本層次范疇涉及的幾個重要問題進行解釋,包括其基本內(nèi)容,特點,并以動詞為例,探討基本層次范疇與詞匯習得的關系。
國內(nèi)外對基本層次范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建構(gòu)及其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Brown和Rosch首先提出基本層次范疇的概念,在此基礎上,Lakoff,Langacker,Ungerer和Schmid等進一步闡釋了基本層次范疇的具象性、完型認知方式及其在事件范疇系列中的表現(xiàn)形式。Rice闡述了英語中不可能詞匯現(xiàn)象與基本層次范疇的關系。在國內(nèi),梁曉波(2002)論述了認知語言學對英語教學的啟發(fā),認為基本層次范疇詞有更豐富的隱喻用法。梁麗(2006)總結(jié)了基本層次范疇的基本特征,并揭示了其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蘇新春(2013)從基本層次范疇的角度討論漢語動詞類基本詞匯,表明在1428個小類所含有的3925個標題詞具有基本范疇詞的性質(zhì)?;诂F(xiàn)有研究,本文旨在進一步闡釋基本層次范疇的相關概念,并探討其在詞匯學習中的應用。
“我們周圍的世界是由各種性質(zhì)不同、形狀各異、色彩有別的事物組成的”。人們通過分類將這些物體概念化,這樣的心理過程通常被稱為范疇化,其產(chǎn)物是認知范疇。亞里士多德首先對范疇進行了系統(tǒng)的闡述,認為范疇的顯著特征是二分的,范疇有明確的邊界且同一范疇內(nèi)的成員地位相同。Wittgenstein(1996)指出了經(jīng)典理論的不足之處,提出了家族相似性的概念。Labov和Rosch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實驗研究,并將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自然范疇稱為原型范疇。
Berlin等運用通俗分類法研究了墨西哥南部Tzeltal人對動植物的分類,他們將動植物劃分成三個層次的范疇,分別為生命形態(tài),如樹,草,魚,鳥;屬名,如松樹,橡樹,雪松;種名,如棕褐色橡木,藍橡木。Rosch(1976),Croft和Cruse(2004)進一步將范疇分為上位范疇,基本層次范疇和下屬范疇。這三個范疇呈金字塔狀的層次性,位于上位的范疇高度概括、相對抽象,越往下的范疇層次越具體,基本層次范疇位于金字塔的中間部分,該范疇的概括程度介于具體和抽象之間,而下屬范疇的事物都是最具體的,是對基本范疇屬性更進一步的說明。比如,當我們在街上遇到一只狗時,我們不會將其籠統(tǒng)地稱為其上位范疇的“動物”,也不稱具體地稱之為其下屬范疇“金毛獵犬”,而只是一只“狗”。Ungerer 和Schmid(1996)解釋說,上位范疇(例如:車輛)強調(diào)了該類范疇的功能屬性(車輛用于移動)。而下屬范疇則突出具體功能?;緦哟畏懂犜~是基本層次范疇在語言中的直接體現(xiàn)。一般而言,上位范疇成員較為抽象、籠統(tǒng),如“家具”,基本層次范疇詞是對忽略細枝末節(jié)的缺省選擇項,詞形較為短小,如“椅子”,下屬范疇成員則多復合詞或詞組,其構(gòu)成方式一般是在基本層次范疇詞前加上一個限定和說明,如“搖搖椅”。
1.基本層次范疇的特征。Rogers(2004)通過一系列實驗研究揭示了基本層次范疇的一些顯著特征。首先,被試者在辨認基本層次范疇成員時速度最快;其次,在要求給圖片命名時,被試者偏向使用基本層次范疇;第三,兒童通常最先學會基本層次范疇。由此,與上位范疇和下屬范疇相比,基本層次范疇在認知過程中占有明顯的優(yōu)勢,即基本層次范疇優(yōu)勢。Rosch認為這種優(yōu)勢得以產(chǎn)生,是因為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基本層次范疇能為我們提供充足的信息,又能省略不必要的詳細信息,也體現(xiàn)了經(jīng)濟原則。基于Lakoff,Rosch和王寅等人的研究,基本層次范疇通常有以下特點:(1)相比而言,基本層次范疇具有具象性,便于人們將其所指的事物與具體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比如“貓”會讓人很快地想到它泛指的對象,而它的上位范疇“動物”和下屬范疇“波斯貓”就不具備這種凸顯性。(2)基本層次范疇的成員相對較短、簡單且被廣泛使用,所以基本層次范疇詞也是兒童在語言習得時最早掌握的詞匯。(3)與上位范疇和下屬范疇相比,基本層次范疇成員擁有的屬性在數(shù)量上占優(yōu)勢。(4)知識組織方面,基本層次范疇是我們大部分知識被組織的層次,人們在基本層次上更易形成意象、組織知識和思維。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環(huán)境的變化會導致人類生活和思考方式的改變,從而導致基本層次范疇的變化。例如,“杯子”本屬于基本層次范疇,后來卻被“馬克杯”這個詞取代。另一方面,來自不同背景和文化或者不同語言社區(qū)的人們可能擁有獨特的生活方式或宗教信仰,這使他們以獨特的方式對他們周圍的世界進行范疇化。例如,漢語“樹”被視為基本層次范疇成員,“松樹”是其下屬范疇成員。而英語的“松樹”—pine則屬于基本層次范疇。這一點在實際語言教學中應該引起重視。
