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靜仇
【摘要】本文論述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開展體驗式教學應遵循主體性原則、活動性原則、探究性原則。在具體實施時,應關注異國文化,活用教材內容,重視個體差異。
【關鍵詞】小學英語 體驗式教學 應用 主體 探索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2A-0131-02
在新課標背景下,英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英語學習的實踐性,培養(yǎng)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體驗、感悟和理解語言的能力。體驗式教學通過多樣化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對英語科目產(chǎn)生良好的學習體驗,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愉悅地內化和吸收英語知識。
一、小學英語體驗式教學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不同的英語老師有不同的教學觀念,但英語課堂中的教學主體是一樣的,英語老師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活動性原則
在小學英語體驗式教學中,教學活動是英語教和學兩個活動之間的媒介,教學活動可以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在教學活動中,英語老師要結合教材將學生在課堂上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有機融合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可體驗的情境。
(三)探究性原則
小學英語體驗式教學提倡學生在課堂中開展探究性學習,英語老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讓學生在體驗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提高學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小學英語體驗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關注異國文化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寫照,語言和文化兩者間密不可分,每一種語言都承載著特定的文化內涵。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最終體現(xiàn)為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學生若想準確使用英語,就必須了解東西方文化的異同。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英語老師要結合課本的內容,引導學生關注英語使用國家的文化背景。曾有學生提出疑問:“外國人為什么總是將Thank you掛在嘴邊?”老師應及時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然后再向學生解釋在英語國家,當?shù)厝肆晳T說Thank you表示感謝或友好的態(tài)度,也可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禮貌的英語表達方式。
1.關注文化的差異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老師還要引導學生關注東西方的文化背景差異。老師不僅要準確地使用英語教學用語,還要得體恰當?shù)厥褂糜⒄Z,并在課堂中有意識地比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培養(yǎng)學生理解西方文化的能力。比較常見的一個例子,中國人見面通常會這樣問候對方:“吃飯了嗎?”而西方人見面寒暄通常會談論天氣,如:“Lovely day,isnt it?”“Its so hot today,isnt it?”。西方人的談話主題通常不會涉及個人的年齡、工資、婚姻狀況等信息。學生在知曉這些中西文化差異后,在體驗活動中會更加準確地運用英語。
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顒?/p>
老師可以讓學生在班級的黑板報、宣傳欄上多運用英語進行設計制作,鼓勵學生參加與英語教學內容相關的簡筆繪畫活動。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課前積極搜集歐美國家的宗教信仰、習俗、歷史等信息,然后利用課前的兩三分鐘,讓學生介紹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內容。
(二)活用教材內容
1.體驗生活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課堂多是簡單直接地傳授英語知識,小學生會感到這樣的課堂枯燥無味。若英語老師在課堂上結合教材的需求設置不同的場景,讓學生在教學中體驗各種生活場景的真實環(huán)境,則有利于他們多角度地去感受課本的內容。英語教材中包含有顏色、數(shù)字、動物、購物、天氣等內容,老師可以積極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Shopping”內容時,老師可在教室中設計若干個購物的場地,并相應地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在購物區(qū)域內體驗用英語購買物品和討價還價的活動;在教授譯林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Lets make a fruit salad”內容時,老師可在課前布置學生帶水果(橘子、芒果、蘋果、香蕉等)到學校,并在課后開展制作水果沙拉的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忙得不亦樂乎,還爭先恐后地舉手用英語回答問題,利于學生在活動中快速地掌握英語單詞;又如,在教學有關問路的內容時,老師可把教室的桌子和椅子模擬成馬路,讓學生體驗在馬路上問路的情景,很多學生都積極用英語來練習問路的句式……模擬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體驗生活,鞏固所學的知識。
2.引導實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指出:“讓學生體會到自己親身參與和把握知識的情感,是激發(fā)起學生對知識興趣的重要前提?!崩蠋熢诮虒W實踐中,每周可組織學生結合課堂所學內容開設英語實踐課。老師確定活動主題后,讓學生在課前搜集相關的材料,嘗試自己體驗、編排、導演相應的語言情景。例如,學生學習了“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等常用句型后,為了訓練運用英語的能力,分小組進行角色表演:每個學生小組都帶來各自的道具,創(chuàng)設和朋友第一次見面的場景。有的小組模擬醫(yī)院看病的場景,有的小組模擬法院的場景……每個小組都有巧妙的想法,且表演生動形象。學生在對話的實踐體驗中,充分挖掘了潛能,也培養(yǎng)了小組合作的能力。老師還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例如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帶領學生朗讀外,可以設計順口溜、游戲、歌曲等;在教學方向名詞的時候,學生容易混淆用詞,老師可重新設計順口溜以強化記憶:east東,太陽紅,west西,月兒明;south南方天氣熱,north北方天氣冷。
(三)重視個體差異
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授課是老師主講學生記錄,這樣的課堂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英語老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來實施教學,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熱情,創(chuàng)造合適的條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獲得進一步發(fā)展的機會。老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為A、B和C三個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和目標。例如在教學牛津版的課程“I like”這篇課文時,可要求C層次學生能聽寫動詞短語a car,a bike,a bus,a kite,同時會描述卡片上的圖案;B層次學生能夠完成以上教學目標的同時,結合內容做出相應的肢體動作;A層次學生在掌握單詞后,還要掌握該詞的正確運用方法……因材施教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更能激發(fā)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綜上所述,老師在小學英語課堂開展英語體驗式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英語語言環(huán)境中體驗、感悟和理解語言的能力,高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畢克勤.芻議新課程背景下的體驗教學[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3)
[2]陳寶晶.英語大班課堂實施小班化教學的思考[J].運城學院學報,2006(2)
(責編 周偉琳)