2.基本層次范疇詞與詞匯習得。詞匯習得是語言習得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發(fā)現(xiàn),掌握常用的1000個詞,讀者能理解80.5%的段落內(nèi)容,掌握2000詞即可理解89%的內(nèi)容。因此,基本層次范疇詞的學習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例如,當我們學習“手指”這個詞時,我們會聯(lián)想到“食指”,“拇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等的其他詞匯。其目的是讓語言學習者以自發(fā)的方式學習詞匯,學習也更愉快、更有效。
對基本層次范疇詞的研究多數(shù)集中在名詞,很少涉及動詞。而正確使用動詞在英語詞匯習得中尤為重要。動作也具有范疇層次。最常用的動詞構(gòu)成基本層次范疇(如:走),更抽象的動作組成上位范疇(如,移動),而表達動作的方式和程度的詳細信息的詞構(gòu)成了下屬范疇(如:大步走)。Ungerer 和 Schmid對英語動詞行走(walk)這一基本層次范疇詞的下屬范疇進行了研究。
正常情況下,人們步伐正常,但殘疾人或許走路有障礙,老年人可能會走得很慢,剛學步的兒童蹣跚地走,散步時,人們會緩慢而悠閑地走,而對士兵來說,步行意味著闊步走。以下是基本范疇詞“walk”的下屬范疇詞。(梁麗,2003)
limp(跛行):跛足,不平衡,通常一條腿受傷;
toddle(蹣跚):通常指兒童學步時兩邊搖晃,步伐??;
stalk(高視闊步):抬頭挺胸,緩慢大步地走;
stride(大步行走):步伐穩(wěn)健,大步行走;
stroll(漫步):慵懶、休閑自在地散步;
wander(徘徊):漫無目的地行走,沒有固定路線;
stagger(步履搖晃):通常指負重或者醉酒狀態(tài)的行走;
stamp(跺腳):帶著憤怒的情緒跺足著行走。
以上的動作都是以walk為基本層次范疇的下屬范疇詞,可以看出它們表現(xiàn)出行走的動作方式、程度方面的細節(jié)特點。又如,以下是漢語動詞“洗”的下屬范疇詞。
盥洗:洗手洗臉等;
刷洗:用刷子等蘸水洗;
干洗:用溶劑去掉衣服上的污垢,不同于水洗;
漱:含水沖洗(口腔);
滌蕩:洗滌;清除;
清洗:洗干凈。
以上詞匯與基本層次范疇詞“洗”有關,但具有其自身的顯著特征,這就要求學習者要在他們的頭腦中關聯(lián)適當?shù)膱鼍埃粤暤酶嘞聦俜懂犜~。又如“懷念”這一基本層次范疇詞,就有“惦記、思慕、紀念、追悼”等下屬范疇詞。
基本層次范疇具有普遍性。以往的研究主要圍繞相對具體的范疇進行,很少關注抽象概念,如行為范疇和事件范疇等。對基本層次范疇的認識可以使我們更好地將其運用到語言教學過程中去。
本文簡要闡述了基本層次范疇理論的基本概念?;緦哟畏懂犑歉黝惙懂犗盗兄姓J知凸顯性最強的一個范疇,該范疇成員擁有的屬性在數(shù)量上占優(yōu)勢,而且具有區(qū)別性特征,這些特征使人們很快地將其與其他范疇的成員區(qū)分開。對基本層次范疇詞的掌握有助于語言學習者進行詞匯習得。以動詞為例,在掌握了基本層次范疇詞的基礎上,學習者通過聯(lián)想,給基本層次范疇詞添加更多的詳細信息,有助于習得更多相關的動詞詞匯,從而擴大詞匯量。另一方面,動詞可以依據(jù)抽象程度的不同分為不同級別,對其抽象等級的劃分還存在爭議,所以,基本層次范疇理論在語言教學的具體應用待進一步研究。
References:
[1]Lakoff,G.(1987).Women,F(xiàn)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梁麗.基本層次范疇及其在英語教學研究中的應用[D].華中科技大學,2006.
[3]梁麗.認知語言學中的基本層次范疇及其特征[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4):106-110.
[4]盛凡.認知語言學中的基本層次范疇的實際應用[J].科技信息, 2009(33):242+256.
[5]宋飛.現(xiàn)代漢語基本層次范疇詞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
[6]Rosh,E.et al.(1976).Basic Objects in Natural Categories.Cognitive Psychology,(8):382-439.
[7]Ungerer,F(xiàn).&Schmid;,H.J.(1996).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London: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8]宋飛.現(xiàn)代漢語基本層次范疇詞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
[9]匡芳濤.英語專業(yè)詞匯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0.
[10]張鳳娟.原型范疇理論與英語時態(tài)范疇化的認知研究[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03):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